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落实复述要求 提升语文素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落实复述要求 提升语文素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语文课本中,很多课文都有明确的“复述课文”的教学要求。但很多时候,这得不到落实。一些老师认为复述无足轻重,可有可无。还有的以“学生不会复述,总是复述不好”为由,认为复述占用时间太多,不好操作(不好教,不好指导),难以出彩,往往置之不理,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上,很难看到完整到位的落实复述要求的训练。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复述的最主要作用与目的是让学生内化习得语言,丰富发展学生的语言世界。表面上看,学生在复述练习时磕磕绊绊,断断续续,比较艰难,但这却是学生内化与发展语言必经的真实的历练过程,无法取代。重视“复述”的落实,还要抓住文本的特点,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展开训练,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复述的作用,取得好的效果。

一、通过复述练习运用词语,丰富词汇积累

很多老师在教完《卢沟桥烽火》(苏教版六下)这篇文章后,都说教不出“语文味”,上得很像历史课。我却没有这样的感觉。与他们一比较,若有所悟。原来,他们把教学的重心放在理解卢沟桥事变的经过,了解史实,认清日寇罪行,体会我军的英勇之上。而我则是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有层次地落实了课后练习第3题有关“复述”的要求——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讲述时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词语。

备课解读教材时,我就发现这篇课文中的词汇非常丰富,运用非常准确、生动,感彩鲜明。这些词语有:蚕食(华北)、妄图、咽喉要道、星光暗淡、万籁俱寂、蓄谋已久、挑衅行为、严词拒绝、恼羞成怒、众寡悬殊、同仇敌忾、奋起还击、狼狈而逃、猝不及防、鬼哭狼嚎、抱头鼠窜、亡我之心不死、生死存亡关头、大声疾呼、夜以继日、序幕、如火如荼……这些丰富的词汇大多学生比较陌生,应当让学生理解、积累并习得。以在复述中运用这些词语为教学思路,我安排了这样的教学层次:一、阅读课文,画出描写时间的词句(“九一八”事变后——1937年7月7日深夜——第二天凌晨——当天晚上——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理出事件发展顺序:二、再读课文,了解每个时间段发生的事情,结合内容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三、按照时间顺序,尽量用上理解后的这些词语,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四、指名学生讲述,引导同学评价复述中运用课文词语的数量及质量,反复指名练习。

这节课教下来,我觉得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扎实有效,兴趣浓厚,课堂“语文味”较浓。学生理解这些丰富的词汇,在复述中不断地尝试与练习运用,积累与习得了语言,训练与提高了表达,同时也更清楚了“事变”的经过、日寇的罪行及我军的英勇……

二、通过复述体会表达方法,领悟语言智慧

《半截蜡烛》(苏教版六下)一文刻画人物手法丰富,不仅从正面对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的动作、神态、语言以及心理活动进行了细腻逼真的描写(如“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侧面的环境烘托也生动传神(如“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在精心引导学生深入文字当中,仔细研讨品味这些语句之后,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正面与侧面(环境烘托)两方面进行复述——伯诺德夫人一家人与德军周旋的情景。教师则引导学生从这两方面对同学的复述情况予以评价。在这样的复述训练中,学生不仅关注文本的故事情节与内容,而且进一步体会文本的表达方法与表达效果,领会作者的语言智慧。

三、通过复述体味情节构思,感受经典魅力

小学语文课本中,每册都有为数不少这样的课文: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鲜明,读未引人入胜。如童话类、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古典小说节选等,《嫦娥奔月》《九色鹿》《三借芭蕉扇》《三打白骨精》《三顾茅庐》《少年王冕》《林冲棒打洪教头》《牛郎织女》……这样的课文,学生初读之,便会自然地被深深吸引住,为其中曲折生动的情节,丰富的想象,脍炙人口的故事,通俗传神的语言……但,这样的课文教学,往往出现一种怪现象:本来学生自己阅读就很感兴趣,但通过老师教学之后反而感到索然无味,为何?原因就是教者未能把握这类文本的文体特点,没有跳出内容剖析与繁琐讲解的泥沼与窠臼,学生苦不堪言,教师却迷惑不解。《三打白骨精》(苏教版六下)是《西游记》中的经典故事之一,有的老师则把时间耗费在分析人物性格特点上。两节课下来,把“孙悟空的坚定、勇敢、机智”“白骨精的狡猾、奸诈、贪婪”“唐僧的善良”等反复剖析与强调——实际上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早就知道了。因此,学生觉得索然无味,教学高耗低效。

笔者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练习生动地复述故事上。学生兴味盎然,乐此不疲。教学过程大致是这样的:

首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完成填表:

然后,让学生谈谈对三个人物的认识。之后,重点讨论:为何是“三打”,不是“一打”“二打”或“四打”“五打”?

在学生充分认识到人物之间对比、反衬的关系及“三打”的妙处、想象的精妙之后,拿出几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熟读后练习复述故事。要求大家模仿刘兰芳、单田芳等说书的感觉,把这个故事讲述得扣人心弦、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同学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热情高涨,说得生动活泼,趣味横生,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感受到文学经典的魅力,发展了语文素养

而且,在复述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内化着文本语言,体验着文体风格,不知不觉中感悟着文本特点……总之,复述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策略之一。巧用复述策略,可以很好地教出“语文味”,让学生真正习得语文元素,提高语文素质。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水县实验小学责任编辑:辛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