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巧妙利用课文进行仿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受知识、经验、情感等因素的局限,又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所以模仿是他们的一种心理需要,也是儿童学习语言的基本途径之一。仿写已不是一个新名词,但是,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仿写能减缓学生写作的难度,使他们由读到写,由不会写到会写,把自己身边活生生的生活画面转化成个性鲜明的语言文字,帮助他们在阅读与写作之间成功地搭起一座桥,顺利完成了从书本到生活的过渡。仿写,仍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有效之法。“勤读多写,注重积累”是基础;“一课一练,持之以恒”是关键。
语文课本中的每篇文章,都是经过编委精心择选的,篇篇都文质优美,是供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范文。因此,在阅读课上,教师必须要有写作指导的意识,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课文讲的是什么,更要让学生熟知作者是如何去表达的。从而引导学生从名家名篇中汲取养分,读中取法,读中学写,以写促读。作文就是生活的艺术再现,只不过是把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因此作文的最终目的还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笔书写自己的生活,因为生活才是创作的源泉。小学生初学写作往往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苦思冥想却难以下笔,大脑却一片空白,无从说起,原因是他们不知道该怎样构思文章,包括怎样开头和结尾;此时,老师的指导作用很重要,以范文为例子,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把学生的目光从书本引向生活寻找自己的影子。它能帮助学生认识生活,认识自己,学会选材,从而有效地完成了作文的从仿写到创造。如果给她们一把拐杖扶持一下,他就会顺利渡过难关。范文就是帮助学生学写作文的拐杖。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利用课文指导学生写作。
一、引导学生模仿优美片段
优美的片段,有特色的片段,都是我们模仿的对象。我们学习《桂林山水》这篇文章,里面描写漓江静、清、绿的句子非常优美,学习课文后我引导学生仿写,一个学生这样写道:“春天来了,百花盛开,我走进公园,被眼前的景色陶醉了。公园里的花真多啊,一眼望去,满园姹紫嫣红,犹如花的海洋;公园里的花真美啊,红的像霞,白的似雪,黄的如金;公园里的花真香啊,引来了成群的蜜蜂和蝴蝶,它们在花丛间翩翩起舞,不忍离去。”还有的同学写了妈妈做的菜真不错,从色香味三方面;有的写天气真冷啊,从路边的小树光秃秃的树枝在寒风中颤抖、街上的行人缩着脖子、连人们呼出的气都成了白色的了这三方面写。
例如,《山中访友》中写老桥“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几百年了,你累吗?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彼岸,你把滚滚流水送向远方,你躬着腰,俯身吻着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学生的仿写“令人尊敬的老师,你在三尺讲台前站几十年了?你倦吗?你把多少学生教育成人,你把我们铸造成栋梁,你躬着腰,俯身浇灌着花圃中的牡丹二月兰。”学生很好的把握了仿写技巧,把老师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生动地表达出来,同时也饱含着诚挚的感激之情,显得非常贴切活泼。又如,“千树万树梨花开,不错的,像给大地穿上漂亮的白袍。”很好的仿写了朱自清的《春》,展现出一幅美丽的雪景。在进行点仿的时候,还得把握好例句的句式特点和修辞手法。如“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天的阳光,使贫病交加的人分外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____________,使_______________;爱心是____________,使______________。”“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要求我们学生根据句式特征添上恰当的句子,掌握好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二、深研教材,找到读写结合点
老师在教学时,不能总是抓住文能不能抓住文章内容不放,而要通过话题引领学生的话匣子,例如,我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我就利用“到处”做文章:“这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那么它可能到了哪些地方去找水呢?在老师的引导下,尽力让学生说这样的话:“它飞到一个屋顶上,东瞧瞧,西看看,没发现一滴水;它飞到一棵大树上,这里寻寻,那里找找,也没有水;它飞到一块大石头上,东张张,西望望,连水的影子都没有见到……”如果学生能这样讲,不但训练了学生想象能。可见,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一堂真正的语文课也应该是学生读写结合的最佳场地。正像于永正、薛法根、李镇西等教育大师们所言:阅读教学“既要书声琅琅,也要静思默想,还要妙笔生花。”这些都应该借助于课堂的教学完成。
三、模仿文章的结构
学课文是为了更好地运用,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熟读文章的过程中,掌握文章的基本脉络、结构布局、思想内容,并从中得到思想的熏陶和心灵的启迪,增强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课文中有一部分结构非常严谨,层次条理非常清晰的文章,学生对这种结构、这种写法容易理解、接受,在自己习作时乐于模仿。我们应该重视选择这类课文,用来指导学生学习布局谋篇。比如《白鹅》这篇课文,是按照“总分”的顺序写的,条理很清晰,是学生仿写的典范。学完课文后可引导学生仿照课文的结构续写,描写自己熟悉喜欢的动物。了解了总分这种写作方法之后,继续扩展练写其它文章,写人、写景和状物的文章,学生有法可依,写起来就容易多了。例如,魏巍的《我的老师》就是极具上述特点的课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充分理解了这篇课文的结构特点:总——分——总,选取七件典型小事,详略得当,表达了对蔡老师的热爱,依恋,思念,感激之情。我把这个环节引入作文教学当中,让学生在自己的有关写人物类作文中仿照这种结构。这样学生就会知道,原来写人的文章要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特征。经过教师的启发,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中写了很多与老师有关的富有生活气息的有血有肉的事情。
四、背诵中模仿
学生的语言贫乏,甚至于一个人的语言贫乏都是源于脑子里积累太少!有感悟却无恰当的语言表达!因此一个人的语言积累全靠背别人的东西!背到了,还能合理运用就是自己的了!我是这样做的:让学生除了弄懂经典篇目的内容外,还要求他们去背诵,我在抽查学生背诵的同时并引导学生怎么理解和仿写!这样不仅交给了学生读书的方法,更重要的是交给了学生如何运用!当学生读了伟大文学家朱自清的《匆匆》时,学生是这样仿写的: 于是-写作业的时候,日子从手里过去;走路的时候,日子从脚边过去;玩游戏时,便从我们的欢笑声中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迈出脚追赶它时,他又从我的追赶中过去,休息时,我躺在沙发上,他便悄然地从我身边溜过,从我脚边飞去了……虽然笔耕稚嫩,但呈现了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让学生能有感而发,并能有所触动,那就是读书最大的收获!
总之,仿写是学生写作的起始,是写作兴趣培养的基石,就如同书法中的临摹。只要由易及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就会得到同步提高。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知识是教不尽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用心地使用,才能练就熟练技能。如果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能做个有心人,在易于模仿的地方多些仿读仿写环节,那么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何愁得不到提高呢!扶着小孩走路,到该放手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放手,老是扶着,孩子就学不会走路。同样,指导学生运用仿写的方法,到他们具有一定写作能力以后,就要引导、鼓励他们另辟蹊径,逐步增加创新的成分,摆脱范文中的思维模式的束缚,从真实的材料和深切的感受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从而逐步形成一种敢于质疑,敢于批判,敢于创造的思维品格,写出有个性特点和新意的文章,写出属于自己的、有创新意义的作文。
我相信,这样的教学行为进行得多了,可实现课内向课外的迁移、学习向生活的迁移,实现“大语文”的目标,使学生“一辈子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