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北京东拓南扩视域下廊坊承接产业转移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北京东拓南扩视域下廊坊承接产业转移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由于人口及交通等因素的影响,北京城市建设开始东拓南扩,随之兴起产业转移。廊坊处于京津长廊中间位置,承接北京产业转移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廊坊市应认真分析并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进而促进区域经济整体发展繁荣。

关键词:北京东拓南扩;产业转移;产业结构;区域经济

在北京东拓南扩和产业转移规律的影响下,北京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也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处在京津之间的廊坊一方面应适时把握北京产业转移带来的机遇,使自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另一方面也要正确对待承接北京产业转移过程中的挑战,不断提升自身实力,以使自身产业更新与北京产业转移有机结合,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一、北京城市建设东拓南扩中的产业转移

近年来,北京城市人口规模呈现快速膨胀趋势,巨大的人口规模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北京环境资源的承载极限,北京城市建设向外扩展已成为必然趋势。《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明确提出:北京城市建设重点要从市区向远郊区转移,市区建设要从外延扩展向调整改造转移。而根据北京所处的地理状况及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前景,这种建设转移应是东拓南扩。北京市市委书记刘淇就明确表示,北京新城建设的重心将向通州倾斜,“集中力量聚焦通州,尽快形成与首都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化国际新城。”[1]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维新也提出:北京市应该向南面、东南面发展倾斜。“北京市发展方略是两轴-两带-多中心,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北京市应该向南发展,以向天津滨海新区等靠近。”[2]从实际建设情况来看,目前北京城南地区已开通2号线、4号线、5号线等3条线路,力争建成通车7条轨道交通线。同时,北京地铁向河北延伸1100公里方案上报国务院,向河北延伸的地铁主要在东部和南部地区。[3]

在北京城市建设空间上东拓南扩的同时,其产业也进入了区域转移的阶段。从世界上大城市发展过程及发展经验看,大城市不可能在一片落后的区域内独立存在,都有广大的腹地来支撑,并形成产业功能梯次配合。而且根据产业转移理论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发达区域的部分企业顺应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通过跨区域的直接投资或间接投资,把部分企业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区域进行,从而在产业分布上表现出该产业由发达区域向发展中区域转移的趋向。因此不可避免的,北京的产业必然会随着北京城市建设的东拓南扩出现溢出效应而出现转移,特别是北京的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工业、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和航空航天等产业,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会出现比较明显的转移特征。同时北京部分产业向城市发展新区和京津冀产业协作区转移,也能引导劳动者就近就地实现就业,这些对于解决北京人口和交通等问题会有巨大的积极意义,同时也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于这一点,中新社记者闫晓虹在《北京地区将成为中国产业第三次转移浪潮聚集地》就曾指出,中国目前正经历着第三波产业转移浪潮,大北京地区将是产业第三次转移浪潮的聚集地。[4]

二、廊坊承接北京产业转移具有的优势及面临的挑战

廊坊承接北京产业转移的优势首先在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廊坊地处京津之间,距北京60公里,依托北京这个中心城市,人才和科研体系高度密集,交通网带发达便捷,消费市场也颇为庞大,享有“京津走廊明珠”和“联京津之廊、环渤海之坊”等美誉。同时,相对于北京,廊坊在员工工资、保险、房租、物业、餐饮、住宿等有着非常明显的成本优势,可以为客户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其次,产业政策方面。廊坊目前的产业政策越来越明确,出台的政策非常密集,政策辐射的范围也非常广,行业和区域重点非常明确。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金属制品、木材加工、家具制造、食品加工与制造、会展旅游产业和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这些产业与北京正在发展和转移的产业有诸多相似之处,为承接北京产业转移做了充分的技术和物质准备,特别是富士康、三星等大企业在廊坊开发区建立有生产基地,华为、江夏控股、新奥、华夏幸福基业等在这里建有总部或区域总部,总部经济聚集,可直接与北京的产业实现对接。再次,人文环境方面。近几年来,廊坊市极其注重自然生态建设,着力打造绿色经济,努力创造和繁荣现代文化,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大力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全力打造以廊坊精神为精髓,以龙凤文化为特色的廊坊文化,对文化产业进行总体设计、规划布局,初步形成了“三大文化产业聚集区”,“五大文化产业园区”,为承接北京产业转移打下了深厚的人文基础。

但是,廊坊在承接北京产业转移过程中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首先,区域政府间政策规划不容易达成一致。廊坊虽然处于京津之间,与京津具有密切的联系,属于同一经济区域,但它毕竟隶属于河北省,在与京津产业政策制定方面仍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产业规划也不在一个体系,即使目前首都经济圈的发展建设已经纳入了国家“十二五”规划,廊坊市政府也提出了与“北京同城发展”的目标,今后的发展也仍会遇到很多的问题,需要北京市政府与河北省政府、廊坊市政府协调一致,共同规划京津冀发展,将这些城市发展形成一个整体,以实现廊坊顺利承接北京的产业转移。其次,廊坊能否有机遇承接北京的产业转移。从目前北京发展的情况来看,虽然北京城市建设的东拓南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但北京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尚未开始,仅仅是一种趋势。即使北京存在大规模的产业转移,但廊坊能否承接上北京产业转移也是一个问题。河北省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所长颜廷标就谈到,北京产业必然要向周边扩散,但是河北环首都地区和北京的郊县是完全竞争关系,距离、成本等都相差不多。[5]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产业从市区往外转移,北京市也会优先考虑自己的郊县。就算企业愿意转移出去,北京市也可以通过一些产业政策把河北的低成本优势抹平,或者不给转出去的企业承担一些社会功能。再次,廊坊对待北京转移的产业的态度。按照产业转移理论,高端城市转移出去的产业必定是本城市落后淘汰或者不需要的产业。比如20世纪60年代,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先是纺织、食品工业等劳动密性产业向其他国家转移,后来是钢铁、造船、化工、汽车、家用电器等也向其他国家转移,这些产业类型多属传统的加工贸易和一般商品制造产业,处于产业价值链和商品链中的低端。而当前廊坊市的城市发展目标是与“北京同城发展”,要建设生态型的宜居城市,因此面对北京向外转移的产业,比如那些对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的无法承继、依赖资源开发、高消耗和高污染的产业等,廊坊市也就面对着能否承接的选择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