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因材施教 第39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因材施教 第39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科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倡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实施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本文主要探讨从备课、授课、辅导、作业、测评和评价等方面开展因材施教,构建分层教学的基本模式,与同行们探讨。

关键词:科学课程 因材教育 全面发展

一、因材施教在科学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性,一个班级,如果按中等程度的学生水平来授课,长期下来必然会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而另一部分学生吃不了,学优生的学习没动力,学困生对最基本的基础知识也掌握不了,根本无法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导致学生的两极分化。这就需要探讨产生这种分化现象的现象和解决策略,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本人结合本校的教学实际,通过近几年来对“因材教育理念”的教学实践,在《科学》课程教学设计中进行了有效应用的探索。

二、因材教学理念有效应用的策略

(一)摸查学生的学习基础,合理进行分层。实施分层教学时,对学生的分层绝不是简单地将学生按学习成绩的好坏分成三、六、九等,而是在对班级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有效调查的基础上,综合各次检测成绩、平时表现、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科基础、学习效率等进行综合分析,分类归档,将班内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优等生):学习兴趣浓,求知欲望高,基础扎实,整体素质较高;B层(中等生):智力因素好,非智力因素差,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学习成绩波动性大,但发展潜力较大;C层(学困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欠佳,基础知识不扎实,完不成作业,散漫、任性,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

(二)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分层备课确定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

A层学生:引导并鼓励其进行超大纲、超进度学习

B层学生:采用诱导、启发的方法,把教材的训练目标一步达到大纲的要求;

C层学生:采取低起点,先慢后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办法,把教材的训练目标分解成有梯度的连贯性的几个分目标,允许学困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通过一步或几步逐步地达到大纲的要求。

(三)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分层授课因材施教。从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到课堂实践都要坚持与A、B、C各层次学生的实际相适应。

(1)分层设题,启发思考。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根据知识发生、发展的规律设计几组题,题组之间要有密切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由浅入深,由单个知识点到综合运用,形成一个大高潮,知识点设计,分低、中、高3个档次的小题,几个小题间应区分出层次、拉开档次,又形成几个由低到高的小高潮。解答每组题时,要求A层次学生直接解答高档题;B层次学生解答中档题,争取去解答高档题;C层次学生解答低档题,争取解答中档题。

如,在讲授有关“溶液的稀释问题”时可设置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1:100克稀硫酸溶液中有水80克,有硫酸多少克?

问题2:100毫升10%稀硫酸溶液溶液质量是多少?有硫酸多少克?再加水100克后,溶液质量是多少?有硫酸多少克?(演示实验)。

问题3:在实验室有98%浓硫酸的实验,从瓶中倒出200毫升用于配制稀硫酸。求:(1)若将这200毫升浓硫酸与800克水均匀混合,所得稀硫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2)欲配制1000克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需要多少毫升这种浓硫酸和多少克水?

这样题与题、题组与题组之间环环紧扣、层层递进,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知识链

(2)分层质疑,启迪心智。分层授课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中心环节。做到分层设疑,分层释疑,分层练习,分层指导,分层反馈,分层纳入知识系统等6个教学环节。首先,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内容,精心分层设疑,通过分层提问、讨论、答疑等形式使各层次学生理解本堂课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紧接着进行分层练习,教师分层重点指导,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再进行综合知识运用能力的训练,教师对时间、题量、难度等方面做出合理的安排,使各层次学生学得灵活、主动。

三、有效应用因材教育理念的成效

1、学生的智力因素得到有效地开发。由于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与各自的智力因素密切相关,采用分层递进式教学,在设计课堂提问、布置课后作业和组织课余自修等教学活动中因材施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在分层教学的实践中,C层次的学生可独立地完成例题型、基础训练题;B层次学生可完成思维型、综合练习题,在教师的提示下或跟同学讨论后也可完成难度较大的习题;A层次的学生已有能力独立完成难度较大的习题。

2、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培养。一是有效提高和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绝大多数学生能坚持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认真完成并细心检查作业;作业书写端正大方,卷面洁净;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积极发言,善于发现,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上学习氛围活跃,学生都积极、踊跃地提出自认为有价值的问题,发表自己富有个性的观点,倾听老师或同学与众不同的见解,宽松的学习氛围,上进的学习群体,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二是强有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因材教育理念因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尤其是心理负担,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的积极性高涨,思维空间得到拓展,各层次学生的成绩、能力都有明显提高,其教学思想符合素质教育中“因材施教”、“全面发展”的原则,符合客观存在着个别差异的原则,为真正实施素质教育课堂化、课堂教育素质化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沈德立.非智力因素与人才培养[M].北京

[2]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

[3]王磊.教学心理学[M].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