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芯片推动“大”通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芯片推动“大”通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清华大学曾烈光教授提出了两大技术极性另判法PCM编码技术和模型法码速调整技术。前者很好地解决了国际上PCM编码小信号信噪比技术难题,被运用于我国PCM终端机产业;后者顺利解决了国际上建议研究解决的减小正/零/负码速调整抖动问题,并成功运用于我国数字微波接力军事通信系统,而他也作为该项目第一完成人荣获198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对于致力于通信产业发展的他来说,取得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重大科技进展固然重要,但产业化道路上的国际竞争力却更牵动他的心。如何才能把系统的研究成果、把先进的发明专利技术真正转化成强大的生产力呢?曾烈光把目光瞄向了集成电路技术――如果能够利用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把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专利发明集成在一个芯片中会如何呢?

1985年,曾烈光提出并研制成功分离塞入比减小正码速调整抖动技术。该技术的出现,可将正码速调整抖动由国际上的20%减小到3%以下,很好地解决了国际电信联盟建议研究的减小正码速调整抖动问题,具有国际领先水平,有很大应用前景。

1988年,通过与日本FUJITSU公司的合作,他们克服了商务渠道,经费、巴黎统筹委员会限制、技术交互等各方面的障碍,终于成功开发了自主设计。包含正码速调整减小抖动专利技术的大规模数字复接芯片THMT001A和THMR001。这一产品极具开创性意义,一举占据了三个“第一”――我国第一片自主设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得到大规模生产应用的大规模通信专用集成电路;我国第一片国内自主设计、国外加工生产的大规模专用集成电路集成电路设计作为独立产业发展新思路下成功开发得到大规模应用的第一片超大规模通信专用集成电路。

为了推动THMT001A和THMR001在国内光通信产业的应用,1989年,清华大学建立了北京华环公司,产值数亿元,以这两款芯片开发的单板复接器也被评为中关村拳头产品并获得北京市新技术产品奖。而应用该芯片的企业基本覆盖了当时原邮电部和电子部所属的主要相关企业及研究所,相应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电信。军事及专用系统。1 990年,正码速调整减小抖动专利技术被评为我国“七五”期间十大电子科技成果之一,曾烈光也以第一完成人的身份获得该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993年,他又荣获首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

上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概念被提出,光同步数字系列(SDH)也作为信息高速公路的核心技术之一成为研究热点。此时,曾烈光凭借统计预测时钟恢复专利技术解决了SDH中的指针泄漏这一国际著名难题,大大减低了SDH指针调整引入的抖动和漂移,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此基础上,他又率团队在国际上首先开发出SDH21路E1映射芯片MX21E1-3,随即开发出SDH开销处理片MXH0155-2、SDH指针下泄片MXTULP-5、SDH交叉连接片MXDC8X8-4等系列SDH专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并在大唐电信等数十家企业获得大批量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2年,因为“统计预测时钟恢复技术及其专用芯片及系统”,曾烈光又一次捧回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的荣誉。2004年,该成果又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相关博士论文入选当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30多年弹指过,为了通信产业的发展,曾烈光奔波如斯,在科研路上留下了坚实的脚印。进入本世纪以来,他和他的团队一方面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863”计划资助下进行片上系统(soc)和片上网络(Noc)技术的理论研究,一方面通过国际合作开发了基于SoC的超大规模系统级的多业务传送平台芯片MXEOS8--6。新的历史条件和技术背景下,他还将在系统发明专利与核心芯片技术结合以推动通信产业发展之路上继续探索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