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化工“大买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化工“大买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提高自给能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是改变中国在化工行业国际贸易中单一“大买家”角色,避免受制于人的正确途径。

多年来,中国化工产品进出口规模保持逐年扩大的趋势,但化工行业的发展模式仍较为粗放,中国在化工产品国际贸易中扮演着净进口国的角色。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前11个月,中国化工产品累计净进口量4142万吨,增加35.7%;贸易逆差扩大至606.5亿美元,增长23.8%。未来中国化工产品“大买家”的角色或将延续。

进出口震荡前行

受国内市场需求不稳影响,2012年以来中国化工产品月度进口量波动前行,2012年前11个月月均进口量为450.1万吨,较上年减少7%,月度进口均价围绕每吨1300美元高位震荡。出口方面,经过2012年1季度的过渡调整,2季度以来出口量快速提升,至2012年11月份快速增长至213万吨,出口均价自2012年3月份冲高至每吨1484美元之后,开始大幅下跌,当年11月份探至年内最低点,每吨仅611.4美元。

反倾销效果减弱

2012年中国继续对部分进口化工产品采取反倾销措施。根据海关总署相关公告,现行有效的化工产品反倾销措施共涉及8类商品11个商品税号,涵盖了欧盟、韩国、新加坡、美国等9个国家或地区。从执行反倾销措施的商品(下称反倾销商品)的进口情况来看,2012年以来反倾销的政策效果有所减弱。2012年前11个月反倾销商品进口规模104.3亿美元,同比下降22.5%,从具体进口量价水平来看,反倾销商品合计进口765.4万吨,同比减少12.2%,而每吨1363美元的进口均价同比下跌11.7%,降幅高出化工产品整体进口均价水平3.5个百分点。

从具体的反倾销商品进口情况来看,在国际化工产品价格下行的大背景下,几乎所有执行反倾销措施来源地的反倾销商品进口均价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跌幅在3.6%至23.1%之间,只有自日本进口的丁苯橡胶和自新加坡进口的丙酮平均价格上涨8.7%和5%。进口量虽增减不一,但就聚氯乙烯、己内酰胺和丁苯橡胶而言,占比较大的反倾销国家的进口量不降反升,其中自日本进口聚氯乙烯增速达到89.1%。总体看来,各产品进口均价的跌幅略快于进口量降幅,而各反倾销政策所针对的来源地在该项产品进口中仍占据相对较高的比重。

中日韩自贸区或影响行业格局

2012年11月20日,中日韩3国经贸部长宣布2013年初启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日本、韩国是中国的第4、第6大贸易伙伴,在中日韩3国之间的有机化学品(HS体系第29章)贸易当中,中国扮演着大买家的角色。韩国、日本分别为中国有机化学品第1、第3大进口来源地,两国占据了中国有机化学品30%以上的进口市场份额。2012年前11个月中国分别从韩国、日本进口有机化学品112.9亿和65.3亿美元。

中日韩自贸区的启动,最主要的当然是“零关税”的商品贸易。从目前的进口关税税率看,中国对有机化学品进口征税的最惠国税率最低为2%、最高为10%。当前对化工产品施行反倾销措施的11个商品税号中,不涉及日韩的仅有2个税号,且最高反倾销税率可达144%。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将导致区内关税和其他贸易限制的取消,区内企业可因此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大市场和收益,消费者可获得价格更低的商品,各成员经济体的整体经济福利都会有所增加。但对于不具备产业优势的中国化工业而言,它们将面临日韩资本和产品涌入中国市场的双重压力,针对日韩的反倾销等贸易管制手段也将无法使用,日韩资本进入中国市场更加容易,它们或将逐步控制化工产业各链条企业,从而取得市场主导权。

国际贸易环境复杂恶化

当前,全球贸易大环境仍存在诸多变数,美国近期经济数据向好,但也面临一些困难;欧元区债务危机问题长期存在,消费者信心指数一直在-25左右徘徊;日本经济持续萎缩、印度和巴西等新兴市场经济增长速度也在明显放缓,国际贸易环境并不乐观。与此同时,各国针对中国化工产品的贸易摩擦也不断增多,中国聚氯乙烯及其制品出口先后遭遇印度、巴西和土耳其的反倾销和特保措施,2012年12月3日阿根廷又决定对原产于中国的PVC型材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贸易保护主义存在抬头趋势。

国内经济企稳支撑行业发展

国内经济形势的好转也将支撑化工行业转型升级的加快。2012年第4季度,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继续向好,企稳态势进一步巩固,前10个月全行业总产值9.99万亿元,同比增长11.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9万亿元,增幅27.7%;前9个月主营收入8.75万亿元,同比增长9.2%;从业人员685.34万,增长2.5%。而作为有机化工产品主要下游需求产业的建材和汽车行业也呈现回稳态势,2012年前11个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9170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4%;同期,中国汽车累计产销1748万辆和1749万辆,同比增长4.5%和4%,增幅较上年同期分别增加2.5和1.5个百分点。

煤制烯烃项目启动提高自给能力

乙烯和丙烯是有机化学品重要的生产原料,由于原料资源短缺,近年来中国烯烃每年的供需缺口都在50%以上,中国已成为亚洲最大的乙烯和丙烯现货进口国。据预测,2015年聚乙烯当量消费将超过3500万吨,聚丙烯当量消费将接近2600万吨,而本土的聚乙烯和聚丙烯产能预计只能分别达到1588万吨和1698万吨,供需缺口较大。

近年来重点发展的煤化工项目将是未来中国烯烃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2015年,中国将重点推进15个煤化工升级示范项目,其中至少5个是煤制烯烃项目,内蒙古、安徽、河南、贵州已经启动的4个煤制烯烃项目烯烃总产能已达310万吨。各项项目的不断上马,将提高国内有机化学品的自给能力。

下游产业增速放缓限制需求

2012年以来,由于市场需求低迷,中国塑料产业发展速度较上年同期有所降低,2012年前10个月塑料制品产量为4631.6万吨,同比增加10.2%,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10.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2012年国内塑料产品价格低迷也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数据显示,2012年11月28日中国塑料价格指数收报于934.5,较上年同期的1146下跌211.5点,跌幅达到18.5%。塑料制品产量增速下滑以及价格的持续低迷,使得处于上游的有机化工产品行业受到制约。

国际油价下行降低行业成本

原油作为基础能源和化工原料,其价格对化工下游行业有重要影响。2012年以来,国际油价整体呈现下行态势,下半年来更是震荡走低,围绕100美元/桶上下波动。全球石油需求依然比较疲软,供给相对宽裕。美国能源情报署(EIA)预计2013年全球石油需求将增加1%,达到每日8994万桶;欧佩克数据显示其产能目前基本维持在每日3280万桶左右,闲置产能保持在每日200万桶。把握住国际油价的下行态势,合理调整原料进口节奏和结构,将有利于降低行业生产成本。

警惕中东地区低价倾销

尽管2012年以来中东政治经济局势仍然动荡,但近年来中东主要石油生产国凭借其在资源和成本方面的绝对优势,保持了石化工业的较快发展势头。相关资料显示,至2016年,海湾合作委员会区域的石化产品年产量预计会增加39%至2500万吨,而到2018年中东将会有2118万吨的新增产能。但是,当前亚太和中东地区的乙烯生产已经出现供过于求的趋势,其最大的目标市场就是中国。在这种局面下,来自中东地区化工产品的廉价倾销,将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石化市场产生一定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