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纸上烟云从心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纸上烟云从心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

心中丘壑,笔底风流。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丹青写精神,国画的魅力在于技外有道,象外有神,不只是表达简单的自然美,不只是对客观物态的描摹体观,更主要的在于超越形式的意象之美,在于抒发画家的胸襟情怀。因此,国画的高度在于有文化内涵,在于神采超逸,在于笔墨格调之高雅不俗。

2

国画之妙在于韵味,亦如人的翩翩风度基于涵养。一个画家不研习中国文化传统,不读古文,不研究传统经典古画,没有一定的中华文化底蕴,没有文人的情怀逸兴,而又要用毛笔在宣纸上作中国画,则纵有工程师的严谨思维,有较好的技术手段,其写实求真的本事也高于一般,但其作品终究难有书卷气,难生气象之美,难在有限之境延伸出无限之韵。也就是说,文化内涵单薄的画人,即使苦练,技术手段有多么几招,形式感尚可,但其画作终究不文雅、缺乏内蕴,难传中国画千年之文脉。

3

有人说,画画就是玩,就是玩的时候感到快乐就行。这话讲的有理,但须往深处推进一步。以画为娱事,玩一玩就出了艺术品,是有前提和基础的:读书不少,见识不俗,阅历较多,手上功夫不错。一幅画要有技术,但不是外在的技术形式,而是画家的眼光、画家的学养、画家经风见雨吃百家饭走万里路之后的阅历情怀和随之所体现的思想决定一幅中国画的境界、格调和品位。

人们在艺术交流中不乏这样的经历和体会:和一个读书少、思想贫乏、情感冷漠、见识囿于一隅,眼光停在尺径之内仅关注一笔一画的人探讨中国画之技道气象,交流上颇有障碍;若其性格执拗,认识偏狭,嗓门又高,虽然常执画笔,但与其理论起来终究不化,不免难堪。

4

北宋文同之“胸有成竹”点破了中国画之真谛。以我之眼,观自然之竹,入心融意,成胸中之竹;以心驱笔,技法为奴,笔墨落纸,生成画上之竹。此竹一出,已别于原生态自然之竹。原竹自然一律,面貌近似;而画中之竹,有的生气劲挺,有的板滞无气,何故?在于画家的眼光胸襟和笔墨格调的区别导致画竹之雅俗。同此一理,不出一屋,照画册直描,纸上虽也有山水,但不论一尺、二尺、四尺还是六尺,也不管他一平尺能卖几百、几千、几万元,终究纸上无烟云气息,不是自家山水,不能感动人心,不会闪烁艺术的光芒。画家腹有诗书,游历山川,以真山水洗心,登高纵目,一而再,再而三,胸中自藏丘壑;待机遇碰触,情意生发,信笔挥毫,灵光生辉,势不能遏,则画面涵韵心声,画中有自我,其格调意韵深沉,或势雄,感人心魄,或静处有禅,引人遐思。画家观山川形胜,体验、感悟、内化,与自身文化血脉融汇之后,笔墨生情,往往尺幅之内,可风云激荡,有限之中达无限。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神韵虽不能计量而可意会,心有层层丘壑和宽博气魄,笔墨叙事有宏大幽深之境,国画之魅力源泉概在于此。

5

中国画传统深远。在今日走进中国画的传统,有人不屑,有人以为易得。其实,这是大事,亦是难事。

说其大,是由于不接续传统,不深入传统,文化之脉就会沉沦、断陷;只有传承民族文化的传统,中华文明之血脉才能延续。只有深入传统,中国画才有根,作为中国文化载体之一的国画才能在国际文化的交融撞击中不丧失自我。作为画家个人,也只有在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画的传统中充分吸收营养,养足真气,其作品才能根深叶茂,才能在时风吹拂、时弊的侵扰中保持真我,风采出众!

说其难,是深入传统,守住传统,颇有难处。一是时代环境的变化,当代中国社会不再是“慢生活”的农耕文化时代,工业化,信息化、全球化,工作和生活快节奏,以利益为核心的文化实用主义,这些对于传统诗词、戏剧、书法、中医药、武术在内的需要“文火慢炖”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存续构成了极大的挑战,国画也是如此。二是教育模式和社会竞争的影响。当今艺术人才培养批量“复制”、程式化、格式化、“流水线生产”化,缺乏个性涵养成长的环境,学生时代文化成绩高的人多不从事艺术,不乏文化成绩较低的人在竞争中因“文化差”把进艺术院校作为人生进步的台阶。这样成长起来的画生、画人、画家,成长历程的文化局限显而易见。学一技已为不易,求博学焉能不难!而历史上中国画的大家多是大文化人,能画、能诗、能书,诗书画印一脉贯通,国学根基厚实。以今之艺术院校、画院、画家工作室“批量生产”“艺术速成”之方式,去承续博大精深、神思高妙的中国画之风神,其中难度,怎不让人慨叹!三是画家个人底蕴的积累提升要有较长的过程。在裂变诱惑的社会大环境之中,一个画家坐住冷板凳静心修养不易,取古法于心不易,以书入画不易,情性达意成个性风貌不易。这一在传统延展中修心养技的过程,要深入,要攀登,要有慧根,能吸收和生发灵气,既须步步踏实,又当视野开阔,能自然吐纳。凡懒得深入和悟性迟钝者,其画作艺境难成,艺品不高,神韵难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