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挖掘地方音乐资源 丰富校本课程教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挖掘地方音乐资源 丰富校本课程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新课程要求积极开展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充分利用教育资源。闽西武平的客家童谣与山歌是地方音乐教育的优质资源,本文对充分利用客家童谣与山歌资源开展小学音乐教育进行论述。

【关键词】客家童谣;校本课程;艺术教学

地处福建西部,闽、粤、赣三省交界处武平是客家人聚居地之一,具有典型而丰富的客家音乐文化,童谣与山歌是其重要部分。《课程标准》指出:“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使学生从小就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下面就闽西武平客家童谣与山歌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进行思考。

一、客家童谣、山歌进校园的价值

1.开发地方教育资源。童谣和山歌是客家人在教育与劳动中抒发、交流感情的重要载体,歌词通俗易懂,大量使用客家方言,内容生动有趣、自然流畅、感情真挚。但是,近年来这种民间传统的音乐随着劳动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日渐消失,学校音乐教育也逐步失去了鲜活的地方特色与生活资源。开发客家地区的客家童谣与山歌等客家音乐资源,融入校本课程与音乐课教学中,能够发掘与传承客家地区客家文化资源。

2.提升学校音乐教学的质量。当前,许多学生热衷于流行歌曲,其内容良莠不齐,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具有千年文化传承的客家童谣、民谚、山歌,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瑰宝,不仅朗朗上口,易记易学,还寓教于乐,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文化的态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让课堂教学更具有生机和活力,能够激发师生的创造潜能,通过创造性的学习、表演活动,加强学生对本土音乐的实践体验,提高学生民族音乐素质。

二、客家童谣、山歌见校园的策略

1.搭建平台,带着孩子们去发掘、研究客家童谣与山歌

音乐是与生活密切相联系的。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以及传统乡村劳动与生活方式的消失,具有浓烈客家乡土味的童谣与山歌逐步消失,原因在于失去了传唱的基本氛围,也就是说山歌失去了其演唱的生活基础――“田头的耕牛、孩童的嬉戏玩耍”等。所以,我们应该带着孩子们去主动地了解客家的童谣与山歌,为他们创设一定的平台,提供童谣与山歌传唱的情境,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客家文化周”活动,让学生从了解客家文化知识为基础,参观传统的客家生活与生产方式;或者让孩子们针对客家童谣的形式创作自己的童谣,结合时代精精神与学生自己的生活内容,创新童谣与山歌;或者引导孩子们开展民间的采风活动,回到家里向长辈学习客家山歌与童谣,聆听一下老一辈人口中流淌的山歌小调,然后回到学校传唱分享。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重拾客家的文化,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对客家文化的情感,为学习童谣与山歌打下基础。

2.理解内容,引导学生去分析客家童谣与山歌中的魅力

山歌与童谣的美不仅在于其曲调,更在于其中蕴含的各种积极向上的健康精神,以及其中蕴含的生活哲理等,每一种都蕴含着劳动群众的真挚情感,富有朴素而深刻的人生与社会哲学思想。

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去引导孩子们分析客家童谣与山歌的内容,一方面去分析其韵律结构,发现客家音乐的节律,使得孩子们能够朗朗上口地去唱读;另一方面,分析歌词的内容,适度地分析其中蕴含的生活情景与情感态度,配合多媒体课件、故事等营造适当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深刻领悟童谣与山歌简单的语言蕴含的深刻道理。如:“六十六,学唔足”。“脚倦难上这条岗,肚饥难过四月荒。洗净窝(锅)头无米放,锁匙难带家难当”。“催人出门鸡乱啼,送人离别水东西。挽水西流想无法,从今不养五更鸡。”等等,让学生了解客家人在旧社会艰辛是生活与离别的情感等,一旦让学生从情感与内容上产生了共鸣,学生也就爱上了客家的童谣与山歌。

3.传唱童谣与山歌,引导学生在传播与创新中提升

音乐教学把客家的童谣与山歌引入教学中,不能够仅仅是让学生去欣赏一遍,而是要让学生去传唱这种童谣与山歌,才能够起到积极性的教育效果,形成良好的社会效益。

首先,我们可以开展各种山歌朗诵会,让学生表演或者齐唱童谣山歌,在不断的重复中逐步领悟它们的韵律与内涵,一旦朗朗上口学生就会爱不择手。其次,要注意教学的方法,要让学生从传唱童谣开始,毕竟童谣更加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而山歌更加反映了成年人的劳动与爱情生活等,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去收集各种童谣,而且要自己有意识地收集或者编制一些内容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童谣带入教学当中去,如《月光光》:“月光光,走四方;四方暗,走田坎;田坎心,捡枚针;针有眼,告(换)脚伞;伞有头,告只牛;牛有角,告条桌;桌有杆,告个;有口,告乌豆;乌豆浆,告子姜;子姜辣,告喇叭;喇叭响,告禾仓;过年过节一打开来喷喷香。”让这些童谣成为学生课后闲余时的乐趣与游戏,逐步走进孩子们的生活。在山歌的教学中,要重在引导学生了解客家山歌的韵律规律,注意曲调中有颤音、滑音、倚音等装饰音的运用,建议从学习正板山歌开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领略客家山歌的魅力。

4.开发课程,让学生与老师有一本属于自己的校本音乐教材

要开展客家童谣与山歌进校园活动,必须开发一本专门的校本教材,通过合理的形式把客家童谣与山歌的文化背景,结构特点,大量的作品等集中到一起,以循序渐进的形式编制成为教材,是保证客家童谣山歌近校园的必备条件。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山歌资源,将收集到的山歌进行筛选、整理,编印成校本教材。校本教材包括相关的知识,集知识性、趣味性、表演性、欣赏性和科学性于一体。用校本教材配合统编教材进行教学,不仅使当地丰富的音乐教育资源发挥作用,而且还给传统的音乐教学增添活力,同时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出爱乡、爱国热情,从而陶冶他们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

参考文献:

[1]《武平县志》

[2]《中国歌谣集成―福建卷》

[3]韦翠茜,将本地山歌开发成音乐课程资源探析,基础教育研究,2011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