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北京凤凰国际媒体中心:融合开放\创新集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北京凤凰国际媒体中心:融合开放\创新集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采访 吴春花 《建筑技艺》杂志社(AT)

采访人物

邵韦平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执行总建筑师

153

AT:凤凰国际媒体中心以强调开放、公众参与

为特点,那么您在设计中,是以怎样的方式来强调其独特的

开放性和与公众的密切交往,并给予

观众充分体验的?

邵韦平:我想开放性体现在几方面。一方面是建筑形态与环境的融合,如此圆

润的外表轮廓线,与公园、不同角度的街道都能更好地契合。形体东西两侧各有一个拱门,将行人

引向内部的广场,这种建筑处理其实都从形式上向人们表达了一种开放的姿态,而不是一个需要警

卫层层控制的深宅大院。我们一直坚持这样的概念,设想这里是没有围墙的,就像公园里的一个公

共设施,人们可以很容易地走到这个建筑中来。

另一方面从内部的功能设置上,我们也做了很多

有关开放性的考虑。凤凰卫视有很多具有影响力的主持人与节目,我们将一些演播厅或是工作场景

展现给观众,相信它们一定会吸引很多人。我们还安排了很多交流体验的空间,如屋顶平台、通天

梯、中庭的环坡,这些设施与众不同,不仅具有丰富、装饰空间的作用,同时独特的空间效果也给

人以非同寻常的体验和享受。

另外我们还考虑很多互动的设施,包括商店、餐饮服务、主楼顶部

的会所、观光平台,还有一些表现现代媒体传播艺术的一些装置、衍生产品,使人能够全方位地享

受媒体和建筑所带来的愉悦。

AT:媒体建筑的开放性固然是很重要的,但随之而来需要考虑的就

是开放与封闭部分的分隔,在您的设计中是如何区分这两部分的?

邵韦平:我们尽量在两者间找

到平衡,在建筑南侧的主楼部分为比较独立的办公区,是标准的办公模式;北侧为两层的演播区,

工作人员由底层进入演播厅做节目,上面夹层则向公众开放,观众可以通过一些观察窗看到演播厅

的现场。这是立体分隔的方式,在空间上做了很多细微的处理。另外我们还设立体验性的开放办公

场所,设计了专门的参观体验流线,观众可以零距离接触凤凰的演播制作过程。

AT:凤凰国际媒

体中心所处地理位置比较优越,紧邻朝阳公园,俯视整个建筑掩映于绿色之中,但当从人视角度看

又是完全不同的感受。请问设计如此大的体量与其较单一的几何形,如何考虑人与建筑的关系?

邵韦平:我们是从微观和宏观的不同需求来考虑的。一方面在细节设计上,对于如此大的体型,设

计要考虑到人近距离观察时,其构件尺寸不至于太夸张而失控。无论是钢结构的处理还是玻璃幕墙

细节,我们都考虑了适宜的尺度和人的感受。只要我们把细部做到位,就不会担心人们接受不了这

个建筑。

另一方面从造型设计上,这样一个相对内敛的、逐渐内收的建筑形态,是比较有亲和力

的,它没有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这些都考虑了建筑与人的关系。这一点我们还是很有信心的。

A

T:从目前的施工照片可以看到,包裹在整个建筑外面的钢构架非常巨大而复杂,这是否成为您结

构设计的主要难点,设计过程中进行了哪些结构优化?

邵韦平:由于建筑独特的构思,使我们走

上了非线性设计的方向,即不是按照常规的二维控制来完成,它是一个完全基于数字技术、全三维

设计的成果,包括表皮的线型、几何尺寸、构件、幕墙的唯一性,都要通过数字手段进行加工,这

个技术难度是前所未有的。无论给设计,还是生产、安装都带来极大的挑战,迫使我们用一种以前

从未使用的方法来做这个设计,也正是数字化设计带来了整个建筑的奇妙结果。

建筑结构体系分

两部分,一个是建筑外壳自身的钢结构骨架,另一个则是内部两个独立单元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外

壳的结构为自由曲面,而主楼的结构柱也并不是直上直下的,为了保证办公平面的无柱效果,结构

外柱沿自由体型表皮呈弧线布置。这些都具有极高的技术挑战,但我们也最终攻克了难关。外壳结

构与幕墙的结合是我们的一个首创,外壳结构钢骨架是一个双向杆件的交叉结构,但为了把幕墙跟

壳体结合起来,我们适当加大主、次肋的空间距离,中间以垂直横撑连接。封闭室内外的幕墙正好

嵌入其中,这样主肋作为外立面的装饰,次肋则成为了内立面的装饰,使得结构也成为具有装饰作

用的构件来体现建筑之美。但并不是每一个构件都是变化的,我们将主肋的实体幕墙宽度标准化,

透明鳞片玻璃部分以一定的逻辑逐渐变化。

另一个首创是复杂体型幕墙玻璃的平板化体系,我们

利用钢材和铝板比较容易弯扭和加工的可塑性特点,将三维复杂体型的成形任务通过外壳的钢骨架

和装饰铝板来承担,而在透明的部分,我们利用鳞片微积分原理,在每两个主肋之间放置一系列平

板化的鳞片单元。将三维曲面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因此凤凰国际媒体中心的所有透明玻璃均为平

板体系。如果将玻璃做成曲面不仅成本大大增加,加工和安装的精准性也很难控制。

我们正是对

每一个构件进行三维控制,研究它们怎样更完美地结合,通过这种增加设计深度而降低构件加工和

施工的难度,将工程进行了最大程度的优化。

AT:结构和幕墙如此复杂,必然带来施工的高精度

与高难度,这在实际施工中是如何实现精确加工和安装的?

邵韦平:确实如此,这给设计、制作

、施工部门都带来了很多困难,但整个生产链的每个环节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产生了许多极有价

值的科研成果。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进行钢结构施工单位的沪宁钢机,可以说是目前中国最知名的钢

结构制造企业。他不仅把异形结构制作出来,而且还非常精致,甚至达到可以控制幕墙的精度。因

此幕墙也必须严格按照钢结构数字模型进行加工,从而达到理想的施工精确。这种模式也带来了一

种良好的工作氛围,容不得任何一个粗放型的环节出现,这也正是我们设计师所期待的。

AT:正

如您所说,建筑这一特殊的外壳给设计、施工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相信成本也会增加很多。那么除

了莫比乌斯环的创意本身,以及其独特的外观,外壳设计还给予建筑、人、环境哪些更多的功能和

优势,以对所付出的成本代价做出相对的平衡?

邵韦平:当然,这个复杂的建筑一定会带来很大

的成本挑战。但我们做了很多上面所讲的设计优化从而控制整体的成本,使得它的造价并没有像一

些天价的建筑一样,而是具有较优的性价比。

虽然建筑以一个极具表现力的外壳展现给城市,但

我们始终关注整体的绿色设计。首先,如果没有外壳,两个建筑是可以独立运行的;由于加了外壳

,就形成一个生态罩,使得建筑内部的微气侯可以相对稳定,每一个实体里的办公人员也会感到更

加舒适。其次外壳并不是通常的全部透明,而是有一些遮阳的考虑,主肋的加宽同时也是为了减少

透明的面积,使得实体幕墙与透明鳞片之间形成透明度的变化,同时随着弧形主肋在局部的密集,

透明度会大大降低,遮阳效果也更加明显。幕墙部分还有一个细微的处理,就是每一个玻璃单元有

一个小折面作为开启扇,使这个建筑可以根据气流计算,按照所需的方位角打开小折板进行自然通

风。很巧妙的是,这时开启扇也不会破坏整个外壳立面的完整性。此外,室内中庭空间的三角形形

态有利于气流的上拔,这也是针对环境的应对性设计。另外,我们在设计中还有一个意外的收获,

主肋使建筑呈现完全连续的光滑曲面,而没有一个明显的屋面,这样雨水可以顺着这个结构流到地

面,进行百分之百的收集。因此我们在建筑周围将雨水收集再次循环利用于景观的用水。

AT:北

京凤凰国际媒体中心设计,其独特的现代性、开放性,似乎在向公众展示着新一代中国媒体建筑不

同的面孔与形象。您认为中国广电建筑是否应该在一些方面打破沉闷,开启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