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追溯百年文化,追寻优质特色(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追溯百年文化,追寻优质特色(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三、“百年文脉”的价值

这里所说的“百年文脉”的价值既有学校文化要素对各时期学校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多的是指学校近百年变迁的历史中积淀的文化要素对于我校优质特色诉求中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一)景观文化变迁的价值

我校景观文化不论如何变迁,但变迁的原则和目的及作用始终是追求人本,为师生的共同成长营造和谐的环境。我校的校园景观建设都是以使用者为主体,以他们的行为作为模数和参照,形成完善、安全、舒适的,供师生学习、交流、聚散、步行休闲、文化娱乐、运动锻炼的生活和学习系统。我校的校园景观能使人心情愉悦,激发人的精神。

骆祖江教授认为我们学校的这些富有特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一方面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提供了必要的硬件设施,发挥了其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另一方面也是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对外宣传的名片。

(二)教育教学装备设施变迁的价值

我校教育教学装备设施的发展变迁的历史就是不断现代化的历史,主要价值就是为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辅助的硬件条件,使许多教育教学工作不再受天气等自然条件的限制,保证教育教学工作能按计划正常开展,激发师生的教学兴趣,为教学工作提供便利,从而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提升我校教育教学的质量。

(三)校史文化变迁的价值

1.历史价值:在学校近百年的历史中,我校形成了“济世利民”的百年精神。具体表现为有以下四个方面:教育兴乡,服务桑梓的博大情怀。这从创建学校的目的可以看出。 顺应时局,与时俱进的坚韧品质。纵观校史近百年,历经政权更替,战火频仍,学校师生审时度势,三迁校址,六易其名,在逆境中努力生存,在顺境中整合优质资源,加速发展,这种顺应时局,与时俱进的坚韧品质无疑是全校师生的宝贵财富。不畏权势,抗争办学的勇猛精神。在旧中国,由于我校作为私立学校,因此在行政上和经费上始终受到压制,但全校师生锤炼出不畏权势,抗争办学的勇猛精神,使我校在艰难的社会政治环境中顽强地生存和发展起来。

2.现实关怀。人本民主,契合课程改革新理念。

我校近百年历史上形成的“教育兴乡,服务桑梓的博大情怀”完全是从为家庭、为家乡、为社会、为国家培养有责任感的人才出发的。至于“顺应时局,与时俱进的坚韧品质”则是根据社会历史发展的变化,创新办学思路,为社会和国家培养符合个时展需要的人才出发的。至于学校历史上形成的“不畏权势,抗争办学的勇猛精神”,不仅表现了全校师生不怕困难,排除万难坚持办学的勇猛之气,更表明早在创校之初,我校就有强烈的民主意识,正是这种民主意识,使我们学校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顽强地生存下来了。

余焕然校友认为学校历史的文化价值就是让震中的师生记住在学校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记住学校的宗旨,那就是不断开拓创新,创造一切条件,为家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济世利民,如此,她就一定能得到政府和人民的永远支持,她就能越办越好。

(四)理念文化变迁的价值

1.体现学校办学思想的稳定性

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我校理念文化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但始终恪守“诚朴”的校训,始终以培育英才为目标。我校旧称“吴江县私立育英中学”,校名饱含了初创者的良苦用心 ―― 培育英才,有用于世;创办四星级高中之际,又提出了“铸社会栋梁之材”之说;迈入二十一世纪在新的时代背景与新的发展平台上,学校对传统的育人理念加以提炼和重塑,提出了“育济世英才”之说,赋予“英才”以新的时代内涵。建校以来,我校英才辈出,从两院院士到百科英才,从全国劳模到行业骨干,共培养毕业生两万余人。从我校理念文化变迁的过程可以看出,不管时代如何变迁,我校始终恪守校训,坚持培育德才兼备,胸怀报国兴邦的济世英才。

2.体现学校办学思想的时代性

在建校之初,学校确立了“诚朴”的校训,并以此为宗旨,努力培育具有“诚朴”人格的社会栋梁之材。随着社会的进步,学校的发展,在申报四星级高中之际,学校又确立了“放眼世界,铸社会栋梁之材;面向未来,奠终身发展之基”的办学理念,努力将震泽中学办成一所“现代化,高品位,有特色,示范性的现代高中”。迈入二十一世纪,九十周年校庆之际,在恪守“诚朴”校训的同时,学校又确立了“养诗书大气,育济世英才”的核心理念,指引学校向现代学术性高中的目标不断迈进。学校理念文化变迁正体现了学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不断充实新的内涵的与时俱进的办学思想。

(五) 杰出校友文化的价值

学校各级各类的英才辈出,为震中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增强师生的自豪感、荣誉感,激发对学校的热爱之情。杰出人物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在我们的学生心中散播着无形的种子,为学生树立了榜样。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的目标,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学习的动力。

钱志新校友认为,我们学校作为一所江南乡镇中学,却培养出了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地热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汪集;两弹一星功勋获得者、航天科技专家和自动控制专家、中科院院士杨嘉墀,其他各界的精英更是不计其数。这些杰出校友对于学校发展的价值就是证明了我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他们以自己对于家乡、社会和国家所作的杰出贡献,表明了我校存在和发展的价值,更为我校的后来学子提供了学习的精神榜样,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六)教学文化变迁的价值

我校百年中形成的以学定教的民主教学文化的价值就是,使我们学校的课堂教学变得更为安全、有趣、充满活力并富有挑战性。让师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期望、热情、鼓励、责任感、认同、肯定、成功的机会,从而促使他们萌生生生不息的创意。它帮助学生发展积极的学习态度、价值观和自我概念。它激活和创造了师生之间分享资源、传递信息、理解知识、发展能力或生成新知识等方面的行动和变化。它超越学科知识本身,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形成的规范、价值观念、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会对师生的终身发展提供帮助。

朱伟云校友说我们震泽中学的学校教学文化的价值,就是在这种教学文化的熏陶下,我们的学校的老师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它,不断改进和创新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不断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为家乡、为社会、为国家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济世英才”。

(七) 制度文化变迁的价值

学校在90年中逐渐形成了以人为本、集思广益的民主管理的优良传统。这种优良传统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实践的主要途径,它促使学校不断优化办学资源,蓬勃发展,他是学校健康发展的“法宝”。拥有了这一法宝,就能保证我校形成民主的教育教学环境和教育教学方式,营造优良的教育教学秩序,有利于培养具有民主意识和民主素养的高质量的人才,有利于师生的终身发展和共同成长。这种“以人为本、集思广益的民主管理”的理念,它充满了现实的人文关怀,值得我们永远继承和发扬光大。

沈文忠校友说学校制度文化的价值就是维护学校的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从而为学校培养“济世英才”创造优良的教育教学生态环境。

(八) 社团文化变迁的价值

1.促进师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社团文化突出了我校师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强调主体间的精神沟通,大大提高了“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往,顺应了教育发展的潮流。学校社团越来越成为师生自我教育、适应竞争社会、迎接未来挑战的重要载体。

2.促进师生产生学习、工作的激情和活力。我校各时期的社团通过经常性地组织校园文化活动,营造一种积极的氛围,去感染、陶冶师生,使他们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慢慢地把文化精髓内化为风格、习惯、观念、精神。广大师生在参加社团活动中,学到了日常课堂和课本上学不到的素养,即非智力素养,如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对工作和学习的激情、坚韧的品质,承受挫折的能力等等。而这些素养对于师生学会生活,更好地投入社会具有无比重要的价值,它使师生的校园生活充满活力和激情。

邱秉钧校友说这些社团的价值就是陶冶师生情操,健康师生身心,增强师生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活力,提升师生学习、自我组织、自我管理和交往、团结协作的能力。这些能力和素养能够帮助师生更好地适应大学和融入大社会,尽快成长为一个社会人。

(九)特色课程文化变迁的价值

1.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探究”对科学技术来说是共通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正是人类从不知到知不断探究的结果。对学生进行科学技术的普及教育,可以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探究,培养起热爱科学的情感和探索未知的科学精神。让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天文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方案并且将理论进行实际试验、实践,不但能够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快乐学习,也能让教师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提升教学实效。

2.提高学校的竞争力。学校特色课程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能够增强和提高学校竞争力和生命力。丁明德校友认为,这种特色课程文化的价值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国家输送高素质的科技后备人才。

总之,我校在90年中形成的优美的景观文化、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装备设施,共同构成了学校的物质文化脉络,为我校的优质特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必要而又充分的物质基础。90年中形成的以“诚朴”为基础的系统理念文化、“济世利民”的校史文化、“服务国家”的杰出校友文化共同构成学校的精神文化脉络,为我校的优质特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精神航标。90年中形成的“生本”教学文化、“民主”制度文化、“激情-活力”的社团文化、“天文科普”特色课程文化共同构成学校的行为文化脉络,为学校今后的优质特色可持续发展提供基本的执行范式。这三类文化形态、九种文化要素共同形成学校文化的合力,不仅保证学校在过去的九十年中艰难地生存下来,而且还将成为学校今后追求优质特色可持续发展的源泉,是我校提升品位的基石。

参考文献:

[1] 何小忠.在文化要素的多元发展中寻求学校文化特色[J].基础教育参考.2007(12)

[2]李学农.广义学校文化论[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科版).1994(1)

[3]马云鹏.课程实施探索――一小学数学课程实施个案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沈建勋.本校七年中之经过[M].震泽中学档案馆藏.1930

[5] 沈建勋.私立震属初级中学校刊[M].震泽中学档案馆藏.1930

[6]施嘉远.家庭与学校生活琐忆[M].江苏省震泽中学建校八十周年纪念册.2003

[7]校史编委会.百科精英[M].江苏省震泽中学建校八十周年纪念册.2003

[8]震泽中学档案室02-297号档案《德育处档案材料》

(本文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文化承创的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的校本研究》第一子课题《“百年文脉”回溯及其价值研究》的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