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地之殇 第10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地之殇 第10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就世界范围而言,土壤污染尚是一个最为严重的问题。科学家警告:每年大约有750亿吨土壤流失,世界上80%适合耕作的土地都遭到中度或者严重侵蚀。如果不采取积极措施,全球肥沃土壤将在60年内消失。最新预测显示,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从68亿增长到90亿,如果再不保护土地,人类将面临严重的粮食危机。

地球70%以上的面积是海洋,人类生活的主要环境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地球陆地面积为1.49亿平方公里,有近50%是永久性冻土、干旱沙漠、岩石、高寒地带等难以利用和无法利用的土地,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土地存在其他利用障碍,实际适于人类利用的土地只有7000万平方公里左右。土地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和资源供给体,是人类的衣食之本。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土地却遭受到空前的破坏。随着人口增长,资源消耗增加,人类对土地的破坏已经到了最恶劣的地步。除了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生态受到破坏、地表沉降等肉眼可见的损伤,大地还承受着各种不易被查觉,但程度更深影响更广的各种污染。这些问题很大程度是由于人类的各种不当的工业和农业活动造成的。

工业文明的戕伤

传统工业文明的迅速发展带来了社会经济的巨大进步,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全球的土地问题日益凸显,土壤环境污染形势日益严峻。人类的一些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带入土壤中的污染物质越来越多,例如矿山开采,工业“三废”的排放对土壤的破坏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种土壤污染。

近年来随着矿业的快速发展,矿石开采对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对土地资源的破坏。据2006年有关机构估算,中国因各种人为因素造成破坏和废弃的土地近2亿亩,其中仅采矿破坏的土地约为9000万亩,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变大。采矿最明显的破坏是造成地表的移动变形,诱发地裂缝、地面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矿山地质灾害;采矿造成地表水漏失、水位下降、水质变差等水污染、水源枯竭和水系破坏;矿山开采活动中产生的废渣、废石和尾矿等废弃物,占用大量的土地,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

在美国俄克拉何马州皮彻镇(Picher),因数十年的采矿活动严重污染了当地环境,造成小镇居民纷纷逃离。皮彻镇铅矿丰富,为制造子弹提供原料,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皮彻镇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重金属的大量开采造成了小镇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并使皮彻镇遭受旧矿下沉的威胁。

地面上,重金属矿的巨大烟囱排出含有铅和锌的有毒性粉尘,弥漫到空气之中;同时,重金属还渗入到地下水。小镇四周矗立着荒凉的灰白色含铅尾矿,有些尾矿堆约30米高,看起来像是一座小山丘。上世纪90年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经检测当地三分之一的儿童体内血铅超标。报告公布之后,在学校授课的老师们才纷纷意识到,自己的学生普遍存在思维过慢现象,并不是他们天生就不聪明,而是因为他们从小就喝遭到严重污染的水,造成智力发育迟缓。

因采矿活动过于频繁,皮彻镇地底几乎被掏空,地面下陷、坍塌事情时有发生,地面建筑十分不稳固。早在1983年,美国环境保护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经实地考察后就曾宣布,皮彻镇因环境污染严重,已是全美境内对人体健康威胁最大的城镇,从那时起,小镇居民便开始大批逃离家园。如今,这里除了矿山已所剩无几,堪称美国的现代“鬼城”。

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这些工业废渣不仅占据大量的空间,而且其中含有的有害成分被水溶解后,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导致了土壤污染。除了受工业废渣污染,土壤受到污染的途径很多,工业排放的各种大气污染物中,据初步统计,已经产生危害或引起人们注意的大气污染物就有100种左右,其中影响范围广、对人类环境威胁较大的主要以粉尘、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为主,约占大气污染物总量的四分之三。被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还包括许多有毒重金属,如铅、镉、锌、铬、汞等。大气中的粉尘和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以及其他有害物质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到地面进入土壤,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成为酸雨降到地面沉降在土壤中。

工业废水排入江河湖泊和海洋,成为污染水体的主要污染源,污水直接渗入土壤或被引用于农田,会污染土壤和农产品。这些废水中的各种有害物质沉积于土壤中,造成土壤污染;携带重金属的工业废水流经土壤,会对土壤造成无法逆转的伤害。工业排污严重污染水体、空气,最终污染整个大地。《201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根据统计称,2011年我国废水排放量为652.1亿吨,废气中二氧化硫的排放量约为2218万吨。

土壤一旦被污染,其影响很难被消除。有机污染物分解很慢,重金属根本不分解,三五年内仍含较高的有害物质,并可通过食物链富集危害人类。日本熊本县水俣镇一家氮肥公司排放的废水中含有汞,这些汞在海水、底泥和鱼类中富集,又经过食物链使人中毒。当时,最先发病的是爱吃鱼的猫。中毒后的猫发疯痉挛,纷纷跳海自杀。没有几年,水俣地区连猫的踪影都不见了。1956年,出现了与猫的症状相似的病人。截至1991年,日本环境厅公布的中毒病人有2248人,其中1004人死亡。

核电具有排放低、经济性高、与现行电网兼容性强等优点,备受世人青睐。自前苏联1954年建设了全球首座核电站以来,核电开始作为新的能源系统为人类提供电力能源,得到蓬勃发展。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爆发石油危机以来,核电更是得到大规模的发展。2002年6月16日,国际原子能机构发表的一份报告说,截至2001年年底全世界正在运行的核电站共有438座,总发电量为353千兆瓦,占全世界发电量的16%。

但核电在带来清洁能源的同时,也存在一些负面因素。核电站的潜在威胁主要在于其核废弃物的放射性,如发电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和废弃物属于中低放射性物质,从核电站反应堆芯中换出来燃烧后的堆芯则属于高放射性物质。这些半衰期长达数万年到10万年不等的放射性物质虽然被密封好,然后掩埋到地下10米~20米的壕沟中,但一旦发生泄漏其危害将是巨大的。另外,虽然从技术层面来看,核电站的安全系数非常高,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人为因素、自然灾害等还是会造成核电站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这种危害将会是毁灭性的。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核泄漏至今仍令人心有余悸,核泄漏的严重性、持久性威胁,将危及人类几千年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