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未到江南先一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未到江南先一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春天,在徽宗登基两年后,57岁的黄庭坚终于得到皇帝的赦免,准备从贬所四川回家乡洪州(今江西)。当途经湖南岳阳时,他登上临水望山的岳阳楼,写下了著名的《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这一诗题由两首七言绝句组成,其中第一首说:

投荒万死鬓毛斑,

生入瞿塘滟滪关。

未到江南一笑

岳阳楼上对君山。

诗的开头气势阔大而且磅礴,因它有诗人之前六年多的贬谪生涯作为铺垫。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四年(1067)中进士,此后步入仕途。在哲宗绍圣二年(1095)之前,黄庭坚的仕宦生涯一直较为平稳,曾先后任过汝县尉、太和知县、校书郎、中书舍人等职。但在哲宗亲自掌权之后,因为变法带来的党争,黄庭坚便无法摆脱被贬斥的命运。有宋一代,党争始终是朝廷中极为显著的矛盾,起初因为政治信仰、学术观念等的不同,身为官僚的士大夫们结成不同党派,相互指斥,其后便渐渐演变为严重的党同伐异。党争在宋太宗时即已萌芽,在仁宗景祐、庆历年间形成。神宗时期,以王安石和司马光为代表,围绕变法与否展开新旧两党之争,主张变法的新党得势,司马光、苏轼等旧党则纷纷遭到贬斥。神宗驾崩之后,年幼的哲宗继位,其时实际执掌政权的是高太后,旧党一时之间又得到起用。等到哲宗亲政后,他便改元祐九年(1094)为绍圣元年,表明自己要继承神宗意旨,继续推行新法。旧党重新被贬逐到远方,黄庭坚为苏轼一手所提拔,身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后更以诗才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他的被贬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这之前他曾参与编纂《神宗实录》,记录神宗一朝的史事,那时正当旧党得势,书中的观点自然处处以新法为不是,多有批评,到新党重新上台之后,黄庭坚因此被控诋毁朝政,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元符元年(1098)为避亲人之嫌,又移置戎州。从绍圣二年(1095)到崇宁元年(1102)春,黄庭坚在四川度过了六年多艰辛的贬谪生活,因此,徽宗登基后的这次赦免,对他来说,自是特别的意外之喜。

弄清黄庭坚登临岳阳楼的贬谪经历之后,再来看诗起首的“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滪关”,我们便能明白这两句诗里,实交织着百转千回的困苦与欣幸。诗人写于贬处黔州时期的《醉蓬莱》一词中也有相似的句子,“万里投荒,一身吊影,成何欢意!”远离京城,独自投身荒蛮之地,历尽艰辛,两鬓逐渐斑白,怀抱之政治理想亦与年华同逝。这首句写尽六年多贬谪的孤独凄凉,情感深永,语言老练。第二句转入当下,瞿塘峡是巴蜀江行有名的惊险之处,滟滪堆位于瞿塘峡口,又名犹豫堆,秋冬枯水季节显露于江心,上行船只往往容易撞上;而春夏季江水丰沛,激流回转,堆石隐藏在激水之下,下行船只如离弦之箭,若有毫厘之差将粉身碎骨,故有谚语云:“滟滪大如象,瞿塘不可上;滟滪大如龟,瞿塘不可窥。”瞿塘滟滪堆这样险峻,在古人的诗里也常有歌咏。李白的《长干行》中,远行的丈夫即是去巴蜀行商,“十五君远行,瞿塘滟滪堆。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我们于这“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里,也可以想见“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的情氛。诗人的“生入瞿塘滟滪关”因此含有两层意思:一是这样惊险夺人的所在,自己竟然平安通过,到达岳阳;更深一层的含意,则是自己有生之年竟能从贬谪之地返回,生活有了重新焕发光彩的希望。

正因这种希望,故虽未到江南,却可先为之一笑。最后一句“岳阳楼上对君山”,才点明诗题所指向的事件,是登上岳阳楼观湖望山。“未到江南先一笑”是这首绝句的精神所在,虽是简单一笑,从中却可见出诗人心性的旷达与自我的强大,这首诗因此具备了诗人的性格,成为独一无二的了。黄庭坚的性格,颇为倔强孤傲,也唯因其孤傲,能支撑他以较为开朗的心态度过漫长的贬谪岁月。元符二年(1099),黄庭坚被贬在戎州时,曾填有一词《鹧鸪天》,写自己于黄菊盛开之时,饮酒吹笛,满头簪花,“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洗眼看”。这一句“付与时人洗眼看”很有些骨鲠之气在其中,“未到江南先一笑”则可谓是“付与时人洗眼看”之绝好的注释。春风得意的“时人”所见到的是什么?是诗人虽处重压之下仍然明净开朗的振作,而非终日抑郁寡欢的伤情。

我们都读过范仲淹有名的《岳阳楼记》,知道黄庭坚所登的就是“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的岳阳楼,知道滕子京之谪守巴陵,也是因为党争之故,则同为北宋人的黄庭坚,登上岳阳楼时,就不能不更怀有一种相通的理解之情,从而也有更多的感喟在心中。但诗人只用“岳阳楼上对君山”把这些情感轻轻拢住,并不使它们发散无遗,诗歌也就更有了可供涵咏的滋味。

诗人在第一首诗里只是交代他登临岳阳楼之前的背景经历与登临之情,登上岳阳楼之后所看到的风景,则用第二首绝句来表现:

满川风雨独凭栏,

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

银山堆里看青山。

“满川风雨”呼应诗题的“雨中”,表明他登临的这一日正逢风雨,故较之平时,又格外萧寂,只是独自凭栏。然而满川风雨之广大,独自凭栏之孤独,两相映衬,风景阔大和个人伶仃的对比中,正有情味可供琢磨。“绾结湘娥十二鬟”写与岳阳楼遥对之君山,君山相传是《楚辞》里的湘夫人所居之地,故称“湘娥”,“十二鬟”则是将山的形状比喻成十二个美人发髻。末二句写可惜未坐船从湖面游览,否则便可于银山似的波浪里看远处的青山了。这首绝句的长处,在于其写景清新如画,和第一首绝句连起来读,则人情与风景,都写得很足,相互贴映,生发出更深的诗情诗境了。

虽有“未到江南先一笑”的精神,黄庭坚此后的仕宦生涯,并没有预想中的转机,反而一再遭到贬逐。徽宗崇宁年间蔡京擅权,严厉打压迫害以司马光、苏轼为首的“元祐党人”,崇宁元年(1102)设立120人的“元祐党人碑”,崇宁三年(1104)更设立309人的“元祐党籍碑”,将一些并不属于元祐旧党而与他不和的人也列入其中。黄庭坚写这首诗之后不久的六月,受命知太平州,仅九日而被免。九月,被列入“元祐党人碑”。崇宁二年(1103)三月,因执政赵挺之诬蔑他的《荆南承天院记》幸灾谤国,黄庭坚被放到宜州羁管,崇宁四年(1105)末病逝于宜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