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解决快餐式教学和语文美学熏陶的矛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解决快餐式教学和语文美学熏陶的矛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现行的快餐式教学模式和语文美学熏陶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教师要尽力处理好这对矛盾,让语文教学日趋完美。教师要有创新意识,突破藩篱,要引导学生对文字所表达的“美”进行挖掘和欣赏,引导学生领悟文字所表达的美妙效果。

关键词:快餐式教学;美学熏陶;创新意识;挖掘欣赏;美妙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159-02

一、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今盛行的目标教学,一节课通常设置3~4个教学目标,教师的课堂教学紧紧围绕这个目标进行。学生在目标的引领下,对课文分条分块地学习。这种学习的最大优点是知识点明确,容易检测课堂效果,课堂学习过程和教学环节容易把握,所以,这种教学方法备受教师的青睐。然而只要是细心的人都能发现这种教学的弊端――这是一种快餐式教学。因为教学目标的设置是由教师决定的,教师的教学方向又是由考试引导的,所以教师会在不自觉中将那些重点考试的内容作为教学重点,而那些不考试的方面或简化,甚至略化。比如,考试要想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只能以“有简洁语言概括文章内容”或者“用几个短语概括文章情节”这类题目,不可能让学生口头复述故事。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会将概括文章内容或者情节作为学习目标,至于向复述课文这样的训练语言表达的学习内容则被弱化。而语文课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语题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感知能力、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语文学习中感受文字美、语言美、意境美和人性美,从而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这种美的熏陶,既有点的解析,也有面的带动,更有融入其中“云深不知处”的美不可言的感觉。

二、面对快餐式教学和语文美的熏陶这对矛盾,教师该如何去解决呢

1.教师要有创新意识,突破所谓某种教学形式的藩篱,大胆创新,锐意改革。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一个教师,不能被某种教法所束缚,要对教学和教材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和理解,不能做“搬运工”式的教师,将别人的观点传达给学生,那不是教学,那是传声筒。比如,教学参考书上将《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一课的教学重点定位为:通过不同人物的笑,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我觉得这个学习重点确定得不恰当,因为这仅仅是文章的一个小小的点而已。《刘姥姥进大观园》是我国最优秀的古典小说《红楼梦》中比较著名的章节。一方面,它对学生的名著导读应该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本文可以使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情风貌。因此,我从另一个角度出发,确定了本文的学习目标:(1)了解《红楼梦》里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为学生读原著打基础。(2)透过故事情节本身,还原当时的社会风貌。(3)通过鸳鸯和刘姥姥这两个人物的对比,看出悲喜剧的可悲性。让学生反复品味课文中人物的语言,通过想象和联想,体味文章通过笑声所传达出的悲凉意味,从而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那种穿透性的理解,去体验文学作品所表达出的深刻的人文内涵。

2.注意引导学生对文字所表达的“美”进行挖掘和欣赏。语文学习不但要培养学生对文字所传达的信息的提取和概括,理解文章内容和人物想象的代表意义以及主题思想,还要培养学生对文字表现、传达的美的挖掘和欣赏。对美的鉴赏,有助于学生对文字所表达的意象的理解,有助于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寄予的情感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对作品广泛的社会意义的理解。比如汪曾祺的《胡同文化》,汪曾祺以朴实而厚重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一副北京胡同的风俗人情画卷,其中在介绍胡同的起名分类时,先说“胡同原是蒙古语,据说原意是水井,未知确否”,含蓄交代了胡同历史悠久,这种语言的美叫平实含蓄美;在介绍独有的胡同文化和北京人的文化心态时,一句“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生动刻画出北京人所谓的知足常乐和不思进取的心态。“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真有你的,北京人”,直接表达了对北京人“忍”字哲学的调侃和不赞成;文章结尾处对胡同“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机”的描写,生动地概括了胡同的没落和衰败,表现出胡同的消失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结局。而“怅惘低徊”、“再见吧,胡同”却流露出作者对胡同文化即将消失的怀旧感伤之情。我们只有引导学生不断挖掘文章内语言本身所蕴含的美,才能更准确地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体味文字背后的意蕴。

3.要引导学生领悟文字所表达的美妙效果,让文字变得灵动起来。语文学习不仅是对文本的解读,对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更应该对文字所产生的美妙效果有自己独特的领悟。通过音韵和节律,领悟作品所传达出的音乐美和节奏美;通过对文字所描绘的人物、景物、形象的意会,领悟作品所传达的意象美;通过感悟文字的巧妙组合,品味文字所传达出的独特意境。在余光中的《乡愁》中,使用回旋往复的表现手法,一唱三叹的旋律,“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重复出现,加上形容词“小小”、“窄窄”、“矮矮”、“浅浅”在同一位置上重叠使用,使全诗深沉低徊,如泣如怨,加强了全诗的音韵美和节奏美。在宋代诗人王禹的《村行》中:“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作者描绘了秋天的山野,山峰矗立,静默无语,万壑秋声。秋叶经霜似枫似火,荞麦花开洁白芬芳,展现了一幅美不胜收的画面。一改文人笔下“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凄苦和悲凉。独特的视角,以声衬静的写法,红白相映的鲜明色彩,优美的意境,显示出这首诗歌独有的美。在席慕容的《乡愁》里,将“故乡的面貌”比作是“模糊的怅惘”、“雾里的挥手离别”,独特而新颖,文字的组合大胆而别致,表现出故乡在游子的记忆力是如此的模糊,又是如此的伤感。将对故乡的思念比作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一组矛盾的词,竟然如此天衣无缝地搭配在一起,给人一种既形象又有无限幻想的感觉,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

总之,语文教学不但要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对“美”的领悟,激发学生对文字、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