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电视剧调戏了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长今》里的菜谱,你会照着做吗?《神医喜来乐》开的药方,你敢拿来煎药吗?《康熙王朝》里的历史,你会用来代替书籍文献吗?所以,司马迁可以长胡子,唐朝人可以吟宋词,卖国贼可以洗清白。
你知道这些破事都是电视剧干的,但你还是且看且骂,且骂且看,最后你就乐了。这就是现实。
历史:谈真实,那才叫一个扯淡
如果谁非要在电视剧里找历史,谈真实,那才叫一个扯淡。人家开的是个剃头铺,你非要进去裁衣服,你这不是找茬吗?
某人物周刊专题报道了我国曾经的电视主持一哥崔永元,名字叫做《病人崔永元》。好好的一个大众开心果,怎么就坏了蔫了呢?这还不是什么正义感和真实感给折腾的。好好的《实话实说》不说了(虽然栏目叫“实话实说”,但谁让你真的实话实说了呢?),又去拍“老电影”,要从已经不知道经过“几度创作”后的电影里去找寻已经虚幻的“历史真实”,虽然会显得不地道,但我还是要说,得忧郁症,那是轻的。
另一位宝岛台湾的一哥级别的蔡康永,说是海外归来的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电影电视研究所编导制作专业的硕士高才生,专门撰文说:“为什么有人非要在电视里找高深呢,怎么不去读书呢。”是呀,是呀,为什么不去看书呢?虽然权威的专家说“历史都是偏颇的,是胜利者书写的”,但至少书里不会出现一个个的具体的人,来重新“演绎”所谓的真实历史。
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电视剧是投资人书写的(别跟我说什么编剧、顾问、导演、演员),买卖人说了“秦始皇是个好皇帝”,那么,“秦始皇就是一个好皇帝”,至于怎么好,才是编剧和导演什么的事儿,谁让你把自己也给卖了呢,卖了就得下方百计地满足人家!由此带来的专家震怒,观众纷争叫骂,媒体推波肋澜……跳出来看,不也是一场安排好了的精彩戏剧吗?
看历史剧,最容易生气郁闷,可以开骂的由头太多了,从服装到语言,从外貌到内里;做历史剧,最容易人格分裂了,拍“正”了,没人看,拍“邪”了,惹人骂。到最后,拍的人感慨自己出钱出力为什么,看的人郁闷至深又无处发泄,一不小心,一齐得了和小崔一样的病。不知道中国忧郁症患者急速上升以及心理咨询师数量大增,历史剧贡献几何――我看不少。
生活:找真谛,那才叫一个错位
《渴望》里的好人叫宋大成,坏人叫王沪生,这两个名字我无须查任何资料就可以清晰地写出,虽然我其实根本没认真看过这部电视剧。说明我对这部电视剧的印象之深和深得毫无理由!
但是,如果不是我在以后成长的十几年里陆续看了更多的电视剧的话,我真的会让这两个荧屏形象影响我一生的。后遗症多少也有一点,就是我对叫什么“大成、大刚、大民”的影视形象天生有好感,对长得像王沪生或者和上海有什么关联的男生有厌恶情绪。
所以,我代表和我一起长大的男生感激《霍元甲》、《陈真》系列,《射雕英雄传》的金庸武侠系列和《加里森敢死队》、《福尔摩斯》国外战争侦探系列,他们让我知道了《渴望》这类生活片其实和武侠片、侦探片一样有丰富的想象力、故意、故弄玄虚。
于是,有了以上的影片垫底,最近几年比较火的质量上乘的《牵手》、《空镜子》。《中国式离婚》等等一轮轮地重新勾起了现代人的情感泪腺的时候,我们就有了充分的免疫力,能够像一个专业的编剧一样去分析各个人物的命运前途、行为举止,乃至思想活动。
个人奋斗类的日本的《阿信》、香港的《大时代》、韩国的《大长今》,每当主人公受苦受难遭遇全人类不幸的当口,本来应该同情心大发为之掬一捧泪水的,但实在是有了太丰富的观看知识和经验,观众反而会暗暗高兴:他(她)马上就要发达了,旨定转机要到来了;同理,当看到主人公团圆幸福、事业成功的时候,也会暗自担心:天哪!不知道有怎样的灾难要来临了!往往是幸福与灾难成正比交替来到,把看电视的观众折磨得如同看余华的《活着》:一会就要死一个人,一会就要揪一下心。
时尚:来制造,才叫一个荒谬
电视制造的时尚特点之一:生命力短,一般是以电视剧在本地上映后一周开始生成,结束于在真实生活中接触到该时尚为止。比如1990年代《东边日出西边雨》之许晴,某个场景挎一硕大包包光彩照人地出现,一时其青春异城气质(刚从新加坡海归)迷倒万千男人,一时其大陆从未出现之女式大挎包迷倒万千女士――结果呢,许晴还没有真正开始红,男人的眼睛就转到下一拨女星了;敏感的进货商刚刚把大挎包摆上货架,就被挑剔的女人们感慨:老土!
电视制造的时尚特点之二:假到很彻底,从生活的背景到人物的身份都靠想象来编造,其真实程度可以和“中学女生”幻想中的恋爱相比,或者,是大学里的文学青年组织的业余剧团的现场演出。最为经典的场面就是一群俊男、靓女,关在一栋别墅里谈恋爱,每天穿不同的时装讨论世界各地的风情。虽然智商正常的人都知道丫们的所谓时尚生活全是“盖”的,但谁都知道,看这种戏的,迷这种时尚的,全是智商不够用、情商泛滥的人。
电视制造的时尚特点之三:弄假也会成真。当然,以为“真”的是那些广告商和制片人,甚至还有演员。典型的“说谎说习惯了,自己都相信了”。你也别以为这样的“时尚生活”全是虚幻的,一些家居杂志就报道过某部热播电视剧里男主角小生的家,别人的感受我不知道,但我的感觉就是:没有人气,倒是直接可以用来拍戏。是的,有时候拍戏会这样“入戏”的!但是,一个好端端的人,眼看着就这么给毁了。
观众同志们,警惕啊!
话题:来提供,那才叫一个无聊
“昨天电视上……”虽然以这样的开头来引起话题显得很没层次和水平,但仍不失为一个较为保险的由头。关键是,接着说“CNN报道纽约股市……”还是“那个《看了还看》你看了吗……”
由此,用电视来引话题,新闻是上招,热门比赛是中招,电视剧涵盖了下招到下下招(根据该剧的社会学意义来判断)。用此标准来衡量,也就不难得出王石的《我看超级女声》其实挺有档次,而演电视剧的老大陈道明的“我家里没有电视机”则干脆撇开了自己和电视的物理关系。
但电视剧的强大感染力和渗透力还是会无孔不入地袭击到每一个人的。它如同病毒一样的繁衍规律是这样的:首先,它会在电视台播出(从预告宣传到实际播出还有重播等等),你可以不看电视剧,但是你会看新闻、看国家地理。看斯诺克……总之你认为脱离了电视剧低级趣味的节目,铁一般的规律是:只要你看,你就一定能看到电视剧的信息。
其次,当电视剧开始在当地播出时,就会通过户外广告(尤其是地铁出口)、娱乐新闻等等来捕获你的眼神,你可以不看电视剧,甚至不看电视,也不看报纸,但你总得上街、走路吧,只要你还出门,你就会看到。
再次,当电视剧播出一段时间之后,就会被师奶团讨论,你可以不是师奶,但你总会认识那么几个避免不了的师奶吧,就算你一个师奶也不认识,但只要有师奶存在,就一定有一个链条可以把师奶讨论的电视剧的信息传导到你耳朵里。
最后,综合以上的条件,在某个饭局中,几乎所有人都或多或少地讨论了例如《大长今》,你终于忍无可忍地喊道:“求求你们千万不要再说大.长.今了!”其他人虽然面露歉意,但仍会不屈不挠地追问:“为什么你不喜欢大大.长.今.呢?”你说:“我不是不喜欢大.长.今,而是我根本不想看大.长.今. 。”于是,大家恍然大悟:“那你赶紧回家看大.长.今,再来给我们讨论大.长.今.吧!”
最终,你终于明白了如果一个电视剧有成为话题的诱因,就一定会在某个合适的时间成长为话题,你打败不了它,你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入它!然后,你打开电脑,完成了一篇《论大长今与我国宏观经济的内在关系》的论文,倒头酣然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