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全麻与椎管内麻醉对体温影响的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全麻与椎管内麻醉对体温影响的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患者的体温变化。方法:开腹手术患者369例,年龄15~60岁,ASA Ⅰ~Ⅱ级。按照随机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分成全身麻醉组(Ⅰ组,156例)和椎管内麻醉组(以腰硬联合为例,Ⅱ组,213例),分别测量麻醉前、麻醉开始、麻醉后10、20、40、60、90、120、150、180、210、240分钟中心温度(以食管温度表示)。结果:Ⅰ组中心温度自麻醉后10分钟至术毕均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下降,Ⅱ组麻醉后中心温度下降缓慢,两组术毕温度与术前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两种麻醉下中心体温均会明显下降,但全麻时下降更明显。

关键词 麻醉 全身 椎管内 中心温度

围手术期患者低温在某些时候对机体可能是有益的(低温灌注时的器官保护),但多数情况下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维持手术中患者的正常体温是降低围术期并发症的重要措施。本研究拟观察全身麻醉与椎管内麻醉患者的体温变化,并进行分析。

资料与方法

麻醉方法:术前禁食,清洁灌肠,均不给术前药。Ⅰ组:以咪哒唑仑0.04~0.06mg/kg、丙泊酚2~2.5mg/kg、盐酸瑞芬太尼1μg/kg、维库溴铵0.15~2.0mg/kg顺序静脉注射,2~3分钟气管插管。以盐酸瑞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维持麻醉,保持心率、血压基本稳定。Ⅱ组:腰硬联合穿刺成功后,腰麻0.75%盐酸布比卡因5~15mg,然后置入硬膜外导管,视情况推入盐酸利多卡因或盐酸布比卡因,阻滞平面低于T4。室内温度维持于20~21℃,除常规铺无菌单外不作保温处理。术中输室温液体,必要时输库存血。

中心体温用食管温度表示。

结 果

Ⅰ组气管插管和麻醉剂的作用使体温迅速下降。麻醉10分钟气管插管后降至约36℃,与术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并且一直到麻醉结束。

Ⅱ组中心体温从麻醉后开始缓慢下降,到20分钟与术前有显著差异,此后继续下降,至40分钟36℃。此后继续下降,直到术毕。

讨 论

生理情况下,机体由里至表体温逐渐降低,其中以深层温度最高,而深部各器官的代谢率不同,温度亦存在差异,不断循环的血液使深部各器官的温度趋向一致,因此深部血温可以代表重要器官温度的平均值。中心温度测量以直接深部血温测量最可靠,但平时不易做到,间接测量常有鼓膜温度、食管温度。

全身麻醉时体温迅速下降是由于:①全身各器官的代谢率下降,产热减少;②中枢抑制:下丘脑体温调定点(set point)下移,中枢对体温变化的敏感性下降,因此体温下降到新的调定点后方能引起一系列的调节反应;③全麻下血管扩张,神经肌肉阻滞、寒颤不能发生等使外周的调节反应水平下降。我们的研究表明目前常用的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能引起明显的中心体温下降,此可能与体温中枢的抑制有关。同时中枢抑制、外周血管扩张,还有全身代谢率降低,故体温下降迅速。

椎管内麻醉时体温缓慢下降,麻醉起初的体温降低是由于体内热量由核心向的重新分布造成的。这种重新分布主要是由于外周温度调节性持续血管收缩受抑制。虽然动静脉短路的扩张局限在身体的下半部,但双下肢动静脉短路的扩张足以导致严重的核心体温降低。随后的体温降低是由于散热多于产热。实行椎管内麻醉的患者不能重新建立核心体温平衡,原因是末梢血管收缩机制受到损害,由于阻滞区域的皮肤血管扩张,散热增加,而肌肉产热减少。椎管内麻醉时仅破坏外周调节反应的一部分,体温调节中枢能参与体温的调节,使机体发生寒颤等产热反应,因此椎管内麻醉时体温下降缓慢,整个手术过程的温度最低值也比全麻组高。

体温降低可直接损害免疫功能(特别是中性白细胞的氧化杀伤作用)并减少多核白细胞向感染部位的移动,同时还减少皮肤血流,从而减少皮肤组织的氧量,这些因素都降低了机体对伤口感染的抵抗力。体温降低可使循环中血小板数减少、降低血小板功能,降低凝血物质的活性,并且激活血纤维蛋白溶解作用系统。围手术期,寒冷引起传导干扰增加和心肌收缩力的降低会因吸入麻醉剂而加重。麻醉恢复期间,寒战患者为产生更多的热量会增加氧耗,身体的反应为心输出量增加、心动过速、高血压和心肌局部缺血。故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重视保持患者的体温,采取提高室温、输入加温液体、进行体温监测等措施,以尽量减少低温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