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激发阅读兴趣,引领学生写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激发阅读兴趣,引领学生写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阅读与写作就如一对比翼鸟,如影随形。如今坊间流传着中学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热爱写作?答曰:阅读。

阅读是学生获得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离开了阅读的写作只能是无源之水。但如何真正实现阅读和写作的积效关系,是门大学问。“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在将“方塘”的美景描写后,即追根溯源:因为“方塘”不是无源之水,而是有个不枯竭的“源头”为它不间断地输送“活水”,才使“方塘”如此美妙迷人。这首诗巧妙地解释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关键在一“破”字。“破”有两层含义:一是要达到一定的量;二是对阅读的材料要通透。

“让学生读什么”,是语文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

读什么样的书能对学生的写作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大家、专家的观点几乎是一致的:钱理群认为要用文学经典滋养下一代;倪文锦认为阅读经典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高万祥也认为必须读经典;陶继新更是奔走呼号“多读书,读经典”。

教师的视野决定学生的视野。真有实力真正具有创造性的老师绝不会囿于一套指定教材,他们会以敏锐的眼光、超人的胆识给学生提供一套精美的大餐。山东青岛的王利钊、深圳的严凌君都是一流的学者型教师。看严凌君老师编的那套《青春读书课》,简直不敢相信,这厚厚的七大卷书竟出自于一位普通的中学教师一人之手。

首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亲近文字,再扩大其视野,让他们有选择、有比较、有鉴别。要相信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口味会改善,境界能提升。

通俗作品诱发兴趣,经典作品打好底子。学生写作困难,与平时积累少,不背诵好作品有直接关系。背诵是吸纳,写作是输出,没有背诵就不能写作。古代名人在读书背书方面都曾下过苦工夫。韩愈读书“口不绝吟于文艺之文”,白居易读书更是“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现代的大家读书也有硬功夫:有人向钱锺书咨询“凤凰涅槃”的来历,先生马上指出这是郭沫若的杜撰,并告诉他到中文版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三本去查“凤凰浴火再生”的故事。钱锺书写作几乎全靠记忆,记忆力惊人;范曾先生在中央电视台做节目,能当众背诵《离骚》,也打消了有人对他那篇《炎黄赋》是一气呵成的怀疑。

其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叶圣陶在《答张自修》中说:“阅读教学之目的,我以为首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可实际上学生现在还停留在阅读的浅层次,只是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内容,并尝试去解决。在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写下感悟,作个性化的点评、批注,当是阅读的最高境界。我们一部分老师不在引导学生如何作批注上下工夫,却把写读后感当作法宝,实在是写作教学的一大遗憾!

再次,激发学生的写作冲动。无病,缺少真情实感;人云亦云,没有真知灼见和个性化独特见解,是中学生作文的最大毛病。一是由于教师平时作文训练受中考高考影响毫无章法;二是作文题目超出学生的生活体验,没有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其写作激情。所以,教师要在命题上多下工夫,争取接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作激情,鼓励学生说实话、抒真情、写亲身经历、亲眼看到的真人真事,让学生养成从自己身边选材的习惯。“所见者真,所知者深,辞可以脱口而出矣”,叶圣陶认为写作是“生活本身”“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自我生命的诠释”;高万祥说“以生活的方式写生活”“没有比真实更美丽的了”;王君为学生“开掘一条情感奔涌的河道”。有生活,才有创作的冲动和欲望。

最后,教师写下水作文,体验学生的写作甘苦,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现代著名语文教育专家蒋仲仁先生倡导教师写下水作文,他说,“要学生写的,教师自己也来一篇,用要求学生的来要求自己。动笔了,也许写的痛快,写成一篇得意之作,也许写的不那么顺当,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个中甘苦亲自尝到了,教起作文来,就会实在得多”。“用作文轻轻唤醒你的生命”的实践者张丽钧老师是这方面的表率,学生在作文课上写作文,她也写,常常和学生同写同练,在限定的时间内看谁写的文章又快又好。这种身体力行的教学方式,成功地唤醒了学生的写作情趣和写作欲望,有了老师的“下水引导”,学生消除了写作的恐惧心理,不再怕作文、厌作文,而真正爱上了属于自己头上的那片“蓝蓝的艳阳天”。

让我们俯下身去,踏踏实实地像管建刚老师在《不做教书匠》中发起《我的作文教学革命》,像邓虹老师在网络上点击激情作文,像雷其坤老师搞《中学作文高效教学》,像周勇老师开展《作文互动升格示范》那样,做实实在在的事,做开拓创新的事,引领我们的学生爱上阅读,爱上写作,自由欢快地吟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