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华万年历:工具类应用如何挣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华万年历作为国内日历类APP排名第1位,目前已占日历类应用市场77%份额,以小巧、全面、实用、漂亮而著称。为用户提供公历、农历、黄历、日程、天气、记事、生日、节日、星座、解梦、生理规律等诸多实用功能。截止到2013年底,中华万年历累计用户数突破1亿,日活跃用户数超过千万,在APP Store中国区的实用工具免费下载最高排名第1位,APP总榜免费下载排名第7位。对于这样一款工具类应用来说,在进入“亿级俱乐部”的同时,盈利也就成为绕不开的话题。
很多人都会问,中华万年历到底怎么赚钱?通过日历入口,打造随身应用,中华万年历有着不错的变现能力。2013年“双十一”期间,虽然没有做广告,但是给淘宝带去两千万用户,单单淘宝客分成当天纯利润就有100万。
广告也能够给中华万年历带来不小的收入。当有了几千万用户量的时候,中华万年历团队进行了一项测试,为了降低风险,只选择了一半的用户用来测试。测试内容就是在中华万年历的手机界面上增加“每日精选”按钮,用户点进去浏览一条信息就产生4角钱的收益。测试几个月后,COO朱晓明统计收益,发现每个月都能固定有30万的进账。钱不多,但团队都长吁一口气,广告是他们打算的最基础的盈收方式。目前只覆盖一半的用户,只采取了单一的形式,就能有几十万的固定进账,说明中华万年历具有变现的能力。
但随后,团队并没有准备把这项内容向所有用户开放,反之,CEO秦涛决定不久之后暂时关闭。他明白,1000万用户足够让一个产品团队过得很好。更何况他们有3000万活跃用户,还有不错的广告位。但秦涛却一如既往坚持拒绝伤害用户体验的广告。“赚钱容易分心。一旦老想赚钱,心思可能不再放到用户体验上了。”
其实,没有盈收是国内移动互联网的普遍现象,有盈利点的大多集中在移动电商和手机游戏领域,工具类的应用鲜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因为,在互联网软件领域,往往要把产品的用户体验做到极致,才能赢得最多的用户,在行业内取得绝对领先的地位,从而坐收巨额收益。360、搜狗都是这种盈利模式。
那么,中华万年历一亿的用户是怎么来的? 秦涛介绍,它的用户积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以秦涛为首的5人核心团队被华博集团看中,那时他们刚搬到南京来不久。当时他们把重点放在了另一款应用“易外卖”上,但是当这款基于LBS和O2O尝试的“易外卖”越来越偏离产品本身的方向,变得不好用,用户体验差时,秦涛把眼光投向了因玩笑而产生的“中华万年历”。“有天闲聊的时候我们就说手机系统自带日历太难用了,做个日历用用吧,然后就让实习生开发去了,只是个随性的想法,没有任何布局,甚至没对它寄予希望。”
中华万年历开发出来后,被在机锋论坛上,不到2个小时,该帖就有300多页的回复跟帖,总下载量达到几万人次。这时候秦涛意识到国人对历法和时间管理的依赖是个可以开发的细分市场。但由于没有十足的把握,中华万年历只是在几个人的业余时间里捣鼓。
没想到的是,中华万年历第一个爆点就发生在这段漫不经心的时候,秦涛在其中加入了节日、生日、纪念日等新的功能,用户量立马翻了3倍,日均激活从800达到了3000人次。
第二个阶段,团队便火力全开,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华万年历上。基于原来的基础,他们把整个UI界面进行重构,另外增加了更多人性化的功能,天气、记事等,让单一的日历应用变成一款实用性强的综合性应用。这一次改变直接让中华万年历的日均激活用户从3000升到1万。
第三个阶段进展不像之前那么简单顺利,日均激活人数已经到10万,如何才能取得更大的突破?云同步功能让不可能变为了可能,这项功能可以使用户将手机上万年历的信息同步到PC端,更便于保存和整理,至此,用户量翻番。
一直以来,日历只是中华万年历的入口。在用户突破5000大关后,中华万年历就将产品的开发重点由“看日历”转移到“记事本”功能。往大方向说,做的是个人云存储业务,通过一个时间轴将所有记事、活动、提醒、录音等内容串联起来,是将Google Calendar和Evernote两款产品整合在一起。
根据设想,中华万年历团队不做单一产品,而做成一条完整的产品线。并不把盈利赌注压在中华万年历这样一个工具应用上,而是“随身移动”品牌的一个系列。朱晓明说:“QQ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基于QQ这个实时聊天工具庞大的用户,腾讯相继开发了QQ游戏、QQ团购等一系列产品。”
秦涛有更长远的打算,也在不断思考如何将用户变现。他们很重要的一个盈利模式便是跟运营商合作,进行无线流量上传包月,比如向用户收取10元/月的费用。“我们是把鞋子脱了,光脚不怕穿鞋的”。 秦涛不惧巨头,不喜欢炒作“云”等各种概念,更不会刷榜冲数据。他们目前只要用户,终极目标是:替换掉卖挂历和卖记事本的两个传统行业,成为该领域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