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淡幼儿集体教学活动中的课堂评价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淡幼儿集体教学活动中的课堂评价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评价作为一种价值判断活动,对教育教学具有监控、反馈和调节的功能。在教学评价改革过程中,人们更多地将目光关注在宏观层面,注重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进行,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微观层面,即教师运用多种评价策略对集体教学活动进行的课堂评价。

幼儿集体教学活动中,课堂评价要实现的,不仅是教师对幼儿的回答作出正误判断,更重要的是充分挖掘幼儿学习的兴趣及潜力,不断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这对整个教育改革的成败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不能及时地、恰如其分地、自如地对幼儿进行有效评价,课堂评价出现单一性、盲目性、过度化等问题。例如,教师对不同孩子、不同回答都一律使用“你真棒”来作肯定评价,或教师偏爱某几个孩子或某项教学活动,作过度评价。再如,本来要让孩子们根据动物特性表演《颠倒歌》,出现男孩们兴奋得扑倒在一起的课堂意外时,教师竟评价说:“看,男孩子看到猫都冲上去了!”致使女孩们表演时也出现了类似的混乱。如何避免这种现象,让集体教学活动评价变得灵活多样而有效?笔者认为,教师应树立“即时、多元、互动、导向性、个性化”的评价观念,针对不同目标、不同幼儿,采用肯定、追问、质疑等多种评价策略,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针对不同目标灵活运用多种评价策略

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在实施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树立目标意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会忽视了目标,尤其是幼儿的回答或表现远离预设时,会被幼儿牵着走。目标的达成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有效性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也要为教学目标服务。

在围绕预设实现目标时,评价要找准评价点,使评价呈现递进性,找到肯定评价与否定评价的支点。在出现意外情况时,教师要运用以随机调控生成点为主的评价适时调整教学目标及教学程序。在以培养幼儿能力、情感、态度为主要目标时,教师要适时运用夸大评价、迂回评价、导向评价等方法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在以培养幼儿创造性为主要目标时,教师要适时提供幼儿想象的线索和依据。

1.围绕预设实现教学目标

(1)找准评价点

这是指针对幼儿的回答,教师引导幼儿围绕目标进行思考与表达。

案例:语言活动“彩色兔”

活动目标:喜欢丰富的色彩,感受色彩的美。大胆地猜想故事情节,并能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提高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片段记录

提问:小兔们想让自己的衣服变得更漂亮,有什么办法?

调整前

幼:画上花纹。

师:嗯,这是一个好办法。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肯定、拓展策略)

幼:涂上颜料。

师:真不错,就像我们画画一样。(肯定、提升策略)

调整后

幼:可以画上图案。

师:嗯!画些什么图案?是什么颜色的?(肯定、追问策略)

幼儿回答踊跃:画红红的苹果、黄黄的香蕉……

师:说得真完整!除了各种颜色的水果,还可以画什么?(肯定、拓展策略)

……

师:除了用油画棒画,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提炼、拓展策略)

针对幼儿类似的回答,尽管策略相似,但教师的评价点不同,幼儿的思维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调整前,教师把评价点落实在“方法的多样性”上,使幼儿的回答都简单地偏向到方法的寻求上,偏离了语言活动的目标。而调整后,教师的评价指向色彩运用的内容上,使幼儿的思考都指向事物的色彩,为语言活动句式的表达、色彩的感知与表达提供了中介。

(2)呈现评价的递进性

思维是层层递进的过程,评价目的就是在此过程中推动幼儿的思维进程,让幼儿的思维围绕目标一步步前进,同时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激励幼儿向更深一层探究。这样的评价才是有价值、能为教学目标服务的评价。

案例:故事教学“小老鼠和落叶”

目标之一:学习运用正确的动词讲述小老鼠是怎样清扫落叶的。

片段记录:在教师讲完小老鼠清扫落叶的情节后,有一个提问――小老鼠是怎样清扫落叶的呢?幼儿争先恐后地进行了回答。

幼:放在头顶上。

师:故事里用了一个好听的词,表示放在头顶上的动作,它是什么?(追问策略)

幼:是“顶”。

师:你听得真仔细!能学一学“顶”的动作吗?(肯定、深化策略)

幼儿表演“顶”的动作,有个别幼儿没有用正确的动作表现。

师:你们什么时候也这样“顶”着运过东西?(拓展策略)

幼:顶沙包、顶报纸……

在学习了小老鼠运树叶的方法后,让幼儿创造性地想象其他运树叶的方法。

幼:把树叶装在自行车上。

师:装在车上怎么运呢?(追问策略)

幼1:用一根绳子拉。

幼2:还可以在车子后面推。

在活动中,教师较多地运用了追问、深化、拓展等评价策略,让幼儿逐步丰富了动词,并对动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3)找到肯定评价与否定评价的支点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活上两个月。”可见肯定性评价的激励作用之大。教师恰当的表扬,是激励幼儿进步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的评价语言,把否定性评价转化为肯定性评价。

案例:语言活动“狐狸孵蛋”

环节小目标:引导幼儿猜测角色间的对话,并进行表演。

师:狐狸看到蛋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幼:会吃。

师:哦,狐狸很馋,可能会说:“我要吃了美味的蛋!”

在这一教学中,幼儿的回答显然没有达到教师的要求,但教师并没有直接给予否定,而是先进行提炼,再通过引导性评价,修正幼儿的回答,用狐狸的话进行回应。这一方面保护了幼儿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为其他幼儿提供了一个正面的范例,引导幼儿用角色语言进行回答。

2.出现教学意外,随机调控生成点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由于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存在,因此,总会有许多或显性或隐性的生成点出现,面对这些生成点,教师该如何评价呢?

(1)通过评价适时调整教学目标

当生成点具有较大的教育价值,或出现的意外情况让预设的教学目标难以达成时,教师可以及时地调整教学目标,或调整某一环节的教学目标。

案例:探究活动“可爱的小螃蟹”

预设目标:观察螃蟹爬的方法,并探索如何让螃蟹爬得快。

调整目标:探索如何保护好自己的小螃蟹,培养责任意识。

生成点描述:当幼儿观察螃蟹爬时,许多螃蟹被幼儿饲养多日后,变得不太灵活,不太愿意爬动。而另一些小螃蟹却因为场地中有许多缝隙或周围的网破损等原因,都逃走了,场面一度混乱。于是,教师马上调整教学目标,让幼儿讨论如何才能照管好自己的小螃蟹,并根据情况让幼儿找找哪些地方很危险等。幼儿由于有了丰富的经验,讨论很踊跃,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幼儿都体现出了很强的责任意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又及时地观察与捕捉了幼儿的闪光点,并进行肯定性评价,进一步激励了幼儿。

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给了幼儿更大的空间,体现了以幼儿为本的理念,让幼儿更自由、全面的发展。

(2)通过评价及时拓展教学内容

有时,生成点能帮助幼儿进行更深入的探索,让目标更细化、深入。这时,教师可以及时地拓展教学内容,更好地为目标服务。

案例:小班科学活动“叮叮当”

预设程序:教师预设了“发声”“辨声”“猜声”3个环节,在“辨声”环节中,教师事先在铁罐里放入了米、纸团、回形针3种差异较大的材料,摇动铁罐,让幼儿感知声音的不同。接着将3种材料在幼儿的注视下一一放入铁罐摇动,了解3种材料发出了怎样不同的声音。再让幼儿说出第一次听的罐子里装的是什么。然后转入“猜声”环节。

生成点描述:这时一个小朋友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把石头也放进去听听。”(前几天活动时大家收集了很多石头)。

调整策略:教师愣了一下后马上作出反应:“好,我们一起听听石头会发出怎样的声音。”

(3)通过评价引发幼儿商讨尝试

教学活动中,幼儿经常会出现不同的意见与想法,而当这些见解可以促进其他幼儿的自主学习时,教师可以对幼儿提出的异议不给直接的答案,而是提供机会让幼儿自己来尝试,以此辨别哪个是正确的答案。

案例:大班音乐“小小交通警”

片段记录

理解歌词后,教师问:对歌词还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幼:为什么要用绿灯“亮”,不用绿灯“闪”呢?两个为什么不一样?(歌词的第一句是“红灯闪快停下,绿灯亮请出发”)

师:这两个字是同一个意思,都可以用。那我们试试,两个地方都用“闪”好听,还是一个用“闪”、另一个用“亮”好听呢?

3.以培养幼儿能力、情感、态度为主要目标时

针对幼儿的能力水平及情感态度,教师要正确地进行分析、归因,根据形成的原因进行正确的评价。

(1)夸大评价,增强自信心

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不浓,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自己自信心不足。根据这样的情况,教师要强化正面的引导与评价,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必要时可以夸大评价。

案例:音乐活动“小蚂蚁”

片段描述:妍妍是班内比较内向、敏感的幼儿。音乐活动时,一直在听别人唱,自己却不唱。于是教师鼓励她:“妍妍唱歌最好听了,唱给大家听听,好吗?”听到教师的表扬,她虽然没有表现得很明显,但还是能从她脸上看到她内心的喜悦。接下去的一遍,她的嘴巴在动了,但声音很轻,轻得几乎让人听不见。但唱完后,教师还是表扬了她:“我听到妍妍好听的歌声了,唱得真好,大家要向妍妍学习哦。”这次妍妍的脸上露出了淡淡的笑容。在后面的演唱中,她的声音越来越响亮了。最后教师奖励了她一颗五角星,她神气地贴在评价墙的小皇冠上。

案例中,看似是对幼儿演唱要求的评价,但实际上通过不断的肯定性评价(语言、奖励制度、体态语等),促进了幼儿自信心的建立,也有利于幼儿自我概念的形成。

(2)导向评价,消除畏难情绪

幼儿具有畏难情绪,也会影响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也不利于幼儿新本领、新知识的学习。

案例:美工活动“盒子小车”

片段描述:星星是个调皮的男孩子,做事没有耐心。当看见教师在示范制作盒子小车时,他很感兴趣,但操作时却只看别人,自己迟迟不动手。教师观察后引导:“星星,你刚才学得可认真啦,一定也想做一个吧?”“我不会”,他小声地说。“你没试怎么就知道不会呢?”“我做不好的。”“你很聪明的,只要动动脑筋一会儿就会做好的。”教师继续鼓励他:“来,我们一块儿做吧!”他跟着教师坐了下来。“你想做什么?”教师继续问。他想了想说:“做辆卡车吧!”“好,但用怎样的盒子呢?”“这个行吗?”“行!你真能干,你再想想卡车是怎样的,做好了帮我运东西,好吗?”“好的。”“要运东西得有什么呢?”“车斗”……在教师细致的具有导向性的评价引导中,星星耐心地做了起来。

当幼儿具有畏难情绪时,教师要先以肯定评价为主,从表面上消除畏难情绪,再运用导向性的评价,让幼儿明确操作的方法与要求,从内心消除畏难情绪。

(3)迂回评价,体验成功

评价不是为了评定一个幼儿在群体中的位置,而是为了让幼儿在自己的基础上有实实在在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多运用发展性评价,采用迂回策略,让幼儿看到自己的进步。同时针对能力发展慢的幼儿,可以适当降低要求,让其体验更多的成功。

案例:美工活动“装饰信纸”

片段描述:豆豆平时的绘画能力较弱。装饰信封的活动中,连续几次都装饰得乱七八糟。教师观察后说:“你今天画得很认真!其实你很聪明,要是认真地听,一定能装饰得很漂亮的。”接着教师又展示了几张装饰好的信封,并和她一起进行装饰。

在活动中,教师没有直接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而是从幼儿的态度进行评价,鼓励幼儿掌握学习的方法,同时通过教师协助、观察范画等方法,降低难度及评价的标准,让幼儿更多地体验成功的快乐。

4.以培养幼儿创造性为主要目标时

创新是民族之魂。创新精神是未来人才培养最重要的素养之一。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幼儿创造性能力的发展。

(1)通过提炼、拓展评价,为想象提供线索

案例:语言活动“狐狸孵蛋”

师:狐狸会用什么方法孵蛋呢?

幼:请鸭子帮忙孵蛋。

师:请个会孵蛋的妈妈帮忙。(模糊策略。不清楚鸭会不会孵蛋,展开讨论又不适宜。于是运用这样的回应避开科学性方面的内容。)

幼:埋起来。

师:谁也这样孵蛋?(追问、拓展策略。唤起幼儿的相关知识经验。)

幼:放在太阳下晒晒。

师:孵蛋要有一定的温度。(提炼策略。明确孵蛋的条件,对幼儿的猜测有一定的方向性引导作用。)

(2)通过追问策略,明确想象的依据

案例:绘画活动“香香的南瓜”

片段描述与分析

幼:这个南瓜是长长的,圆圆的。

师:对,这个南瓜是椭圆形。像什么呢?(拓展策略。充分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进一步感知形状。)

幼:像个鸡腿。

师:为什么说像鸡腿呢?(追问策略。引导幼儿说出理由。)

幼:一头有点大大的,圆圆的,一头小小的。

师:嗯,你观察得真仔细!(肯定策略。同时出示范画,引导幼儿观察,并鼓励想象。)还像什么?

这一追问与肯定策略的运用,充分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大家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想象。在后面观察瓜瓤时幼儿自发地进行创造性的想象,说像蜘蛛网等。课堂的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许多。

5.以培养良好常规为主的评价

课堂常规的好坏也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学活动中,经常能听到教师对幼儿的常规进行评价。但过度、不适宜的评价反而会影响教学的开展。因此,我们要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评价,尤其是把常规性评价自然渗透在教学过程中。

(1)展现评价语言的玄妙

案例:幼儿绘画姿势的培养

片段描述:教师在指导幼儿绘画时,没有机械地、枯燥地说一些“画画时不要趴在桌上!”“挺起胸,坐端正!”而是轻轻地说:“老师看到有些小朋友的画画姿势很美,他们画出来的画也一定很美。”当时只见许多幼儿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身子。就这样一句充满欣赏和爱意的语言,带给幼儿的激励作用却是巨大的。

(2)体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语言是评价的重要载体,但不是唯一的载体,许多时候,教师可以用一些即时性的小奖品、一些体态语,给幼儿以肯定与引导,让幼儿知道怎么样做是对的,怎么样做是不对的。如,摸摸头,微笑着向幼儿点点头,向幼儿竖起大拇指,拥抱一下幼儿等。让常规评价不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

(3)突显评价时机的自然

有时将常规评价与其他的评价相结合,能显得更加自然。如,幼儿在进行体育游戏时,把常规的评价与方法的介绍结合在一起。或者在评价幼儿游戏获胜时,强调他们取胜的很大原因是因为队伍排整齐了等。

二、针对不同幼儿采用适宜的评价策略

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对不同的幼儿,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思维水平和行为能力,采用肯定、追问、质疑等评价策略,使每个幼儿都能从评价中获得激励。评价力求促进每个幼儿的全面发展,提高幼儿的主体意识与主体行为能力。

1.针对缺乏自信心,思维有序性差的幼儿――强化肯定性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这一类幼儿一般平时表现比较胆小,很少主动参与活动及回答问题。对于这样的幼儿,教师首先要采用肯定的评价策略,肯定他们的努力,使他们建立自信心。再根据情况灵活运用提升、提炼、告知、修正等策略引导幼儿逐步提高思维的有序性。

案例:教学活动“爆玉米花”

片段描述:教师引导幼儿交流了有关玉米的知识后,大家对“胡须”是什么,展开了讨论,但大家都不知道这是什么。这时平时上课不太专心,也不举手的恺恺居然举手了。教师马上对他的大胆表现进行了肯定:“恺恺动脑筋了,还能大胆地举手了,真好!”恺恺在教师的鼓励下大胆地回答:“很多花是不一样的,玉米的花也是不一样的。”教师知道他懂得一些知识,但表达不清楚,于是用追问与修正的策略进行评价:“你觉得这是玉米的花,对吗?”他马上点头。教师又马上进行了肯定性的评价:“嗯,你懂得的知识真多!还能把自己知道的知识大胆地告诉大家!”听到教师的表扬,他开心地笑了。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抓住幼儿的闪光点,进行了充分而具体的肯定性评价,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对自己的表现有了正确的自我评价,让幼儿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同时针对幼儿表达不清,有些混乱的情况,通过评价对幼儿的回答进行了适当的修正,让幼儿感受如何让表达更清晰。

2.针对大胆并善于模仿的幼儿――运用追问评价策略,引导深入思考

这类幼儿善于观察,模仿能力较强,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但往往认识只停留在表面。针对这样的幼儿,教师要尽可能多地运用追问评价策略,引导幼儿进行“为什么”“还可以怎么样”的思考,为后续的探索做好准备。

案例:语言活动“风娃娃”

片段记录:观察图片,讲述小熊是怎么划船的。

幼1较为完整地讲述了一遍。

师:讲得很完整,能不能用进好听的词?

幼2讲述,在“小熊划不动”部分加进了一些渲染,用了好听的词,讲到了划不动的原因。

师:很不错,小熊在划船,没有波浪。把“小熊划不动船”的原因都说出来了。小熊划不动船时是怎样的心情?

幼3完整讲述,在“小熊划不动船”环节加进内心想法的渲染。

在这样的环节中,教师把宽泛的问题细化,层层深入,让幼儿想得更细,同时引导幼儿扩散思维,想得更广。

3.针对思维活跃,具有一定的想象与概括力的幼儿――采用适宜的质疑策略,迫使其开展反思

班中总会有一些幼儿思维活跃、发散性强,又善于表达。在教学活动中,这样的幼儿总是较多地与教师发生互动,但这样的幼儿往往思维的深刻性较弱。对于这样的幼儿,教师首先要运用肯定策略,以赞赏的态度进行评价,鼓励其创造性地发挥。同时对幼儿的思维提出质疑,引导幼儿对自己的想法进行反思,提高思维的深入性。

案例:语言活动“狐狸孵蛋”

片段记录

对故事有了完整的了解后,师问:现在你觉得这是一只怎么样的狐狸?

幼:又好又坏。

师:为什么?怎么会又好又坏呢?

根据幼儿及教学的情况,教师及时地采用质疑及追问的策略,引导幼儿对自己的猜想进行反思,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同时也让教师进一步地了解幼儿的想法,以便作出更适宜的评价。

(作者单位:浙江省海宁市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中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