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经行空山 探秘太姥佛地洞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经行空山 探秘太姥佛地洞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太姥山挺立于东海之滨的福建福鼎市,三面临海,一面背山。它北望雁荡山,西眺武夷山,三者成鼎足之势。相传尧时老母种兰于山中,逢道士而羽化仙去,故名“太姥”。闽人称太姥、武夷为“双绝”,浙人视太姥、雁荡为“昆仲”。太姥山是由典型晶洞花岗岩峰林石蛋和嶂谷式叠石洞穴地貌,重峦叠嶂,岩洞幽深,古刹林立,是集聚了石奇、洞幽、峰险、雾幻和山海大观为一体的旅游胜地,是地质教科书,奇石博物馆和佛宗道迹及民间众神的归隐之宿。

脉断气连别有洞天

我们一行四人,尾随“太姥居士”郑智践从太姥半山腰的捷径入山。智践人比微博照片上黑瘦,许是在太姥山管委会工作以来四处跑调查的缘故。要过我沉重的摄影包,他二话不说背上,再略扶稳自己颈上的相机,便蹬蹬蹬跑上陀九岭的石阶。

九鲤朝天峰赫然呈现。立于九鲤湖堤上,可见一组嵯峨秀拔的花岗岩体,悬峰峭岭如九尾神鲤振鳍跃天,又骤然跌落于幽暗峡谷间,湖水倒映着这一巨幅水印石刻,俨然造物主大刀阔斧又精雕细刻的杰作。渐次隐没在暮霭中的周际群山之后,我们能想像东海在暮色里奔涌,推开无边的墨蓝背景;金色余晖洒落于凝练的峰峦上,如一道高光孤悬。

古人云:“太姥无俗石,个个皆神工,随人意所识,万象在胸中。”用地理术语说,作为“宁德世界地质公园”的重头部分,以晶洞花岗岩峰林石蛋和嶂谷式叠石洞穴地貌为主体特征的太姥山风景名胜区在方圆24.8平方公里的核心景区,历经亿万年来的构造断裂和风化剥蚀,形成了自北向南梯状排列的险峰和姿态奇异的肖形石景,处处惟妙惟肖。

我们方才踏进太姥山这座奇石博物馆,拾阶而上,渐次领略这太姥险峰奇石的移步换景之妙。“九鲤朝天”群峰左侧,有峰如一僧手捧经书伺立,微颔首侧向一旁的肖人石峰,这岂不是“二僧谈经”? 但你若立于迎仙台上远眺,二僧竟然已坐化为不可思议的“夫妻峰”。你若不甘心,定要追问个究竟,好吧,去另一多维的坐标上,他们终而演化为“母子石”。可见此二者,前世是诤友,此生为夫妻,来生做母子,是八辈子也打不散了。

从阐释学上来说,太姥山奇峰怪石之玄妙正在此处,你须得走走看看,移步换景方能悟其变幻之趣。齐白石曾说过:画的意境,贵于神,太像为媚俗,不像为欺世。太姥三百六十景之妙,恰于像与不像、或此或彼、是也非也之间,方有抽象与哲理层面的高级寓意。

有些画家到太姥,会说太姥有山无脉,画不出气势。现年78岁、画了一辈子太姥的马树霞老先生说,那是画家不了解太姥地貌的形成。太姥为垂直节理发育的峰林地貌,峰与峰实质上有联系,他称之为“脉断气连”,就像我们看天上星座一样,为什么几颗星星能看出星座来?就是气连。中国画十分强调气,有气韵方能生动,这种气是有节奏、有规律的,靠流云、靠运笔,靠峰与峰之间的走向表达出来。他看,他画太姥,重阴阳、重虚实、重开合,是为画出自我胸中的山水。

马老对太姥山地质形成的描述很有意思。亿万年前,太姥山体从海底上升,又经历了三次地壳震荡断裂崩塌。马老称之为“三次垂直断裂“。第一次是南北方向断裂,形成了太姥山险峻的峰林地貌;第二次是东西方向的羽状小断裂,形成了很多山洞,在地理学术上并不叫“洞”,洞是暗的,而太姥山的洞大多通天,豁口或宏阔如洞厅,或窄如幽隙,学术上称作“巷谷”,有线谷、隘谷、沟谷等;最奇妙的第三次断裂,被称为“水鳞波状断裂”,在上升过程中历经海水冲刷,日月风化,和亿万年的球状风化,最终形成了太姥山的肖形奇石。

太姥山另有一些奇石,譬如波纹鳞动、瞬间骤然凝固的“海浪石”,其实是片状风化现象,因各部位的岩石性质、矿物组成性质不同,风化速度不一而致;还有那颗滚落凡间的海洋之心“太姥心脏石”,青榨槭虬结其上如左右动脉、根须交错遍爬如血管经脉,像在示人,海枯石烂、铁石心肠亦终因生命之液而搏动颤栗。

漫山的木荷落英缤纷。“太姥其实是座中空山。”智践说,“里头都是洞,大洞藏小洞,小洞连大洞,洞中有洞,洞洞相连。现已探明的太姥山岩洞有100多个。有些你若探完一个便得练就一套36式的‘山地瑜伽’。”太姥山洞,有的只见一线青空,有的可容千人聚会,有的危石悬顶,有的深邃迂回。而且,太姥山岩洞中多有涌泉暗流隐于其中。智践说起“三伏腰”旁有个“通海洞”,明朝有一小沙弥入洞后失踪,数月后其尸首方现身于宁德官井洋的海边。此后还有多位进洞者失踪,清朝有一知县将洞口堵死,并立了“镇海塔”石幢。据地质专家仪器探测,此洞为东西方向垂直断裂发育,看来确实可以通至东海。此事并非杜撰,在清嘉庆年间《福鼎县志》中曾有记载。

而我后来也从马老先生那里听到一桩真人奇事:1950年代初,由浙流窜来闽的特务组织九龙会在太姥山地区活动猖獗。后来特务头子郑华休逃进了太姥山,藏身于山洞中。太姥山地区专门成立了哨所,为此花了三年时间对太姥山洞进行盘查,共探明有100多个山洞!要抓他可谓大海捞针。后来还是引蛇出洞逮住了他。

“太姥山洞之多、窄、长、深、奇,在名山中实属罕见。”数日后再访太姥,由在太姥山一待就是30多年的刘叔做我们的向导,龙潭湖边,他指着云雾缭绕的山崖说,那里一处进去,就是整个太姥山最长的山洞龙潭洞,现已探明有2000多米,一进一出得十小时,洞壁上满是成千上万倒挂的蝙蝠,洞中有奇花异草,巨石古藤。里头还有一个潭,他们曾下去抓四脚鱼。因一进去迷途难返,鲜有人涉足。

在葫芦酒家饮罢一杯茶,我们便要深入太姥腹地,探洞去了!先入将军洞。十多个洞组成的洞群,有四个通口,可分别通往葫芦酒家、葫芦洞、龙须岭、骆驼洞,有的似螺旋向下旋转,有的夹壁直立,石径遥通……大洞套小洞,小洞衔大洞,洞洞相连,号称将军十八洞。怪石千姿百态,是为一绝,有"天门中断"、"大象饮水"、"洞中骆驼"、"壁虎戏檐"之说,我发现无声的石头竟也能气势磅礴,犹如“石头交响乐”。沿途的七个洞厅豁朗通天,可谓各章节的幕前休息,我极喜欢,赖着不想走是因为“洞厅”有古藤巨石,有杂花生树,成全了我小时读武侠书来的书生气想像。

刘叔指着往下的葫芦洞口问:下不下?“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之感油然而生。下。葫芦洞曲折跌宕,全长1500米,我们此番要走一般人竟不知的暗洞,其中160米微光全无,一片漆黑,非执手电火把不可。洞内多为高不及人处,刘叔打头,我在最后倒也处之泰然,可难为了我们身高1米90的同伴,必须折腰屈膝,像戏曲中的丑角走“矮子步”。洞身狭促逼仄,越难通过的地方越要沉住气,不恐慌,体察“山地瑜伽”的姿势、和寂静黑暗中你的心跳、呼吸,必要时缓缓坐卧下来,蛇行而过。洞内巨石累累,山泉绕之而行,时而幽咽时而锃淙;蛇行百米,岩洞豁然开朗处,则訇然如地瀑,你若不慎,失足滑下,折臂断足就难逃生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