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多策并举,办好涉农专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多策并举,办好涉农专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职业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职业高中其它专业招生异常火爆,而涉农专业却每旷欲下,生源短缺,质量下降。笔者就此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到了一点启示,引发了一些思考,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离农;分层教;媒体应用

一、涉农专业招生难、留住难的原因

近几年职校涉农专业尽管实行免学费+3000元助学金,但招生形势依然非常严峻,生源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而其它专业招生异常火爆,涉农专业却每旷欲下的原因可归为一下几点:

1、家长认识误区

在近几年的招生中,和学生家长交流,发现有这样一种认识:不就是种地养猪吗,回家跟我学着做就是了!对涉农专业没有热情,不想孩子让上涉农专业。认为孩子读三年涉农,投入了大量的财力,毕业后出路不好,不如学其它专业,出去打工也有点基础。

2、教学内容陈旧滞后,不实用

大多数学校认定“对口升学”这个“指挥棒”,根据上年考什么,从一年级开始就只学与考试相关的几门课程,结果就使本来与涉农相关的课程更少,学生的视野更窄,辛苦学了三年,到了最后还是什么都不会。这与涉农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涌现,前沿知识的日新月异,农民职业多元化倾向的要求格格不入。导致大多数报涉农的,到新生入学时,分数较高的就转到热门专业去了,留下来的基础很差不说,基本的人数很难保证。

3、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

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缺乏灵活性。单向式的知识灌输,学生只能是“划、背、考、忘”,且为了对口升学,实践性教学游离于教学之外,使本来应该生动的课堂教学,变得枯燥乏味,从而出现转专业现象,最终造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招来却难以留住的残景。

4、实践架空

在实习基地建设上,由于各种原因,如场地限制,校内基地根本就没有,校外基地也只有挂靠到某个单位,应付一下而已,加上带领学生外出实习又有各方规定的约束,为了少担风险,只能少出或不出,所以校外实习也成了一种摆设,有名无实。

二、做好做大涉农专业的几点建议

1、拓展培养目标,做到升学就业两不误

在不误升学的前提下,面向农村,建立适应农村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地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的应用型人才,使其具有从事2个以上不同行业工种岗位的能力,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因此,一方面鼓励学优生升学深造,满足学生家长“离农”需求,另一方面对于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要加强技能培训,学好本专业技能。再利用课余时间,有选择地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技能培训,掌握其它技能。毕业后,才能农忙务农,农闲务工。

2、根据地域特色,有选择地增开课程

各地有不同的生产条件和气候条件,所以本着实用的原则,应有选择地增开适应当地的课程。尤其是近年来,政府倡导土地流传,大力发展特养特种,各地人才严重短缺,为农村培养人才的涉农专业,在开设课程时,就要考虑到这些,根据实际需要调整课程,在照顾一般性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地域特色。日常教学中,可根据学生家庭所在地的情况,组成课余学习小组,统一选配教材、规范学习内容、学习地点,由具有某一专长的老师加以辅导,使其掌握所在乡村种养的生产管理技术,达到熟练应用,指导生产,从而推动本家、甚至本村的发展,让农民切实感受到他们需要涉农专业。

3、加强师资培训,向“双师型”发展

涉农专业课程基本要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教学中想做到这几个字是不大容易的。大多数的老师上过三四年的大学后直接到职高任教,几年后在大学接受的知识、技能对于生产已无多大的实际意义,在这客观上迫切需要进行专业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技能操作示范能力,满足基本教学的需要。如果想要真正指导农村发展经济,还必须努力向“双师型”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接受新信息、新知识、新技术、新观念,不断充实提高自己。而作为管理教师的主体―学校应当在时间、经济上创设宽松的环境,鼓励教师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进市场,摸清农业生产、流通、营销等基本规律,构建自己的市场观、质量观、效益观、产业观。常说打铁还得自身硬,这样才有资格指导学生。

4、灵活组织课堂,激发学生求职欲望

灵活组织课堂教学,有必要时可以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科技示范园、涉农园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看到希望,诱导其形成求知欲望。在教法上,进行多法并举,避免“老一套”,让学生总吃“印板饭”。涉农专业的学生成绩高低差距较大,建议最好采用“分层教”,使所有学生在每节课中,都能达到预定目标有所收获,实现个性化学习。

5、依托专业办产业,发展产业促专业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涉农专业为依托,鼓励教师校外创业,培养典型,树立榜样。大胆走出校门,服务地方经济,在农村建立数量可观的实习基地,培植示范户。只有产生丰厚了的经济回报,才能得到群众和社会的认可。让农民切实感受到涉农业的希望,会心甘情愿把孩子送到本专业来学习,生源锐减、质量下降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才能达到专业―产业―专业的良性循环,取得最大的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

6、开展创业教育,铸就美好人生

涉农专业教师,要结合自身的知识、技能、经验、感受等,适时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使学生学会关心社会,对社会发展有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树立不怕吃苦的坚强意志,坚定干一番事业的决心和信心,更好、更从容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谱写人生绚丽篇章。

总之,危机孕育着希望,只要认真的做好教学,搞好教研,落实实践,使科技与农民紧密结合起来,让农民偿到甜头,看到希望,涉农专业才能不断发展,涉农专业才能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 《职教论坛》2008年第3、6期

[2] 《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5、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