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农村初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尝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农村初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尝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国当前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努力探索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和责任,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之一。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青年学生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希望,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及早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思想政治课教师更应首当其冲,肩负起这个重任。

【关键词】 创新 政治 教学 能力

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这就迫切需要大批的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又需要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历史使命和重任。政治教育在新世纪的竞争中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政治教学是提升学生思想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本人通过对十几年的思想政治教学经验的总结,得出以下几点粗浅的认识:

 1.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提高自我

 培养创新人才的前提是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长期以来,由于农村初中受环境条件的限制,很多政治教师上课基本上是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教条条,背条条,单调空洞的说教,“满堂”的灌输。在这种旧的政治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育的主宰,通篇说教,在课堂上以灌输知识为主,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其结果是束缚了学生的思想,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显然这种观念远远落后于时代。教学中我们必须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提高自我。

首先、教师要树立新的观念,课堂教学中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自主探索、训练过程中,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尝试去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和能力,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认识,进而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认识能力。新课程标准下,教师仍是知识传授的主要角色,但不再是惟一角色,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是主体,教师应由重师教向重发展转变,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心理素质与发散思维能力,把教学活动真正变成活跃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创新的过程。

其次、教师要加强课堂导学作用,就要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提高自身素质。时代在前进,知识在迅猛发展,面对新事物、新知识,孩子们走在很多教师 的前面,如果不及时更新知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将大打折扣,因此教师的“充电”和“补氧”是提高教学质量,培育创新人才的迫切要求,作为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努力学习新知识,丰富和提高自己,这样才能以渊博的知识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为学生打开智慧之们,引导学生不断思索创造,使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产生兴趣。

 2.提出问题、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 教育学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要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问题。”任何发明、创造、改革无不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创新意识来自质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会产生创新的冲动。教学实际上就是设疑、质疑、释疑的过程,因此教师教学就要善于设疑、巧于设疑,激发学生求知欲,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教师提出问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 2.1 教师提出的问题应具有层次性,新颖性

 教学中,我们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不同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回答,提出的问题应使学生具有“跳一跳摘到桃”的状况,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培养其发散思维。同样的问题问得新颖奇特,学生较感兴趣,也能调动其积极。例如:在学习什么是公平时,我把问题设计为:公平就是平均吗?学生们马上就讨论起来。

 2.2 教师结合教材多设计一些与现实紧密相连的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

 具有发散性思维的问题。一方面学生能真切感捂到所学知识就隐藏在自己的生活中。另一方面也感到所学知识有用武之地,可以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例如:我在上《法律就在身边》这课时,为让学生能真切感捂到所学知识就隐藏在自己的生活中,我设计了以下问题:张某自己开了一家公司,由于办公地方离家很远,方便面就成了他的家常便饭。2009年8月7日,张某从超市买了一箱用一次性发泡塑料作包装的碗装方便面回来。刚好他的一个朋友找到他,看到他还在吃这种方便面,就说:“你怎么还吃这种方便面?这个盒子高温下会产生一些有毒物质。”张某听了朋友的话很吃惊:因为不仅仅是自己爱吃这种方便面,他的儿子也爱吃这种方便面。于是,他决定查个明白。他得知当温度达到65度以上时,碗装方便面的有害物质就会渗入食品中,会对人的肝脏、肾脏、中枢神经造成损害。他还查到:国家经贸委1999年就已下令,在2000年底淘汰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于是张某一纸诉状把超市告上法庭,要求停止销售这种碗装方便面,并赔偿58.5元,并将厂家作为第二被告,要求停止生产用一次性发泡塑料作为外包装的方便面。

 2.3 教师还要注意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

 对问题不要轻易下结论,特别是一些比较难的问题,学生答不出来,有的教师怕耽误时间,就包办代替,这是错误的。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不妨作适当提示,哪怕学生答得只言片语,都要诱导鼓励他们。这使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成功的快乐,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 3.发扬民主、鼓励求异、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 给学生营造一个开放、民主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要放弃师道独尊的架子,把自己作为普通的一员,融入学生之中,与学生做朋友式的交流,尊重和赏识学生的独到见解,善于赞扬学生,让每一个学生有一个美好的心境。特别是对学生的一些“异想天开”和“奇谈怪论”不要轻易否定,而要认真倾听,这样学生才“敢想、敢问、敢说、敢创”,学习的兴趣才得以增强,思路才更加活跃,回答问题就更加积极,综合能力才会得以提高。疑问是创造的先导,只有当人们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时,人们的思维才能活跃起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乃进。在政治教学中,一方面教师不断提出富有新意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做出富有创意的答案,另一方面教师应利用丰富新鲜的事例或书中栏目提示,激发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或发表自己的见解,相互讨论,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脑筋动起来,思维活跃起来。例如八年级政治教材中对一般违法行为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只讲到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违法行为要受到行政制裁,而没有讲对违宪行为如何处理。我们在学习这一内容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提出:“违宪行为是不是一般违法行为?它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等问题,这就是一种大胆质疑。只有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才能为解决问题打下基础,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 4.运用成功的体验,让学生不断创新

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成功体验,给学生提供充分表现自己创造才能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并通过这种体验激发其继续探索创新的欲望,以争取更大的成功。例如:教学中,每一节政治课我们都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不同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回答,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他们继续探索创新的欲望。

 5.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格局,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录音、投影、电视、录相、电子网络等引入课堂。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直观、生动、情境性强等特点,能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能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创设让学生思维层层展开、步步深入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特别是现代网络的高速发展,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例如:在七年级政治下册“集体力量大”这一课教学中,讲述“团结就是力量”这个问题时,我利用影碟机播放了一首MTV《团结就是力量》。明晰的画面、铿锵的节奏、气势磅礴的主题,加深了同学们对课文知识结构的理解,同时在雄浑的音乐意境中领略手手相连、心心相映的崇高美。在教八年级法律常识时,我建议学生多看“今日说法”、“焦点访谈”等电视节目,有时通过网络把“今日说法”节目下载下来,拿到课堂上作为案例与学生一同分析、探讨,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体验中培养创新的能力。

总之,创新并不神秘。陶行之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创设情境,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大胆地想,尽情地说,勇敢地问,那么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能就会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