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课改在农村学校的几点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改在农村学校的几点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毋庸置疑,课改活动推广几年来,我们处处可以听到教师发自内心的感悟。分享着他们成功的喜悦,体验着课堂学生、教师身上发生的可喜变化。毋庸讳言的是:许多问题和误区,师生角色的转换,课堂操作中的一些棘手的矛盾都需要我们认真面对。

一、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是新课改倡导的重头戏,有些教师把它操演成一项技术;有些教师给我们展示的是一门艺术是一门享受。

优秀的成果大抵相同。值得推敲的课各有心得,生活中,只需稍稍留意,觉得许多教师的课热闹过后留给我们许多思考,予人以东施效颦的感觉,只是肤浅的活动。没有关注学生思维的活跃度。有些教师若学校不组织听课,仍旧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将课改模式放置一旁。勉强开展的,对各小组成员在合作过程中分工定位不准、各行其是、看不到分工合作、互动、互补,即使各小组踊跃发言也不是全体成员意志的体现。况且教师又放不下架子、蹲不下身子,合作探究活动也就在学生的嘻嘻哈哈 教师的云里雾里结束了。

课堂中出现一些学生的“错误”或意外提问,老师都以严肃的目光制止了。害怕学生添乱。其实老师只要把握好教学目标,学生的意外提问和添乱往往是幼小心灵的灵光闪现,是课改追求的理想境界,即便乱成一锅粥,都应以欣赏的态度对待。这恰好说明了学生的思维被调动起来了,这时候的乱恰好是教学活动的高潮所在。

二、教师的赞赏和批评

有一则故事是讲爱因斯坦怎样成才的。其目的是告诉人们“弱智也能赞美成天才。”今天我们课改的基调也定成多表扬少批评。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内外不仅要尊重学生,同时还要学会赞赏学生;既要赞赏每一次进步的学生,又要赞赏付出努力没有进步的学生以及能提出问题的学生。有一幅图画是一个孩子在给小树浇水,学生写话是“姐姐在种树”,老师打了错。答案是“哥哥在浇水”;还有一副图是“山水之间俩个孩子在捉蝴蝶”,孩子写话是“我们在春游”,老师也打了错,答案是“哥哥在捉蝴蝶”。这既是这个老师的悲哀,也是课改在农村机械操作的悲哀,因为上面发下来的标准答案禁锢了一些人,也禁锢了一些人的思想。所以教师深暗课改精要,保护孩子的发现和想象力,使孩子能树立自信心相信自己看到自己的价值。这些赞赏会带给孩子无穷的荣耀且能爆发出火山一样的潜能。

但我认为任何事情都应有个度。赞美也不可太多太滥,现在的孩子大多娇生惯养、心理素质脆弱、听不得批评且对赞美产生依赖。如果明明有错,还以赞美送他,我们不得不说赞美对他的伤害是在学生性格形成期的抱薪救火,是对今后健康成长的饮鸩止渴。只有一种融温存、睿智、严厉相结合的爱才是完整的爱、是正确的赞美。

三、教师的人文涵养以及对学生的影响

我们常说,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教师的综合素养及人文涵养,是更高层次的教书育人必不可少的基本功。犯错误是孩子的权利,往往有些教师在学生面前表现出的综合素养让人嗔舌齿寒,更给性格形成阶段的小学生心理上造成无法抚平的伤痕。教师的宽容、友善、亲切、耐心及能否换位思考,都是学生学困时能否消除胆怯、困惑、和自卑的重要因素,也是对未来信心和希望的早期培养。因而就有可能使学生创造的潜能被勃发、创新的思维得到张扬、求知的热情获得催化。目前这一块任是中国农村教育改革的顽症。

教师们在语文课堂中能否注重学生的人文培养,也和教师的人文素养有着密切关系。课堂上教师的人文素养能滋润、涵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好的教师在课前会自觉不自觉地付出多倍的时间和精力去认真钻探教材、备地域、备历史、备风土人情,深情投入、热情洋溢、激情四射,清游字句之外,自然也就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人文知识的感染、熏陶,是非颠使精神振奋、思想净化,言行获得矫正。教师的人文知识涵养不能偏离课题太远,信马由僵像断了线的风筝似的。课本中的好多词句都是丰富的精神食粮,不能冷冷而谈一言以蔽之。如:“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就要求教师站在一定的高度向学生彰显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坚强不屈和对未来充满信念的精神。“田忌赛马”“晏子使楚”则闪烁着决胜千里的惊人智慧

四、是重结果还是种过程

这个标题在当今教坛可谓是个沉重的话题。虽然重过程的前沿理论以及专家教授的讲座听了不少,但在实际操作中、学校、家长、教师及教育主管部门仍然要的是结果是升学率。

所以在私下里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的教学效果仍然是衡量学生和老师优劣的紧箍咒。那么究竟如何对待这个问题,以前曾听说过乌市八一中学附小的一些资格教师的观摩课,深受启发,深有感触,使我明白了基础教育改革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了什么,还是让学生会学了什么?即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的道理。以前我们只把学生当成了盛载知识的密器而忽视了学生作为人的本性。使课堂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生气和活力,今天我们就应该让学生弄明白“是什么”还要弄明白“为什么?”只有让学生了解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课本知识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谁也拿不走的东西。重过程的教学是要求创造性的运用学生互动、教师互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常常会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创造性思维的美丽绽放就在瞬间。有时往往是我们史料不及的。既进了学生的交流和友谊,也促进了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这不是说老师轻松了。反而老师的课前课时的任务更重了,非有志有心人能极好把握的。

现在,重过程的贯彻开展仍和评价体系的导向相对滞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这一瓶胫的打破还是有日可待的。

五、浅说作文教学

如今的学生有两大软肋:一是写字不好,二是做文不好。究竟原因和计算机的普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无关系。学生作文通病暂且放在一边。我曾听过一位老师的作文课,把作文标题一板书,要求一展示,就要求学生去动笔这样的学生不去抄袭、下载,不去说谎话、空话又能怎样呢?

后来我在评课时就直言不讳地指出:首先要激发学生写作的激情。就要求老师在作文前的煽情和铺垫。解放他们对作文的恐惧心理。降低写作门槛,使他们在老师的创造的情境中乐于演讲有表达愿望的。而不是干巴巴下命令。我想那些老师都不知道怎样去写。难怪学生在那里抓耳挠腮的。教师在作文前要给学生观察思考的机会和过程。培养他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条件许可的教师要把学生带到室外或校外去引导。作文不等于数学,教师的命题不一符合每个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积淀,最好画定一个方向,不给命题尽量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思维空间,不管学生沿着哪条路到达目的地都是可喜的,都是生动感人的鲜活的脚印。

我曾翻过一些老师的作文批语,不乏“主题不鲜明”“中心不突出”“希再努力”的空话。而作文中出现的一些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语句。教师却不能及时用着重号进行批场,也没有旁批,眉批和针对性。较强的鼓励性的批语。在作文讲评中更多的是批评和求全责备,学生即使萌发一点写作热情,也会被教师一通“狂风暴雨”浇个透心凉。所以学生作文要采取不同层次进行要求,要有爱护和表扬的态度,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只有能写出来就是长处。在写的过程中,学生自然就会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调配、思考、查阅和全面整合也就完成了教师给予学生的一份寓含深情厚意的行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