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蔡玫芬老师来访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蔡玫芬老师来访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和蔡玫芬老师是2004年8月25日在北京认识的。

那个时候,我负责组织在在北京大学文博学院举办的《蒙元文化与历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整个会议安排。会议参加者来自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英国、新加坡、韩国、德国、法国和香港、台湾等11个国家和地区,分别属于61所院校和科研机构,共108人,提交论文55篇。现任博物院的器物处处长蔡玫芬老师代表博物院参加了会议。会议后期,我作为领队与会专家学者行程千余公里,考察了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蓝旗元上都遗址、河北张家口元中都遗址。还参加了锡林郭勒盟“成吉思汗雕像”揭幕和“蒙元文化博物馆”奠基仪式。在此过程中,我和这些专家学者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留下了美好难忘的回忆。

这一晃就是七年了。到2011年,我们再一次的见面,感兴趣的还是蒙元文化的话题。这些年里,我一直没有停止对元青花文化的收藏研究、鉴赏展示、普及宣传,藏品已经得到了文博界和收藏界的普遍认可和赞同。我始终在鼓励鞭策自己,始终没有忘记要做好民间元青花瓷器收藏展览这个愿望。

蔡老师来北京故宫办事,但她还惦记着我的元青花,因此特意拿出一点时间,来专程看我的元青花。从早上8点多见面,稍稍寒暄几句,就开始了对我收藏元青花鉴赏和讨论。为了节省时间,不影响下午到北京故宫办事,到了12点多午饭时候,急急忙忙吃了便饭,马上接着看东西。蔡老师一边看一边拍照一直到下午3点多,我们之间相互探讨了很多有关元代瓷器和元青花的问题,交流的非常愉快。

蔡老师能够准确的说出一些特殊标本的工艺和特性,眼力好经验足,很容易就能看出残器上哪一块是拼接的。有很强的实践经验,说明了对器物研究的比较细。比如:拿起一块定窑模印残片标本,看了看纹饰,就开口判断器足可能有款,结果反过来一看,大家笑了,“尚食局”三个字刻在底足上,令我非常钦佩。

回忆起来,我和一些专家学者、行家藏家、在一起看东西,或者讨论问题,有一句话叫“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到底“行不行”、真的“行不行”非常重要,比如:同样的一件器物,不同行家有不同行家的理解,这就要看这个理解是不是代表正确意见、是不是代表大多数行家的意见。我去香港拜见天民楼的葛师科老先生时,一见面,葛老就说了一句话:“我的藏品是专门给内行人看的。”这让我备感压力。看完之后,却又感概不已,我想这句话是葛老经历两代人收藏鉴赏总结积累出来的,正所谓“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莫与谈”。看起来收藏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其实,真正的收藏过程是非常复杂非常辛苦,能得到行内广大专家学者的认可是最令人欣慰和激动的事情,所谓得一知己足矣。

五个小时过去了,还有一部分标本没有时间看了,蔡老师带着遗憾离开了,临分手时对我说,她收获很大,抽时间一定还要来看,欢迎我们到台湾去参观!她还要介绍一些研究元代器物的专家学者来看。我感谢蔡老师对我的信任和鼓励!更感谢从蔡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鉴赏方面的知识。一年过去了,我很期待着再次的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