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素材运用失当之“原样照搬,不加剪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素材运用失当之“原样照搬,不加剪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导语】

有较多同学在写作时,将手中所掌握的素材不加区分,不加选择、提炼,不加任何剪裁,就原样照搬到自己的文章中,这样做的结果是,材料杂乱粗糙、臃肿不堪,遮掩了关键信息的表达。因此,写作时,选好材料之后,应该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和提高表达力的需要进行巧妙剪裁,避免文章事无巨细,详略不分,主题淹没,拉杂无序。还有些同学图省事,不动脑筋,照搬照抄作文材料,或者是干脆将平时见到过的作文素材直接放到新的文章中来,又或者把自己平时写过的文章,不论其是否与考试话题相切合,一概拿来使用,结果,很好的材料因运用不当而被埋没。

【技法指导】

考场作文要规避“原样照搬,不加剪裁”的误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思想重视。解决思想问题,提高思想意识。“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只有意识先行,积累素材的行动才能紧跟其上,否则仅靠几则陈旧俗常的素材是写不出文质兼美的好文章来的。

(2)审清意图。明确命题人所给材料的用意,不能将其作为文章的素材照搬照抄,而应该对其加以浓缩或概括,进行合理的运用。如果使用其他素材,必须对其进行整体剪裁,注意适当地加工和提炼。

(3)切准角度。在写作时要加强思考,选准切入角度。素材的使用是为了更好地阐释文章的主题观点,因此在表述素材时要注意运用角度,要保持素材与主题观点一致,使素材运用更具针对性。

【片段展示一】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在小的时候是班里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老师都对他无可奈何,甚至怀疑他的智商。可正是这个被老师认为是低能儿的学生在以后的日子里将人类带入了一个全新的电器时代,开创了人类的新局面。当他发明电灯时,不正是那种坚定不移的精神支撑着他吗?虽然从小被认为是智力有问题,可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他却通过自己的发明为自己的人生做了诠释。所以,冠军也曾输在起跑线上,但是他们能够为了这种差异而选择更加努力地改进。

(《冠军,曾输在起跑线上》)

【诊断分析】

以上这个片段在素材使用方面比较混乱,未对素材进行概括加工,以致材料所反映的问题与观点达不成一致。在不少同学的作文中,总是那么几则常见素材调换着用,中国的如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苏轼等,外国的如贝多芬、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等,不管什么文体的文章,也不管文章的观点主旨,总之,写作时一律照搬,大有“放之四海而皆准”之意。这样做很容易导致“文不对题”或者“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升格展示】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在小的时候是班里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老师都对他无可奈何,甚至怀疑他的智商。但爱迪生没有自卑,更没有消沉与放弃,而是更加刻苦努力,顽强拼搏,积极发明创造。正是这个被老师认为是低能儿的学生在以后的日子里将人类带入了一个全新的电器时代,开创了人类的新局面。他是“电灯之父”,他是发明领域无可争议的冠军,但有谁知道,他也曾经输在所谓的“起跑线”上。所以,我们在成绩暂时有困难时,不要气馁,更不要停止前进的脚步。人生道路漫长,最后的输赢并不取决于最初的“起跑线”。

(《冠军,曾输在起跑线上》)

【升格借鉴】

以上这个片段将“爱迪生幼年学习输在同龄人的起跑线上”的素材运用角度与主题观点保持一致,证明小时候的学习成绩差并不一定就意味着以后的成就小,最后的输赢并不取决于最初的“起跑线”。作为论据的素材经过加工取舍,运用角度恰当,从而使论证具有说服力。

【片段展示二】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中国古代史上六大盛世之一“贞观之治”便出现在唐太宗统治时期。那时人民安居乐业,社会井然有序,对外交往盛极一时,各国纷纷来唐朝拜,何等繁盛!唐代的发达与唐太宗的善于纳谏分不开,而当时的大臣魏征却以善于进谏著称。

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征:“历史上的君主,为什么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魏征说:“广开言路就明智,只听片面之词就昏庸。”唐太宗在能臣魏征死后,曾经感慨:“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任何人都必须与他人接触、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需要他人来充当一面能够警示或者反映我们自身不足的镜子。

以人为镜,我们可以以一些伟大的或是身边比自己优秀的人为镜,比如我们可以贝多芬为镜。贝多芬是德国作曲家、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是“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的伟大音乐家。他创作的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由此被尊为“乐圣”。贝多芬一生坎坷,因为听力有问题,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是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他依然坚守“自由、平等、博爱”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而奋臂呐喊,创作了不朽的名作《第九交响曲》。他的作品受18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屈服。”正是这坚强的意志使他创作了《命运交响曲》《月光曲》等不朽佳作。以他为镜,我们可以从他身上感悟到顽强的意志和永不服输的精神。

(《以人为镜》)

【诊断分析】

选段中唐太宗和贝多芬的素材有照搬照抄的嫌疑,作者未加任何剪裁,材料杂乱臃肿,没有概括和提炼,指向性不够明确,无法有力地论证观点。同时,这两则素材的运用只流于将内容叙述完整,未能较好地融入前后的语境之中,表现出两相分离的特点。因此,素材运用效果差,没有说服力,需要修改完善。

【升格展示】

唐太宗在能臣魏征死后,曾经感慨:“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任何人都必须与他人接触、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需要他人来充当一面能够警示或者反映我们自身不足的镜子。

以人为镜,我们可以一些伟大的或是身边比自己优秀的人为镜,比如我们可以贝多芬为镜。贝多芬富有才华与创作热情,但身体却一直不好,甚至还失去了听觉,这对一个音乐家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但他没有放弃,仍旧坚持创作。“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屈服。”正是这坚强的意志使他创作了《命运交响曲》《月光曲》等不朽佳作。以他为镜,我们可以从他身上感悟到顽强的意志和永不服输的精神。

(《以人为镜》)

【升格借鉴】

升格后的文章片段,作者对所运用的素材进行了取舍,并进行了必要的提炼加工,内容集中在唐太宗的“以人为镜”上,取其一点进行分析,并有效地融入自己的论述语境中。贝多芬的素材则突出其坚忍不拔的精神实质,强调其对人的警示意义。因此,修改后的文章片段,素材的运用紧紧围绕“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主题展开,内容集中,简洁凝练,叙议结合,富有针对性,指向明确,素材运用效果好,使文章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