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怎样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笔者的实践是:重知亦重情;重心理意向亦重教学目标;重变换、传递信息亦重技能技巧;重信息反馈亦重课堂观察。体现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心理同步效应。

关键词: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同步效应

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极为重要的内容。这一教育内容不仅在校园内外专门地展开,而且更重要的是已经进入学科课堂。因为,“学习活动是一种全方位的心理活动过程,它不仅是认知发展的过程,也是情感、意志发展的过程,同时还是能力、性格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这就道出了学习活动的主阵地――课堂,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消除学习活动中存在的误区所带来的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影响教学效果和导致学生心理不健康的现象,就要求教师注意激起学生的情感,善于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不利于优学的心理作控制,力争体现恰当的师生心理同步。那么,怎样体现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心理同步效应呢?笔者的实践是:

一、重知亦重情

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是全方位的心理活动过程。一方面是感觉――思维――知识、智慧(包括运用)的过程;一方面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包括行为)的过程。情与知的发展,或是一先一后,互相促进,或是互为条件,和谐共进的。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所教学科富有情感的讲述,能激起学生相应情感的体验,产生共鸣,能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

二、重心理意向亦重教学目标

“学生的发展水平是教学的出发点。所以必须在开始教学以前就确定这个出发点。”笔者认为,确定这个出发点是应以学生的心理意向为基础的,要求教师利用教材向学生提供知识的过程中考虑学生对所提供知识的可接受性,以及学生心理的可承受度,从而确定让学生明确且经过一番努力之后可能达到的目标。从心理上说,目标明确则心中有数,共同明确的目标,也是唤起师生同步效应的有效手段。

三、重变换、传递信息亦重技能技巧

课文是一个信息的集合,备课是对课文内容所作的信息变换,更是对学生学习知识的可接受性方式作精心的设计。课堂则是教师把这种变换了的信息输送给学生。是否能使师生的心理同步,变换和传递信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设计的变换得好,传递信息恰当,那么,师生就可能心理同步。在这方面,许多优秀教师同仁已积累了不少丰富的经验,如开课伊始,造成悬念,引起学生思索;创造一种意境,将学生逐步引入;以一个小故事为引子;着眼于感情的激发,让学生进入“角色”等等。还有根据课文本身起伏的节奏特点,设计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一环扣一环地向前推进。

四、重信息反馈亦重课堂观察

信息反馈是高质量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对学生心理健康得以评价的窗口。“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输出的信息已被学生接受。而且在作业中和操作中证明成绩是良好的,那就要发扬教育和教学的成果;反之,教师就要纠正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错误,使学生每时都获得正确的新知识、新经验,以加深学生的认识,加强道德修养的成熟度。”同时,反馈的信息还可以从对学生的问答中获取,从而掌握输出的信息已被学生接受的质和量。所以,教学的过程,不仅是信息传递的过程,同时也是发展师生双方认识、情感、意志和个性的过程,也就是人的心理发展过程,更是趋向心理同步效应的过程。

由此可以证明:“教育是对于受教育者心理上所施行的一种确定的、有目的的和有系统的感化作用,以便在受教育者的心身上,养成教育者所希望的品质。”笔者认为:这里的“教育”,就是心理健康教育;这里的“在受教育者的心身上,养成教育者所希望的品质”指的就是师生的心理同步效应。心理同步效应是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