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蓝色经济区:为全国海洋经济探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蓝色经济区:为全国海洋经济探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半岛蓝色经济区升格国家战略 主打四个“区”

山东半岛是我国最大的半岛,是环渤海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接合部、黄河流域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东北亚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正式批复,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主体区范围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6市及滨州市的无棣、沾化2个沿海县所属陆域,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6.4万平方公里。《规划》明确了发展的近期和远期目标,到2015年,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海陆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海洋经济对外开放格局不断完善,率先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到2020年,建成海洋经济发达、产业结构优化、人与自然和谐的蓝色经济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半岛蓝色经济区将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将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方向,重点发展海洋优势产业集群,形成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各有侧重、相互配套的发展格局。根据主体区和联动区在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上的差异性,以海洋产业链为纽带,以海洋产业配套协作、产业链延伸、产业转移为重点,优化海陆资源配置,在联动区建设一批海洋产业联动发展示范基地;加强联动区与主体区的对接,搞好海洋资源开发、科技研发、重大项目建设。

为建设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努力在一些重大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多种模式的产学研合作创新组织。

为建设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将创新海陆统筹管理模式,探索开展海洋综合管理试点,推行海上综合执法,合理调整青岛、烟台、潍坊、威海等重点城市行政区划,规划建设青岛西海岸、潍坊滨海、威海南海等海洋经济新区。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深化海洋经济技术国际合作,建设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试验区,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综合枢纽、国际物流中心、国家重要的大宗原材料交易及价格形成中心,构筑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平台。

此外,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加大海陆污染同防同治力度,加快建设生态和安全屏障,推进海洋环境保护由污染防治型向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并重型转变,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国务院要求,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要突出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优化海洋经济结构,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海洋科教支撑能力,创新体制机制,推动海陆联动发展,推进海洋综合管理,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经济改革发展示范区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优化沿海城镇布局 构建“一核两极三带三组团”框架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将以陆促海、以海带陆、海陆统筹的原则,优化海洋产业布局,提升胶东半岛高端海洋产业集聚区核心地位,壮大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海洋产业集聚区和鲁南临港产业集聚区两个增长极;优化海岸与海洋开发保护格局,构筑海岸、近海和远海三条开发保护带;优化沿海城镇布局,培育青岛―潍坊―日照、烟台―威海、东营―滨州3个城镇组团,形成“一核、两极、三带、三组团”的总体开发框架。

胶东半岛高端海洋产业集聚区,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域。提升核心区域的发展水平,对于促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加快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总体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核心区域以青岛为龙头,以烟台、潍坊、威海等沿海城市为骨干,充分发挥产业基础好、科研力量强、海洋文化底蕴深厚、经济外向度高、港口体系完备等方面综合优势,着力推进海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构筑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全国重要的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端海洋产业集聚区。加快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水平,推动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海洋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加快提高园区(基地)集聚功能和资源要素配置效率,推动现代渔业、海洋工程建筑、海洋生态环保、海洋文化旅游、海洋运输物流等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快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附加值,推动海洋食品加工、海洋化工等传统产业高端化发展。

壮大两极:黄三角、鲁南成南北引擎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海洋产业集聚区和鲁南临港产业集聚区,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增长极。加快培育壮大南北两个增长极,对于促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协调发展,提升区域整体实力具有重要作用。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海洋产业集聚区将发挥滩涂和油气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培育壮大环境友好型的海洋产业。建设一批大型生态增养殖渔业区,大力发展现代渔业;加强油气矿产等资源勘探开发,加快发展海洋先进装备制造业、环保产业;大力发展临港物流业、滨海生态旅游业等现代海洋服务业,培育具有高效生态特色的重要增长极。

鲁南临港产业集聚区则依托日照深水良港,充分发挥腹地广阔的优势,按照《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要求,积极推动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建设,集中培育海洋先进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油气储运加工等临港工业;加强集疏运体系建设,密切港口与腹地之间的联系,加快发展现代港口物流业,加强日照保税物流中心建设,把鲁南临港产业集聚区打造成为区域性物流中心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临港产业基地。

构筑三带:海岸近海远海同步开发

优化海岸和海洋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推进海岸、近海和远海三条开发保护带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和水平,促进海陆产业互动发展,进一步增强海洋经济对陆域经济的带动作用。

海岸开发保护带。从海岸线向陆域10公里起至领海基线(内水海域界线)之间的带状区域,其中内水面积3.59万平方公里,具有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海洋产业发达、人口城镇密集等特点。按照优化开发、强化保护的原则,明确岸线、滩涂、海湾、岛屿等空间资源的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升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推进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打造海州湾北部、董家口、丁字湾、前岛、龙口湾、莱州湾东南岸、潍坊滨海、东营城东海域、滨州海域九个集中集约用海片区。

近海开发保护带。从海岸开发保护带外部界线向外12海里宽的带状区域,拥有丰富的海洋渔业、能源、矿产等资源,是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的重点区域。按照重点开发、合理保护的原则,加快海洋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壮大海洋能源矿产资源开发、海洋工程建筑等产业。全面规范近海开发利用秩序,扩大人工放流和底播增殖规模,严格执行禁渔期和禁渔区制度。推行清洁生产,防止海上油气矿产开采、船舶航行、海上倾废等造成的海洋环境污染。

远海开发保护带。从近海开发保护带外部界线至专属经济区外部界线的带状区域。此区域海洋生物、海底矿产等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前景广阔,是海洋经济发展最具潜力的战略区域。按照维护权益、有序开发的原则,加大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发展海洋捕捞、海底能源矿产开发、海洋工程建筑等产业。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切实履行保护海洋环境的国际义务和责任,维护海洋生态系统平衡。

培育组团:三个城镇组团协调发展

充分考虑山东半岛各城市发展水平,按照城镇体系合理布局的总体要求,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域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支持烟台、潍坊成为较大的市,促进青岛―潍坊―日照、烟台―威海、东营―滨州三个城镇组团协同发展,打造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城市群,为海洋经济集聚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青岛―潍坊―日照组团。充分发挥青岛的区域核心城市作用,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西海岸经济新区,构建环湾型大城市框架,大力发展海洋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现代海洋产业发展先行区、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国际海洋科研教育中心、滨海旅游度假胜地和海上体育运动基地,进一步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扩大潍坊、日照两个中心城市规模,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充分发挥潍坊连接主体区与联动区的枢纽作用,重点发展海洋高端高效产业;日照重点发展现代临港产业。加强潍坊、日照与青岛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对接,完善一体化合作发展机制。

烟台―威海组团。加快推进烟台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进一步提升烟台、威海的中心城市地位,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统筹组团内各层次城镇的发展,加强组团内产业分工与协作,推进一体化进程;充分发挥与日韩经贸联系密切的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海洋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海洋产业基地、对外开放平台和我国北方富有魅力的滨海休闲度假区。

东营―滨州组团。合理扩大东营、滨州的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加强组团内城镇和产业的分工与协作,突出高效生态和海洋经济特色,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着力建设特色海洋产业集聚区,打造成为环渤海地区新的增长区域和生态型宜居城镇组团。

建设海洋牧场,培育四大远洋渔业基地

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是打造和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任务。半岛蓝色经济区将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方向,以发展海洋优势产业集群为重点,强化园区、基地和企业的载体作用,加快发展海洋第一产业,优化发展海洋第二产业,大力发展海洋第三产业。为切实保障渔业经济发展,划定必要的岸段专门用于渔业生产,其他岸段根据资源条件 、环境状况和地理区位,划分为严格保护、控制开发、优化提升和重点开发四类,明确开发保护方向。根据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要打造现代水产养殖业和滨海特色旅游带。

在现代水产养殖业领域,以荣成、长岛、蓬莱、莱州、胶南等海域为主体,推进生态低碳养殖,建设总体规模300万亩以上的浅海优势海产品养殖基地;以东营、潍坊、滨州等沿海地区为重点,建设200万亩标准化生态健康养殖基地;以莱州、文登、荣成、无棣、日照东港区、昌邑、寿光等沿海地区为重点,建设一批优质海水鱼工厂化养殖基地和现代渔业示范区。

此外,建设人工渔礁带和渔业种质资源保护区,重点在莱州湾东部、庙岛群岛、崆峒列岛、荣成、崂山、即墨近海、海州湾北部等海域建设全国重要的海洋牧场示范区。争取公海渔业捕捞配额,适当增加现代化专业远洋渔船建造规模,重点培育荣成、寿光、蓬莱、黄岛等远洋渔业基地。推进远洋渔业产品精深加工和市场销售体系建设,把烟台金枪鱼交易中心打造成为国际性金枪鱼产品集散地。巩固提高过洋性渔业,加快发展大洋性渔业,建设一批海外综合性远洋渔业基地,提高参与国际渔业资源分配能力。到2015年,远洋渔业年产量、远洋渔船数量分别提高到40万吨和600艘左右;到2020年,分别达到50万吨和650艘左右。

同时,加强海洋生物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重点发展海洋药物、海洋功能性食品和化妆品、海洋生物新材料、海水养殖优质种苗等系列产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把烟台、威海、日照、潍坊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海洋生物产业基地,把青岛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海洋生物研发和产业中心。

在海洋与渔业保护区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到2015年,新建和升级各类保护区约80处;到2020年,新建和升级各类保护区约50处。在海洋生态修复与治理重点工程方面,构筑渤海湾、莱州湾贝类和甲壳类修复链,山东半岛东北部、东南部海珍品和鱼类资源修复链,海州湾北部甲壳类、鱼类和头足类修复链。重点建设渤海湾南部、莱州湾中西部、莱州湾东部、山东半岛东北部、山东半岛东南部、海州湾北部六大功能区。

合理调整区划,建设三大海洋经济新区

蓝色经济区一体化 ,首先体现在产业上的集聚和互补上。发展蓝色经济,各地要有“不一样的蓝”,对半岛蓝色经济区而言,除了要打造蓝色经济的集聚区,各城市、各产业间更要相互配套,类型互补。因此 ,青岛主要发挥区域核心城市的作用,强化海洋科技和研发优势,为半岛蓝色经济区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烟台重点发展现代远洋渔业和海洋装备制造业,潍坊向海洋化工倾斜;威海则做深做大现代水产养殖业,发挥“耕海牧渔”的强项,其他各市也各有侧重,互相配合。这样,深蓝、浅蓝、黄蓝、蔚蓝等色彩相得益彰,各城市错位互补,共同构成了这片梦幻的蓝色区域。

行政区划:规划建设三大海洋经济新区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构建责任政府、服务政府和法治政府。合理调整青岛、烟台、潍坊、威海等重点城市行政区划,规划建设青岛西海岸、潍坊滨海、威海南海等海洋经济新区。创新开发区、保税港区、出口加工区等各类园区的管理体制。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各类优势企业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着力培育一批以海洋产业为主体、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完善政策,优化环境,放宽市场准入,支持民间资本进入海陆基础设施建设、公用事业等领域。在扩大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时,对烟台、潍坊等区内符合条件的城市予以优先考虑。健全完善现代市场流通体系,引进现代交易制度和流通方式,积极发展海洋商品的现货竞价交易和现货远期交易。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园区建设:重点发展六个开发区四个高新区

推动海洋产业集聚和区域联动发展。在园区发展重点上,重点建设青岛、东营、烟台、潍坊滨海、威海、日照6个国家级和47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鼓励发展海洋工程机械、自动化装备、船舶制造、海洋医药、海洋环保等高端海洋产业;重点建设青岛、烟台、潍坊、威海4个国家级和3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鼓励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按照国家赋予的功能,重点建设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烟台保税港区以及青岛出口加工区、青岛西海岸出口加工区、潍坊出口加工区、威海出口加工区。并以海洋产业链为纽带,以海洋产业配套协作、产业链延伸、产业转移为重点,优化海陆资源配置,在联动区建设一批海洋产业联动发展示范基地。

区域对接:与京津冀、长三角合作同时带动黄河流域

强化与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的对接互动。加快推进与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连互通,规划建设国家高速公路长春―深圳线山东境内段等重大交通项目,加强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方面的合作。积极推动产业分工与协作,支持企业在海洋产业、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科技教育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市场开放融合。

加强对黄河流域地区的服务带动。规划建设德州―商丘公路、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等基础设施项目,形成以山东半岛重要沿海港口为核心、辐射带动黄河流域的综合交通网络。深化能源 、矿产资源合作,大力实施“西电东送”工程,积极参与中西部地区煤炭、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扩大与黄河流域有关省区的经贸交流与合作,增强服务带动能力 。

加速推进一体化 避免同质化竞争

对于山东省来说,如何在3000多公里的海岸线上,避免7城市中间的同质化竞争,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成为一个现实考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将在基础设施布局与建设、资源配置、产业结构调整、市场体系和区域政策、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搭建一体化发展的平台。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布局,各市都非常欢迎。山东将统一蓝色经济区内各港口、后方集疏运铁路、公路以及航空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山东半岛构建一个海陆相连、空地一体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

作为推进市场一体化的抓手,山东将着力推进一卡通在蓝色经济区域内的通用,并逐步扩大至公共交通、旅游、公共事业和消费领域。在共同市场建设方面,山东正研究制定区域内统一工商登记认证、质量监督、食品安全检查等方面的执法标准,以推动形成区域性科技成果、人力资源、商品物流、产权流通、旅游文化等统一市场。在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方面,山东省政府正在与工信部磋商在有关市开展统一资费标准和固化区号的试点工作。对于产业一体化发展,将充分考虑各市市情进行一体化布局,同时,尊重市场调节和选择。环境治理方面,山东省已研究制定统一的蓝色经济区污染治理标准,对区域、陆域、海域、流域进行综合治理,搭建海陆一体化的环境管理新机制。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在产业选择上,将突出配置海洋高端产业、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临港产业等。在产业发展的空间载体方面,山东确定了海洋优势产业培育、示范园区培育、海洋科技支撑引领、基础设施建设四大工程。为此,山东省蓝办筛选出100个示范园区、322个重大建设项目。100个园区主要是蓝色经济区域内条件较好的保税港区、高新区、出口加工区等各类园区。依托上述园区,山东将建设一批海洋高端产业园区、新能源园区、现代物流园区、临港工业园区等。322个重大项目主要围绕港口、机场、铁路、公路、能源、水利、信息等7个领域;规划建设周期为5年之内,青烟威荣城际铁路、德龙烟铁路、蓝烟铁路电气化改造等项目已经开工建设。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博导光认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要实现区域内一体化发展,避免产业同构和城市间的同质化竞争,做好规划是基础,更为关键的是山东省能否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安排,转变政府职能,建立适应海陆统筹发展的服务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