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因子分析的江苏各区域居民生活质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因子分析的江苏各区域居民生活质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得以解决,近年来居民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基于江苏省21个区(县)的调查问卷所得数据,本文选取其中有概括性的十三个指标,采用随机抽取的办法从江苏三个区域中各选出一个样本,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确定其居民生活质量的因子综合得分并进行排名,并最终得出三块区域居民生活质量的差别,并据此进行分析。

【关键词】生活质量;因子分析;区域差别

一、生活质量的涵义

生活质量既是对一个社会中人们总体生活水平的综合描述,同时也是衡量一个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国内外学者对于生活质量或从主观感受方面反映人们生活舒适、便利程度来理解生活质量;或从影响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客观条件方面来测量和评估生活质量;或者将主客观两方面结合起来理解,把生活质量定义为“社会提供居民生活的充分程度和居民生活需求的满足程度”。

目前看来被普遍接受的生活质量涵义是第三种观点,主要包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生活舒适便利程度,就业与保障以及家庭方面在内的主客观生活质量。

二、本文的研究介绍

本文从十三个具体指标来考察生活质量,分别是:生活满意度,经济状况满意度,工作满意度,家庭满意度,健康满意度,居住环境满意度,社会关系满意度,税费改革满意度,学杂费满意度,义务教育满意度,社会治安满意度,医疗保障满意度,以及对社会的满意度,在实证中标记为x1-x13。数据来源于实地的调查所得的问卷,希望能比较全面的分析江苏各区域的生活质量。

江苏被分为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区域。一方面是地理位置的原因,另一方面三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也有较大差别。总体看来,苏南在经济上比苏中要发达,苏中又比苏北要发达。至于三区域的居民生活质量,对生活的满意度是否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将在本文中进行探索。

本文数据来源于实地的调查问卷,问卷涵盖江苏三区域共21个区(县),每个区(县)获取样本一百个,共得到2100组数据。由于三区域所涉及的样本数量不同,苏南有高淳,溧阳,武进,张家港,丹阳,镇江。苏中有兴化,东台,启东,高邮。苏北的有沭阳,建湖,滨海,赣榆,灌南,响水,淮阴区,铜山,涟水,盱眙,泗洪。本文将采取随机样本法从所得总体中抽取样本,最后确定高淳为苏南的代表,兴化为苏中的代表,赣榆为苏北的代表。将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来确定三个样本的县的居民生活质量排名情况。

三、因子分析

首先,对苏北的样本代表赣榆县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

1.数据检验

采用KMO和Bartlett球度检验法进行检验,用spss运行的结果。有输出结果可得KMO值为0.677,相伴概率为0.000远小于0.005,达到可行性标准,因此拒绝原假设,认为原始变量适合做因子分析。

表1 旋转的因子载荷矩阵

2.主因子提取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了四个主因子,前四个特征值累计贡献率已达72.099%,说明前四个因子基本包括了全部指标具有的信息,故取前四个特征值,得到因子载荷矩阵。为了更好地对主因子进行解释,采用最常用的方差最大法对提取的主因子进行因子旋转,得到表2。

通过回归法计算因子得分,可以得到因子得分矩阵,见表2:

3.各地区综合得分

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对各地区进行公共因子得分的计算,并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作权重进行加权汇总,得到各地区的综合得分。综合得分模型为:

由此模型可计算出赣榆县的综合因子得分为-0.00038。

其他两个县的重复因子分析在此就不详细表述。通过计算可得,三区域的得分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高淳,赣榆,兴化。也就是说,关于江苏三区域的居民生活质量由高到低排名为:苏南,苏北,苏中。并且三者得分相差不大,然而在以往的研究成果中,通常得出经济基础的好的地区居民满意度比较高,而江苏苏南,苏中,苏北的经济情况尚有较大差距。

究其原因,个人认为原因可从以下几点考虑:首先,江苏的经济状况较在全国处于先列。已基本不存在温饱问题没解决的情况,当人们的物质基础得到解决以后会追求更多其他方面的满足感,比如环境,教育,社会治安等。另外,以苏南地区为例,单纯经济条件确实好于苏中苏北,但生活压力也大得多,例如房价,物价,以及其他消费。所以,要提高我国居民总体生活质量,不单单要发展经济情况更要关注相应的其他问题,不能为了经济而忽略环境,治安,教育等重要因素,要全面,均衡,协调,科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南,卢汉龙.生活质量的结构与指标[J].社会学研究,1987(5).

[2]罗萍,张学军.国内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现状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2000(9).

[3]周长城等.生活质量主观指标的发展及其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2004(5).

[4]风笑天等.城市居民家庭生活质量:指标及其结构[J].社会学研究,2000(4).

[5]易松国.生活质量研究进展综述[J].深圳大学学报,1998(1).

[6]蒋青.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J].财政科学,2004(1).

作者简介:董洪超,南京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