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国学到礼育的跨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古风珠小,百年长卷。诞生于狂飙突进的新文化运动中的南昌市珠市小学,于1994年启动了“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的国学教育,领全省学校国学教育风气之先,2004年又创立了江西省首家博文国学启蒙馆。诵经典、读美文、习书法的国学教育,成为珠市小学一个鲜明的办学特色。2004年全国素质教育整体改革现场会在该校召开,其国学教育的成功经验受到了与会领导、专家的高度评价。近年来,珠市小学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国学教育,弘扬学统,书写“雅韵珠小”,把品牌擦得更亮,实现了从国学教育到礼育的跨越。
新起点上的起跳
近年来,国学教育在全国方兴未艾。作为全省最早进行国学教育探索并成果丰硕的珠市小学,成为各地争相学习的典范,来该校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一次,一位来珠市小学取经的校长,在与珠市小学校长易艳丹交流时,提出了一个长期思考又感到困惑的问题:“国学教育的好坏应该以什么为评价标准?国学教育的成效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
“这个问题对我触动很大。我们的国学教育,不能够仅仅停留在让学生读读经典这个层面。纵观世界,古往今来,凡蓬勃发展之民族,都会把育人作为民族教育的第一要务。以传统文化为对象的国学教育,‘礼’是其核心文化基因,其中蕴含的正己、待人、处世的道理,又是‘礼’文化中通过教育遗传的优良基因。因此,我校把国学教育深化为礼育,从知礼、行礼、悟礼三个层面施行‘礼文化’教育,促使学生以礼养德,塑立品格。”易艳丹校长说。
珠市小学高位启动了“礼育工程”,打造“知行合一,礼育珠小”的文化名片。易艳丹校长认为,课程是礼育的主渠道。“课程是确保教育效果的可控规程,对师资、设备和学生活动都有清晰界定。‘礼育’课程完全可以打造成具有一般学科特点的、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特殊科目。”她如是说。
珠市小学集全校之力开发出校本教材《国学小书院》,分高、中、低三个年级段版本。高年级以《论语》《孟子》等先秦诸子百家的传世典籍为主,中年级以唐诗宋词为主要内容,低年级以《三字经》《弟子规》传统启蒙典籍为内容,因材施教。《国学小书院》不仅按专题编辑了许多历史典故、经典文章,还开辟了很多有趣的助学小栏目,如《神奇的汉字》《诗词故事》《诵读展示台》等。
“我们推进‘礼育’课程有四个基本原则:一是整合多样化活动的原则,二是发展个性化社团组织的原则,三是倡导自觉感悟‘礼育’理念的原则,四是体现现代教育价值的原则。”易艳丹校长说。
这是一次新起点上的成功起跳。珠市小学从课程建设入手,全面推进礼育工程,跨越国学教育的“高原期”,搭建了国学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桥梁。
把“礼”植根学生心田
珠市小学大门前,古色古香的围墙下,翠竹摇曳的水池旁,布设着几块形态各异的景观石,而一块大鹅卵石上写着一个红色的“礼”字,给人印象深刻。
珠市小学的教师达成了共识:“礼育”课程的课堂是整个校园。因此,珠市小学文化环境的打造,包括校园环境布置、班级氛围设计、主场所风格建设等都突出国学、“礼”的主题。
记者看到校园一角,建有“一景”“十二台”;操场东侧,设“礼文化宣传墙”。 国学驿站是珠市小学国学楼两个楼层之间的礼仪墙。第一个国学驿站,是一面“礼”字墙,贴满了印章形状的各种字体的“礼”字。中间的一个“礼”特别大,它的左偏旁里嵌入了一个鲜红的“人”字,提示学生做人当如此。第二个驿站的许多竖条木板上,写着有关“恭”“慎”“勇”“直”的介绍。第三个驿站是礼育版画,第四个驿站是格言联璧,上面刻着四句有关礼仪的名言。其间还可见叠翠古韵的雕塑“梅花三弄”棋盘阵和水洗书写台。从印章解“礼”到古语释“礼”,从“礼”言联壁到“礼”育版画,校园内的每一面墙壁都“讲”“礼”,引领着学生的精神成长。
校教务处主任钱伟敏老师告诉记者,学校精心营造礼文化环境,目的就是让学生受到礼文化的浸润,充分感知礼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润物无声。
从引导学生感知“礼”开始,以少年君子训练课程为重头戏,珠市小学礼育从文明仪表、有序和谐、道德责任三个层面循序推进。学校组织“一君子四节日”系列专题文化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进而明白自己的责任。“一君子”即“少年君子行动”:推广“儿童礼”,推行“少年君子历”,举办“文明礼仪训练营”,开展一季一主题(如“衣冠整洁”“文明礼貌”“孝亲敬老”“乐于助人”)活动,举行生活礼仪、家庭礼仪、文明礼仪竞赛或演讲会,让孩子们“行端表正”,争做少年君子。“四节日”即:“春风传诵礼仪语 学子乐读经典书”的校园读书节;“夏日盛开礼仪花 七彩童心艺韵扬”的校园艺术节;“秋风吟咏礼仪诗 阳光少年乐成长”的校园体育节;“冬雪纷飞礼仪情 七巧科技梦飞翔”的校园科技节。
珠市小学以活动为载体,开设少先队活动拓展课程,让学生深刻感悟“礼”。学校重组原有的少先队基地活动、主题活动、社会实践、阳光体育活动等,引入他校资源、社会资源和家长资源。例如,在成立校编操社团、“小小科学院”社团和艺术社团的同时,学校特意组建了诵读社团,让它在延续学校国学特色活动诵读《弟子规》的同时,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谣新传唱活动。
家校联动是珠市小学挖掘礼育资源的一大举措。学校开展评选“礼仪家庭”“书香家庭”活动,提高家长育人意识,形成育人的合力。周艳芳老师在她所带班上开展了“羊羊去旅行”小组pk活动。把班上的孩子分成八个小组,各以两个组的组长名字的谐音命名。孩子的座位每周都要滚动,不管座位滚动到哪里,小组成员是不变的,组名是不变的。评选项目有日常常规评比和礼仪评比,日常常规每日一评,表现得好的小组都将获得一只小羊,积满五只小羊就向前走一站,看哪个小组先到达目的地,到达目的地的小组,期末放假,由家长带领小孩去旅游。上学期暑假,有家长参与的组团去了北京旅行,这学期又去厦门,孩子们多高兴啊!
“小组pk使小组产生了内在凝聚力。为了使本组在竞赛中获胜,学生们自行制定了组规,而且团结协作。以前有的同学不爱问好,现在为了小组荣誉,变得彬彬有礼起来。因为每天我都要进行文明礼仪评比,大家都不愿落后,这样一来,见人问好的状况大大优于过去。”周艳芳老师高兴地说。
珠市小学开展形式多样的礼文化教育活动,让“礼”在学生心中生根、开花、结果。
构筑 “知”与“行”的桥梁
国学敦品,经典励行。为了让礼文化“制乎外,养其内,行诸外”,规范学生的行为,珠市小学在开展礼育的过程中,努力搭建“知”与“行”的桥梁,提升生命的境界。
正心堂是珠市小学书法教室的国学别称,其整体风格为中国风:融“诗、书、画、印”之元素,显“幽、雅、妙、绝”之特点。整个教室分为四个区域:教学演示区、学习功能区、作品展示区、工具清洗区,每个班的学生每周都要到书法教室来上书法课,记者看到孩子们在正心堂磨墨运笔,挥毫写字。
六年级班主任钱伟敏老师发现,她班上学生到书法教室上课,下课时,孩子们有的玩颜料,有的留下满桌的墨印和宣纸,离开教室时,没有一个人想着要动手整理……怎样改变这一现状呢?钱伟敏想,还得从“礼”入手。于是,每天放学前,她利用等待放学的十分钟时间差,给孩子一个静思默想的时间,让孩子问问自己什么是“礼”,今天你做到了吗?
在征求孩子们的意见后,钱伟敏老师设计出一张自查表格,其中的问题几乎全由孩子们自己给出。例如,对待师长,我是否做到了尊敬有加?对待同学,我是否做到了礼让友好?对待作业,我是否做到了认真细致?对待课堂,我是否做到了严于律己……内容涵盖了待人、律己、学习、卫生等多方面。
就这样,下课前,孩子们对着表格,自己回想一天里的收获,反思一天里的不足,可以给自己打出分数,可以自己在表格下写下决心或勉励,可以将收获与家长分享。她还在班上组织每月一次的“礼”之动人瞬间的分享会,孩子们可以将这一个月里的表现反求诸己:你的思考,你的发现,你的震动,你的反思,你的故事,和同学们进行分享,检视自己。
渐渐地,钱伟敏老师发现,孩子们变得儒雅、宽容了。书法课后,书法教室里整洁一如之前……钱伟敏老师感叹地说:“感谢这十分钟的静思默想,让孩子们在反思中沉静、成长。”
一次,周艳芳老师走进教室,发现学生熊利德与往日不一样,总躲着她的目光。难道有什么问题?通过调查得知,中午熊利德在练习扔垒球的时候,不小心把跑道边装饰画橱窗上的玻璃打破了,他很害怕,就偷偷跑回了教室。
周艳芳老师得知事情的原委后,没有批评他,反而微笑着表扬他:“你不是故意砸破玻璃的,没任何人看到,你能主动承认,是真正的男子汉。”接着,周艳芳和他一起去看了那块玻璃,量了尺寸,去玻璃店买了一块新的来,请校工师傅装上去,并在班上发动学生为买玻璃捐款。因为这件事,熊利德被评为班上当月“最勇于改错的人”,上了光荣榜。通过这件小事,全班孩子真正懂得了《论语》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含义。
学生是老师的镜子,他的特质和个性,往往会打上老师的烙印。在推进“礼育”工程中,学校十分注重对教师的礼育。要让学生懂“礼”,首先教师要先懂“礼”,学校举办了“教师日进学院”,组织教师练字、练普通话,听名曲、赏名画、品佳作,创办教师国学书社,并为每名教师建立成长手册。
杨柳老师的儿子在校读二年级。一次,新来的数学教师为了尽快地记住学生的名字,要求每名学生都要在桌上放一个名字牌。杨柳在办公室里找了纸笔把儿子的名字“崔峻赫”写在名牌上给儿子带到班上去。不料,引来了一片喝彩声。放学后,儿子兴奋地跑到她面前,骄傲地对她说:“妈妈,今天班上的同学都很羡慕我,他们都夸你的毛笔字写得很漂亮,我的妈妈真了不起,我也要学毛笔字!”看着儿子那充满敬佩的目光,她不禁感慨万千,自忖着:“这可不是吗?以前我连毛笔提都没提过,自从学校实施“礼育”工程,要求所有的教师都练字。我收获的不仅是一手好字,没想到我还带动了儿子对书法的热爱。从那天起,我每天都与儿子一起练字,相信在国学的熏陶下,他一定能茁壮成长。礼育文化,提升了一名教师,浸润了一颗童心,影响了一个家庭。”
珠市小学以礼文化为圆心,以“正己、待人、处世”为径,以课程文化、社团文化、节日文化为链点,初步形成“知礼,行礼、悟礼”三度的礼育课程链,把“知”与“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把国学教育与素质教育紧紧联系在一起。国学熏优雅,创新造大气,礼育之花灿烂开放,生命拔节的声音分外动人。
“我们期待并相信,‘礼’作为一种精神引领,会以一种文化的方式栖居于校园,形成文化气质。师生和谐共长,家校携手并进,为学校内涵式发展激活新的生长点。”易艳丹校长对未来的礼育文化探索实践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