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摇号西洋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北京治堵摇号政策带来许多消费新动向,而它对汽车从业者的不利情况远比想象严重
佟先生是个幸运儿,在备受关注的北京购车摇号中,他第一轮便被摇中,与他一起中签的1.76万人只占21万报名者的8.38%。佟接受《汽车商业评论》采访时甚至不自觉地用了“中奖”这个词。
现在问题来了,佟先生原本计划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再买车,因为北京治堵政策的实施,感到以后买车会很难,考虑再三,在1月报名截止日期前1、2天才申请报名。“原来想着用一年时间怎么着也能抽到吧”,因为不急于买,他也没有像有些家庭一样全家报名齐上阵增加中签几率。无心插柳柳成荫,现在“中奖”了,意味着他的买车计划要提前了。
因为计划被打乱,佟先生不得不降低了购车档次,买辆7、8万元左右的车。因为摇中的号要在7月28日前使用,登记、上牌还需要一段时间,保险起见,他决定在明份左右把车买了。
佟先生说,他所了解的所有中签者都降低了购车标准,因为摇中号等于不用担心换车指标,所有人都把这辆幸运车当做了过渡品,以后的购车选择视政策变化而定。这与之前汽车业内专家预测的“中签者会一步到位选择档次更高的车”完全相反。
让专家始料不及的还有中签者的购车态度。截止2月中旬,第一批1.76万中签者只有2000多人实施了购车,也许大多数人跟佟先生一样,并未做好购车准备。就算到61、月后的最后期限,购车指标也不可能全部使用,因为很多家庭为了增大中签概率全家出动,多人中签现象并不少见。仅本刊记者确认的就有全家3/
这进一步损害了摇号购车的公平性和效率,想买车的没有资格或者摇不到号,摇到号的不能全部使用,究其原因,后一种情况是因为政策的极端性和突然性让消费者产生恐慌,非理性地盲目参与申请,随着摇号池逐月积累,问题会日益严重。2月第二轮摇号,申请基数超过30万人,中签率下降至5.76%。
有评论称,北京购车摇号政策集中了所有中国政策的弊端。例如申请者应有北京户籍,非京籍则需5年以上纳税证明,对于5年以下的非京籍,即使纳税也无法享受购房、购车资质,而京籍则无需考虑纳税与否。这显然是一种权利与义务不对等的不公平。
另外,北京市政府确定2011年度小客车总量额度指标为24万个(平均每月2万个),指标额度中个人占88%,营运小客车占2%,其他单位占10%。这实际又等于变相铺设了摇号双轨制,为寻租制造了机会。
中国在类似政策制定方面已经不乏先例。例如公交规划和改革实施者从来没有乘坐过公交,对实际情况一无所知,纸上谈兵导致的后果就可想而知。再比如去年11月1日,广州实行亚运惠民项目,其中之一是一个月内市民可免费乘公交地铁。任何一个拥有基本常识的人都可以想象这项政策带来的极端后果,然而政策竟然堂而皇之地出台实施了。一周后改为对市民发放交通补贴,而复杂的资格限制和补贴流程又让大量市民不知所以。
北京治堵摇号政策的后果对于普通消费者不利,对于汽车从业者更是不利,而且这种不利情况远比想象严重。
每月个人车牌指标是1.76万个,但有多少已兑换成车?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总经理迟亦枫给出的数字是2000余辆。如果按照“北京市交通调控方案”中规定的每月2万个购车指标计算,目前京城持号购车的交易量仅释放了。成。
《汽车商业评论》认为,如此则京城460家经销商更是度日如年,因为现在有资格购车的消费者的购买选择完全没有规律可循,所以即使对这些摇号指标所能够带来的市场,他们也完全失去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