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七招提高答题技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七招提高答题技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中考试题逐步向创新型和开放型过渡,这就需要我们提高答题技巧。有没有较高的答题技巧,是同学们在中考中能否正常发挥甚至超水平发挥的关键条件。那么,怎样才能提高答题技巧呢?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用功夫,在日常的复习中细心体会,逐步提高。

一、将题中的相关信息与学科知识挂钩,进行重组和整合,通过一系列思维活动使问题得到解决

中考题目的情境设置是尽量真实地模拟现实生活、生产的,不像教科书上的知识那么理想化、模式化。有些题目涉及的情境虽然是同学们前所未闻的,但解题时还是可以从课本中找出知识的依据。同学们要学会从这些题目中捕捉相关的信息,归纳为学科中的问题,再加以解决。

例(2005•河南)杨兰同学在做早餐时发现,同样情况下,煮沸一锅牛奶要比煮沸同样多的水快,这是为什么呢?针对其中的原因,提出一个猜想,并简述验证这个猜想的办法。

(1)你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验证猜想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此题时,先找出题目中与课本相关联的知识:煮牛奶和水,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但温度升高不同,由此联想到书本中比热容的知识。这样就从课本中找到了知识依据。当然,解题的方法不只此一种,还可以尝试从另一角度分析,比如说沸点等。不管从哪个角度分析,都能从课本中找出解题的依据。

二、冷静审题,主抓关键字、词

有些题目看起来比较长,往往读了后面的就忘了前面的,这类题该怎样解答呢?遇到这类题时,同学们不要慌,首先应尽快使自己冷静下来,沉着分析,找出主干,抓住关键字、词,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例1(2008•河南)小亮凭红薯虽能沉到水底,但在水里拿红薯时感觉很轻的经验,估计红薯的密度比水大不了多少。于是从学校借来了一支密度计,并用食盐、水、大茶杯和密度计进行实验,也测出了红薯的密度。他的方法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题的关键是要测红薯的密度。根据题目中所给的器材,密度计是用来测液体的密度,需要把红薯的密度转化为与液体的密度相等,只要分析到这一步,问题也就解决了。

例2(2008•河南)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空气中传播速度的,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为空气中传播速度的。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光线也偏向法线。你认为,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光线会____________(选填“偏离”或“偏向”)法线。你猜想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题的关键是速度的大小,认真分析你会发现:光由传播速度大的介质中斜射入传播速度小的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会偏向法线。抓住速度的大小就可以解答了。

三、认真审题,找出解题的突破口,挖掘出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同学们不要把考试看得过于神秘,面对试题不要心慌,要集中注意力搜寻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尽可能联系熟悉的知识和题型,采用各种解题方法去解。有的题目会很长,看起来很生疏、很难,但只要沉着冷静地面对,深入到题目中去,找出题中隐含的条件,就会发现实际解答起来往往并不难。

例1(2006•河南)用力拉开铁弓能将箭射得很远,使用竹弓就不同了;将钢尺和塑料尺弯曲相同的幅度,钢尺能把桌上的小球弹得很远,而塑料尺就不同了。分析上述现象,请你提出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_。

题中明显指出:铁弓和竹弓及钢尺和塑料尺,虽然他们弯曲的幅度相同,但箭或小球被射出或弹出的远近不同,题中隐含着材料不同,所以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弹性势能与材料的关系。

例2(2005•河南)为了能灵活地改变速度,调整方向,歼击机不仅做得轻巧,作战中有时还需要甩掉副油箱;足球和铅球都静止在地面上,足球轻轻一踢就能运动起来,但要使铅球运动起来却不那么容易。请你分析以上情景,提出一个你认为应该探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中给出的情景是:歼击机轻巧,且作战时还要甩掉副油箱;足球和铅球由静止变为运动。能灵活地改变速度,隐含着物体惯性不能很大;歼击机轻巧、作战时甩掉副油箱隐含着质量变小了;足球和铅球也暗含着质量的不同。由此就可以把质量与惯性联系起来。

四、认真审题,将题目中所给的信息进行合理的转换

题目对问题的叙述只是问题的一种表述形式,当这种表述形式不便于同学们解题时,可以把表述形式转换一下,如:将文字信息转换为图表形式或将图表形式转换为文字信息,从而使题目中的条件浮出来,明确解题的方向。

例(2007•河南)冬冬在探究光的色散现象时,看到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光带,如图1(甲)所示,冬冬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思考。受此启发,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冬冬想:如果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如图1(甲)所示,红光、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是否不同呢?请写出你的推断:_________________,色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你推断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题如果只有文字说明,难度相对来说较大,但配以图形表述就便于同学们找到问题的答案。如果说这个题没有给出图形,同学们能否根据文字表述画出对应的图形呢?这就是解题的关键。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注意这种形式的变换,特别是对于电学的解答,要能够把文字的表述形式转换为图形、图表的表述形式,或者根据图形能用文字表述出来,这会给解题带来很大的便利。

五、认真审题,把抽象的信息具体化

抽象的信息同学们不容易理解,遇到这类问题首先要把抽象的复杂的问题具体化、简单化。

例1(2007•河南)兰兰设计了一种测定风力的装置,其原理如图2所示,金属迎风板与绝缘轻弹簧的一端N相接,一起套在有一定电阻的光滑金属杆上。电路中左端导线与金属杆的M端相连,右端导线接在迎风板的N点,并可随迎风板在金属杆上滑动,导线与金属杆接触良好。电源两端电压不变,当风力增大时,电压表的示数将( )

A. 变小 B. 不变

C. 变大 D. 无法判断

例2(2008•河南)图3所示是握力计的原理图,其中弹簧上端和滑动变阻器滑片固定在一起,AB间有可收缩的导线,R为保护电阻,电压表可显示压力的大小。则当握力F增加时,电压表的示数将()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握力计与测定风力的装置很类似,都是借助外力大小的变化来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大小,所以同学们可以把较复杂的装置等效为一个简单的滑动变阻器。这样,问题就由复杂变简单,由抽象变具体,把实际问题转化为课本上的问题,解答起来就简单得多了。

六、有依据地科学解答

物理问题的设置往往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把所要考查的问题放置在一个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在解答这类问题时,应注意把书本知识与实际情景中的问题联系在一起,运用物理概念或规律来进行解答,特别是一些综合应用题,一定要做到层次清晰,条理清楚,逻辑严谨,有据可依。对于要用语言文字叙述的问题一定要规范表达,运用物理专有术语,要紧扣基本观点,简明扼要,切忌长篇大论。

七、注重解题策略,提高有效得分

整套试卷中的试题有易有难,不要按顺序去做,遇到较难的题时先放过,把易得到的分得到以后再去处理那些较难的问题。要注意合理分配时间,避免在难题上浪费过多的时间。

总之,在处理物理问题时,首先要找好切入点,然后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合理的物理模型,最后分析其中的物理规律。要能寻找各种现象与物理知识的结合点,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学会捕捉有效信息,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排除多个因素、多个问题的干扰。语言要简洁、规范,合理分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