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低碳经济遭遇“被标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低碳经济遭遇“被标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为碳排放权的主要提供者之一,中国好像正在获利。但由于标准制定权旁落,碳价越压越低,最终,中国将被迫按照“国际标准”进行碳测算、碳交易,缴纳碳关税。

随着绿色经济逐渐成为国际共识以及中国政府公开向国际社会承诺减排目标,中国建立低碳经济如箭在弦。

2009年12月23日,中国央行官方网站了《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服务支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和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指导意见》,意见强调,禁止对严重产能过剩项目盲目放贷,进一步加大对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项目的金融支持,支持发展低碳经济。

“一行三会”集体发文,可见政府对于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视程度。然而,政府的愿望与支持从来不是建立新经济模式的充要条件,否则中国也不需要进行艰难的市场化改革了。

北京产权交易所、北京环境交易所董事长熊焰表示,环境问题本质是发展问题,最终还是要靠经济规律和市场机制来解决。气候问题本质上是国际公共问题,第一层次必须由政府来解决。目前,在碳交易体系中,中国还存在政策规划不明、法律缺失问题,这直接影响中国真正市场化意义的碳交易的发展,中国应该尽快建立相关法律政策框架体系。

没有市场的激励就不可能有企业实行低碳经济的自觉性。实行低碳经济意味着生产成本将高于高碳企业,因此,指望企业自觉购买是不现实的,政府必须强迫企业进行碳交易,否则课以重税,以体现对低碳企业的激励。

然而,中国的碳交易标准权正在失落。目前,中国低碳企业主要通过联合国的CDM项目来进行碳交易,由于标准不由自己制定,且审批程序非常复杂,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受到很大制约。

根据发改委的数据,截至2009年10月,中国政府已注册2232个CDM项目,主要是节能、新能源和可再生、燃料替代等项目。虽然中国有680个项目实现了在联合国注册,占全球首位,但中国CDM项目正遇到越来越大的阻力。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前举办的联合国碳交易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 B)第51次会议上,中国有10个风电CDM项目被拒绝,其余项目则进入复审或修改阶段。EB给出的拒绝理由是,中国调低风电上网电价来“套取”CDM的资金补贴。

中国的碳交易市场也没能充分发挥作用,北京、上海、天津、武汉、深圳等能源交易所一直门前冷落,直到2009年8月8日,中国第一笔VER(自愿减排)交易,才在北京环境交易所达成。在这起试水交易中,天平汽车保险购买了8026吨VER。

与此相对的是,全球低碳交易蔚为壮观。据联合国与世界银行预测,2008~2012年间全球碳交易市场规模平均每年可达600亿美元,2012年交易额预计将达1500亿美元,可能超过石油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低碳标准权正在逐渐被欧美等金融发达国家控制,这些国家在低碳技术上走在前列,并已形成了直接投资融资、银行贷款、碳指标交易、碳期权期货等一系列金融工具为支撑的碳金融体系。一些大型的碳交易中心相继建立,如欧盟二氧化碳排放量交易体系(EU ETS)、欧洲气候交易所(ECX)等,华尔街投行早就把低碳交易作为主要的培育市场。

就像制造业一样,中国成为碳排放权的提供者,而不是碳交易标准的制定者。表面上看,中国企业正在获利,发达国家每年需向发展中国家购买2亿~4亿吨CO2当量。若以26美元/吨的价格计算,最高可达104亿美元,年的规模(不包括二级市场),而中国占了其中近50%的市场份额,即每年近1亿吨的C02交易量。而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20年,中国潜在CO2交易量将近8亿吨,远远超过其他潜在供应国。

但是,中国被动参与的结果是碳价越压越低,发达国家成为碳金融产品的主要交易者与标准制定者,最终,中国将被迫按照发达国家制定的“国际标准”进行碳测算、碳交易,缴纳碳关税,以高价向全球发达国家购买低碳技术和碳排放权。被发达国家以低价购买后,包装、开发成价格更高的金融产品在国外进行交易。

刚刚闭幕的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北京环境交易所主导制定的“熊猫标准”公布,这是中国目前唯一成形的碳交易标准。不过,要让“熊猫标”准尽快行之于世,重要的是让国内企业尽快按照该标准进行碳交易,无市场参与者的标准,不可能立足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