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文类本科毕业生就业市场与信息化建设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近几年来,社会上中文类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情况不容乐观,而就业市场信息化建设常常被认为是解决中文类本科毕业生就业难题的一个有效途径。本文针对中文类本科毕业生就业市场与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并提出了加强中文类本科毕业生就业信息化的策略。
关键词: 中文类本科毕业生 就业市场 就业信息化建设
一、中文类本科毕业生就业市场现状
1.毕业生总量上升,市场需求量减少。
中文类毕业生的数量年年递增,包括师范、文秘、编辑、戏剧影视等多个专业在内的中文学科,其招生人数虽然没有商学等热门专业增加迅速,但是处于每年稳步增加的阶段,特别是一些二级民办学院,将应用文秘、编辑出版等专业作为增加招生吸引力的有效手段,不断宣称专业的良好前景,比如南京民办行知学院,其2011级文秘专业有五个班120人,到了2012年,新入学的文秘专业就有七个班,210多人。而与之相反,原来一直是接收中文类本科毕业生主渠道的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由于持续的机构改革和人员精简,近年来对中文类本科毕业生的需求量大大减少。
2.就业岗位吸纳量小,市场需求层次提升。
一个单位招聘文秘人员一般是1―2个,就这1―2个文秘岗位,有的单位还不一定要中文类学生,反而可能会聘用一些有其他专业背景,具备一定的口头、文字表达能力的毕业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层次的提高,市场不再过于强调“专业对口”,而更加青睐掌握本专业同时习得相关专业知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在专业、学历与技能、经历之间,用人单位更看重实践技能和经历。
3.相近专业涉足,就业市场岗位竞争有加。
中文类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有:企事业单位文秘、中小学语文教师、新闻记者编辑和广告公司文案等。近几年来,新闻专业的出现与发展则为新闻企事业单位、广告公司培育并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然而“僧多粥少”,中文类本科毕业生就业岗位竞争加剧。
二、中文类本科毕业生就业市场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近几年来全社会总体的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缺口一直在扩大,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现,曾经非常热门的中文类专业,现在一直在就业难的榜单上徘徊不前,因此传统的就业工作模式已无法满足其需要。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如何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快实现中文专业的信息化就业进程,是目前各个高校深入开展中文类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可以促进高校中文类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目前,高校就业信息网是主要的一个信息化建设的体现,高校就业信息网是学校就业信息的窗口,是为用人单位和学生提供就业服务的主要信息渠道之一。而以高效、便捷、快速为特征的互联网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为大学生求职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同样,对于中文类本科毕业生而言,将自己的完整个人信息在就业网上出来,可以有效提高就业信息的成功率,同样对于中文类专业的就业工作而言,可以有效监控求职学生的就业信息情况,发现学生就业能力的不足,可对中文类大学生进行全程式就业指导。
2.可以促进供需双方交流。
建设中文类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平台,可以促进学校中文类毕业生和中文专业用人单位双方的密切联系和交流,在中文类就业信息平台上,毕业生可及时反馈就业指导的现实情况,老师可以及时解答学生疑惑,主动参与对话交流,而且网络化就业指导使就业指导工作不受时空限制。对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方来说,通过中文类就业指导网站开辟的区域,中文类本科毕业生可以建立自己的个人主页,有利于发挥中文类文字功底强、包装策划能力强的特点。用人单位也可以浏览学生的简历,系统了解中文类本科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总之,中文类就业信息化平台可以改善毕业生的求职环境和条件,减轻供需双方的成本和负担,在中文类本科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搭建绿色桥梁。
三、高校中文类就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很多高校中文专业正不同程度地在加强就业信息化工作建设,积极实践就业指导服务网络化管理模式,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1.中文类就业信息化建设功能不够完善,维护管理能力有待加强。
目前,许多高校在就业指导服务网上提供的就业指导多是各种政策法规的问答,关于指导中文类毕业生系统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测评、个性化辅导、就业心理辅导等方面内容涉及不多。由于缺乏对无形就业市场的分析,具体表现在对中文类就业市场供求倾向、薪资水平、相关人事制度变化等方面,其咨询服务十分有限。另外,在信息化管理方面,一些高校的中文类就业信息网缺乏维护和管理,不能保证所信息的即时性、有效性,对于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不加判断,网站信息的规范性、严密性、安全性还有待加强。
2.中文类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就业信息不畅通。
目前,各高校中文类专业都是依据自身条件和需求,进行相应的配套建设,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封闭性,缺乏联动机制,使高校、学生、用人单位三方不能同时通过信息系统进行及时沟通交流,就业信息的便利性不能够完全体现。另外,中文类就业信息化系统的运行缺乏大量的宣传引导,一方面这些先进的资源系统闲置,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出现资源浪费现象,另一方面,广大就业指导人员对信息化设备及现有条件缺乏了解,不能应用到工作中去,无法有效使用信息化平台。这种现象导致中文类就业信息传播渠道不畅通、信息交流不对称。
3.中文类就业信息审核机制有待完善,虚假信息影响信息平台运行。
在中文类本科毕业生就业工作中,高校作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桥梁纽带,理应对各种信息进行严格把关,但是许多高校为了增加就业信息网的信息量,没有对很多招聘单位进行信息的有效核实,导致一些单位虚假招聘信息,蓄意隐瞒企业规模或者夸大劳动报酬等。同样,大部分学生的简历和求职信息都是由学生个人制作的,如若学校不加以审核,必然会有学生为了达到就业目的,进而夸大事实,填写不真实的信息,如虚构在校所获荣誉、奖励等情况,这样会引起用人单位误判,出现不公平竞争现象,甚至最后会影响整个学校的信誉度,这直接导致中文就业信息平台的诚信度和有效度。
四、加强中文类本科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高校中文类就业信息化建设不是某一个高校、某一个中文专业自己的事情,需要整个社会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尽快实现高校中文类毕业生就业信息的资源共享。就业信息网站建设在定位、服务项目等方面要加大力度,结合传统就业形式,进一步提高信息一体化平台建设水平,进而提高中文类本科毕业生就业工作效率。
1.正确引领中文类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服务大学生就业工作。
各高校、各中文专业要将本专业的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作为重点工作,纳入学院发展规划,从组织领导机构建设到硬件建设、资金投入等方面都要给予全面支持。如:对于高校中文类就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要做到专款专用;要安排领导专门分管就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协调有关部门共享学校网络资源,还要保证及时更新相关网络设备等。另外,要提高中文类就业信息化管理人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提高就业工作队伍的整体知识水平等。
2.软件开发与硬件相配套,助力中文类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开展。
当前,我国各高校在硬件方面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办公场地和各项设备等也都基本齐全,急需的是和硬件相配套的软件管理系统。硬件是基础,软件是灵魂,实际上,软件建设开发在一定程度上讲,比硬件设备完善起来要复杂得多。大的方面来讲,国家应出台一个统一标准,制定符合当前社会就业形式需要的管理信息软件系统。小的方面来说,中文类就业信息化软件开发要和本专业自身的就业环境及现状相吻合。因此,这就要求专业软件技术开发人员和中文专业有关就业部门人员及时交流、沟通,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开发,从而开发出持续性发展的专门的中文类就业信息管理软件和系统,服务到中文类毕业生就业工作中。
3.加强中文类就业信息建设平台的宣传引导,建设多个高校中文类就业信息一体化大平台。
对于就业信息网来说,浏览量是检验就业信息平台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中文类就业信息平台除了日常扎扎实实地为毕业生做好服务之外,还得会包装自己,宣传自己。只有加强自身的建设,增强自己的吸引力,才能使大家更多地关注信息平台。首先,要通过就业指导课程的讲解,对每一位中文类毕业生进行宣传,让学生对中文类就业信息平台产生兴趣,并能够经常上网了解就业信息。其次,要密切关注点击量高的文章,进而了解中文类学生的兴趣所在,有针对性地开发一些功能模块。最后,还要通过对外宣传让更多的用人单位了解本专业的就业信息网,如就业网站应通过报刊等传统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扩大就业网站的影响,提高知名度。
中文专业各个部门在服务学生方面应相互配合,信息资源实现共享。如:教务部门将中文类学生每学期的考试成绩录入信息管理系统,以便用人单位能通过网上系统了解学生在校学习成绩;学生工作部门可以将学生在校期间所获荣誉及奖励及时录入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用人单位可以方便地了解学生在大学期间的能力素质;专业心理咨询中心可以在网页上开设就业心理咨询窗口,为一些出现就业心理困境的学生及时提供个性化的就业心理咨询服务等。在全力为中文类毕业生就业服务的前提下,通过各个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实现本校中文类专业建设信息一体化平台的构想。此外,为了增加中文类专业的就业信息,相同类型,同一批次的中文类专业还应探索联合、共享就业信息的中文类大平台。一方面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有效、方便、快捷的信息,另一方面有利于不同高校中文类本科毕业生之间加强交流,取长补短,共同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综上所述,高校中文类就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高校要根据本校、本专业实际,采用合理的组织方式,制定明确的目标,分步骤执行,为全体中文专业学生提供优质的就业服务。在科技的进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相信高校中文类毕业生就业信息化建设一定能日趋完善,进而促进高校就业管理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强.促进高校就业市场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思考.科技信息,2010.4(7).
[2]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导论.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3,第2版.
[3]郑洁.当代大学生就业意向现状调查.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2).
[4]独之秀.中文类各专业就业分析.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2).
[5]祝枝国.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模式研究.北方经济,2010(4).
[6]李亚楠.试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的采集和利用.赤峰学院学报,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