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歌德与席勒的旷世友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歌德与席勒的旷世友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歌德席勒友情,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是一部令人惊叹的传奇。

歌德生于特权家族,父亲是皇家参议员,母亲是法兰克福市议会会长的女儿。25岁时他便写出了轰动欧洲的中篇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并曾担任魏玛公国要职主持大政。可谓声名显赫,才华横溢。

比歌德小10岁的席勒出生于一个贫困家庭。还在学校读书时的席勒就被《少年维特之烦恼》深深倾倒,从此他开始梦想结识歌德。席勒在耶拿大学任教的日子里,当歌德回到魏玛城时,他想尽一切办法吸引歌德的注意,甚至公开批评歌德的著名剧作《哀格蒙特》。可他等来的是冷淡和漠然,近在咫尺的歌德彬彬有礼地回避着他。

1793年,席勒主持出版文艺杂志《季节女神》,网罗了费希特、洪堡兄弟等名家作品后,再三向歌德约稿,但依然被拒绝。这是一个意料之中的结局,因为当时,44岁的歌德已是大师级的权威,而席勒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后辈。

席勒并没有因此放弃,1794年8月23日,他给歌德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在这封信中,席勒对歌德表现出同时代人难以企及的深刻理解,终于击中歌德尘封心底已久的梦想,令他感到遇到了一个知己。歌德从那封信中感到自己所缺少的理性,感觉自己需要接受席勒的思想。

从此,年长成熟的歌德给了席勒安定的呵护,而年轻激越的席勒给了歌德新的创作热情,于是著名剧本《华伦斯坦》三部曲与经典诗剧《浮士德》跃出水面。它们的光焰穿过历史的黑暗,至今仍照亮着人们的心灵。歌德随后的作品正是他们古典主义理想的体现,最受人们喜爱的作品之一《赫尔曼和多罗特亚》,就是他“从内心创造―个希腊”的尝试。

10年后席勒病逝,因为家境十分贫困,遗体被家属安置在一家教堂的地下室。歌德当时也重病在榻,无力了解详情。直到20年后,人们清理教堂地下室时才发现席勒的遗骨已混杂在几十具骷髅之中。年近七十岁的歌德竟凭着20年前那些秉烛夜谈的深刻记忆,辨认出席勒的骨骸。为了能和知己朝夕陪伴,他把席勒的颅骨捧回家中安放。

1829年,已经80岁高龄的歌德亲自挑选墓地设计墓穴,为席勒主持殓尸重葬仪式。三年后,歌德去世,按照他的遗愿,被安葬在席勒旁边。从此,一对好友生死相依的真挚友情化为千古流传的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