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第七节 事理说明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第七节 事理说明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美文鉴赏

[鉴赏导航]

事理说明文是说明文的一种。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特别是在科学研究中,常常不满足于对事物表象的认识,而要进一步探究其中的原委,这就需要作事理性的说明。这类文章通过阐述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来让人领会其精神实质,从而对事物了然于胸。也就是说,事理说明文主要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一篇好的事理说明文往往具有以下特点:

1.揭示本质,彰显科学。说明文都是以一定的科学依据为基础的,说明时不可以信口开河,一定要根据事物的科学性来揭示其本质。

2.条分缕析,严密可信。揭示事物的事理时,需要一定的推理过程,这里的推理一定要严密,否则会漏洞百出,使文章的说明失去可信性。

3.方法多样,富有趣味。由于说明文文体的特点,文章语言较枯燥。所以,说明的语言要做到准确、简练、生动、活泼、富有文采,以增强文章的形象性和趣味性。

美文一

今天你“低碳”了吗

戎戒

盘点2009年的关键词,“低碳”无疑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之一。“低碳经济”“碳交易”“碳汇”等概念正日益进入公众的生活。

所谓低碳,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其实就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实现“低碳生活”最根本的因素是人。每个公民都应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改变自己固有的生活习惯,做一名“低碳生活”的践行者,并落实到吃、穿、用、住、行等各个消费领域。

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社会责任。一个人节约一度电、一杯水,意义可能并不显见,但是,人人都自觉践行,汇聚起来,其效益就不可低估。以去年夏季提倡的调高空调温度为例,据测算,当空调从24℃提高到26℃。仅北京就可以节约4亿度以上的耗电量,减排二氧化碳35万吨。单纯的数字只能说明集腋成裘的效益,广泛的宣传发动则会激发公众环保意识的觉醒。回顾2009年“为地球熄灯一小时”的活动,我国民众表现出空前的关注与支持。在2009年3月28日晚20∶30-21∶30,诸多夜景工程绚烂的灯光瞬间熄灭,突然的漆黑与静谧却更让人感到美丽与震撼,也展示出广大民众对节能减排、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无声的支持的态度。也许这一活动所节约的能源无法精确统计,但由此而产生的宣传示范效应却远远大于单纯的数字所体现出来的意义。

低碳生活是一种观念引领,也是一种自觉行动。比如,鼓励“公交优先”,推广示范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少开私家车,完善试点城区自行车租借服务体系;编制“低碳生活家庭行为手册”。不仅告诉人们,你可以为低碳做些什么,还告诉人们,你可以怎么做。中国人自古就有勤奋节俭的优良品质,只要稍加引导就会形成一种文化的自觉,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对地球家园的关心与爱护实际上是对人类自身的关心与爱护,这正是低碳生活的价值所在。

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习惯,也是一种环保理念。当下我们不妨先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08年对个人采取“低碳生活方式”提出的7项小建议做起――使用传统的发条式闹钟替代电子钟,每天可减少大约48克的碳排放量;使用传统牙刷替代电动牙刷,每天可减少48克的碳排放量;把在电动跑步机上45分钟的锻炼改为到附近公园慢跑,可减少将近l000克的碳排放量;去8公里以外的地方,乘坐轨道公交比乘汽车可减少l700克的碳排放量;不用洗衣机甩干衣服,可减少2300克的碳排放量。低碳生活不仅能够精确计算出人们生活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而且能够以自己生活细节的改变来证明:气候变化不只是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更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问题。

(选自《科学与文化》2010年第3期)

赏析

“今天你‘低碳’了吗”,以问句作为文章标题十分别致,吸引读者阅读。文章倡导我们做一名“低碳生活”的践行者,以个人生活细节的改变来证明:气候变化与每个人息息相关。这篇文章关注生活、关注环保,选材新颖;条理清楚,层次清晰,把低碳环保的理念落实到衣、食、住、行等领域;语言简练,材料翔实,体现了事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说明方法多样,列数字、作比较、引用等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使读者懂得: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习惯,也是一种环保理念。

美文二

民航飞机上为什么没有降落伞

苏椰

每当提到民航事故,总会有人要问,民航飞机上,为什么不给乘客准备降落伞。甚至有人认为,这是因为航空公司偷工减料。互联网对此给出的解释也不少,但无论怎么解释,总会有人提出各种诘问。实际上,在民航业内,这早有定论,并不存在什么争议。

飞机在飞行中发生事故,我们分成两种情况来看。先假设这架可怜的飞机失控了,其实这是非常稀罕的事儿,对于现代民用客机来说,要想完全失控还真不容易。完全失控意味着,要么飞机进入了无法改变的危险状态,要么就是爆炸了,机身没有办法稳定。在这种情况下,飞机就像调酒师手中的摇壶,乘客完全无法站立,更不用说跳伞。

然而在绝大多数航空事故中,飞机都是仍然可控的,在可控的情况下迫降,成功率非常高。通俗地说,飞机无论出了什么事,最后都会落地,飞行员需要做的只是让它落得轻一些,这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举例来说,加拿大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67,在40000英尺的高空燃油耗尽,依靠无动力滑翔最终成功迫降,无一人受伤。美国阿罗哈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机舱突然完全破损,前半段机身仅剩下地板,仍迫降,仅失去了一名没系安全带的空姐。这是因为,现代飞机的动力和控制系统,通常都有多套冗余,如果排除严重的人为失误,出现伤亡性事故的几率极小。波音747有四套液压操纵系统,坏掉三套仍然能正常控制;波音777有两台发动机,只要一台工作就能越洋飞行。如果飞机没有失控,按照正确方法进行迫降,根据以往的情况来看,出现伤亡的几率是很小的。

而跳伞可就不同了。在一个摄氏零下40度、严重缺氧的高度,一个既不是超人也不是007的普通人,抱着“有总比没有强的心态”,打开舱门造成客舱失压,然后抱着降落伞从接近0.8马赫的飞机上跳下来,他可能既不会拉伞,也不会着地动作,也不知道落在什么地方……可以想见,这个生存几率有多大。假设现在我们处在一架发生事故、正在迫降的飞机上,给你一副降落伞,你想跳吗?

还有的人会举出这样的例子,有的飞机在发生事故后,在低空盘旋了很久后才坠毁,这个时间完全可以跳伞。但问题的关键在于,那些飞机盘旋并不是为了等死,而是在寻找迫降的机会,成功迫降的机会是非常大的。迫降失败都是在几秒钟的时间内发生的,在这之前,没有人能够预料。据以往的数据来看,这种可能性也不会高于3%。所以这种事后诸葛的论断,并不具有说服力,用过去发生的小概率事件去指导未来,也很难成为有效的做法――你把今天的彩票头奖号码背得滚瓜烂熟,也很难得到明天的头奖。所以,即使在飞机上准备了降落伞,在不能未卜先知的情况下,贸然跳伞也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所以,民航飞机不需要降落伞。

(选自《科学松鼠会》,有改动)

赏析

民航飞机失事,给你一副降落伞,你跳是不跳?本文围绕这个读者感兴趣的问题,条分缕析,深入浅出。本文依次说明各种状态下跳伞可能带来的危害,思路十分清晰,并以加拿大和美国发生的事例来说明,极具说服力。用人们熟悉的事物去说明陌生的科学知识,便于读者理解,也使全文显得具体生动,趣味盎然。此外,本文语言通俗简练,说明事理有理有据,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典例回放

[答题技巧]

历年来,事理说明文阅读的设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考点:

1.明确说明对象。阅读事理说明文,要弄清文章说明了什么事理。那么,如何找准说明对象呢?一看题目,二抓首括句和中心句。

2.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3.辨识说明方法。阅读说明文时,应边读边标出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然后总结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进而分析这些说明方法对准确说明事物特征所起的作用。

4.理清说明顺序。事理说明文多运用逻辑顺序。

5.整体感知,把握中心。在理清说明顺序的基础上,分析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就较容易理清文章的基本结构和文章的中心。

6.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准确是说明语言的特点。分析说明文语言,就是看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准确地说明被说明事物的特征的;尤其要注意分析关键词语的作用。

真题解析

(2010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中国红为什么这么红

①比较一下常见的颜色,便可知中国红是最适合喜庆的颜色。黄色尽管有暖暖的氛围,很明亮,但由于涉及皇权,不宜作喜庆的主色;月华般的白色清淡、纯洁、素雅,犹有百合花般的诗意和温厚的纯粹,却也无法做民间喜庆的主色;紫色低调、冷艳、神秘、优雅、浪漫,犹带紫槿花、勿忘我、紫丁香那般淡淡的自恋,与昂扬热烈的喜庆却风马牛不相及;绿色无疑象征希望和蓬勃的生命,是今天誉满全球的环保色,然而冷静有余,热烈不足,与喜庆氛围又怎能和谐?

②唯有红色是对视觉冲击最强烈的颜色,是最有生气的颜色,其释放的激情与能量,犹如生命在燃烧,具有凌驾任何色彩之上的强烈力量。红色最热烈、最活泼、最鲜亮、最艳丽、最精神,能教人双眼一亮,印象深刻,是无可取代的最适合喜庆的颜色。

③考察光波的长短,也可以明白中国红非常适合喜庆。光学实验表明:光线的波长越短,散射作用越强,光线的波长越长,散射作用就越弱。在可见光中,红光的波长最长,空气对红光的散射作用最弱。也就是说,红光的穿透力最强,可以传得最远。在喜庆时刻,谁不喜欢红红火火、光鲜醒目呢?谁不喜欢好事传千里呢?

④中国红最适宜喜庆,还有生存择食的因素。人对色彩的感觉是与生俱来的。人的眼睛在观察事物的时候,依次观察的是物体的色彩、形体、线条和点。由此可知,色彩是人类认知外部世界的第一媒介。

⑤香港大学的研究人员观察了生活在乌干达基巴莱国家公园的灵长类动物的饮食习惯,发现猿类和猴子通常利用蓝色和黄色视觉选择所吃的水果;

它们想吃到有营养的鲜嫩树叶,还必须具备分辨红色和绿色的视觉,鲜嫩的树叶常带有隐隐的红色,能较明显地与其他颜色的树叶相区分。红色是引起兴奋、喜悦的颜色,能明显引起动物视神经细胞的扩展反应。可见,灵长类动物对红色的感觉能力较其他颜色敏感,与长期以来寻找食物所养成的饮食习惯有关。

⑥中国红反映了东方式的神秘。其渊源还可追溯到古代华夏民族对日神的虔诚膜拜。作为中国的吉庆颜色,作为中国人的吉祥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中国红表现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

⑦中国红将华夏民族喜庆的色彩习俗打造得美轮美奂。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社会习俗里。习俗的形成无疑必须经过选择,比如中国红被确立为喜庆颜色就是经由中国人聪明的选择,尔后才传染开来,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乃至约定俗成,形成集体心理定式。如果这种习俗看得见、摸得着而且符合生理选择,比如中国红,其固定性还会更强。习俗带有的守恒性和排他性,还会弱化或淹没异类思想,比如,中国人春节皆贴红春联,如果有的人家贴的是绿春联,便会被视作异类。

⑧中国红与青花蓝、琉璃黄、国槐绿、长城灰、水墨黑和玉脂白构筑了一道缤纷的中国传统色彩的风景线。

(《科学画报》2010年第2期,有删改)

1.第①②段运用了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

2.第④段中黑体词“依次”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3.按照文意,填入第⑤段画线处的词语是()

A.只要 因为 B.即使 何况

C.既然 何况 D.倘若 因为

4.中国红早已成为华夏民族喜庆的色彩习俗,除春节贴红春联外,请再举出生活中的两个例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文意,在下面读书卡片的编号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解析:这是一道有新意的说明文阅读试题,文章层次清晰,深入浅出,同时民俗风情浓厚。考查点放在了文章内容的概括、说明顺序与说明内容的关系、语言品析等。第1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辨识,并要求结合具体语句体会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第2题考查学生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把握,解答时学生要根据说明内容作出准确的判断。第3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的运用的掌握情况。第4题是一道有关关注家乡民俗风情方面,开发地域性语文资源的探究性试题,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也十分合拍。第5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梳理与归纳能力,从而对文章的说明对象有一个较明晰的认识。

参考答案:1.作比较鲜明有力地突出了中国红是最适合喜庆的颜色2.“依次”是按顺序的意思,表明人眼在观察事物的时候,是有顺序的。如果删去就变得无序了,不符合客观实际,所以不能删去。3.D4.(1)结婚时贴红“”字;(2)受表彰时戴大红花。5.(1)中国红为什么这么红(2)科学画报(3)(物理学原理)光学(4)红色说明能明显引起动物视神经细胞的扩展反应(5)文化心理(6)中国红是中国人聪明的选择而形成的集体心理定式

模拟演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消声混凝土”让公路没有噪声

李一平

噪声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并列为破坏环境的三大杀手。特别是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公路噪声成为人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日,德国科学家宣布,他们已经发明了“消声混凝土”。

在德国的路段上,迄今已铺设着一种能消声的开孔型沥青。它之所以能降低噪声,是因为公路表面有许多微小的孔隙,可以“吞食”车轮滚动时发出的声响。这一技术利用了声学上所谓的“排气效应”。当轮胎在路面上滚动时,会排挤与路面接触点上的空气,发出声响。而如果路面上有许多半露出的孔隙,那么排气效应就不再发生,这样就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了。

开孔型沥青有一个很大的缺点,那就是时间一长,路面的孔隙会封塞。与此相比,混凝土铺成的路面就结实多了。德国科学家发明了两种“消声混凝土”:第一种“消声混凝土”可称为“空隙型混凝土”,第二种可称为“细槽型混凝土”。

“空隙型混凝土”利用的原理和开孔型沥青相似:也是利用微小的孔隙。在浇铸这种混凝土时,不使用颗粒小于4毫米的沙子和粉尘等,也就是说,它由小石子组成,而石子和石子之间有许多空隙。研究人员称,“空隙型混凝土”的情况会怎样,我们现在还不清楚。我们希望混凝土的脏污程度不会像沥青那么厉害,因为“空隙型混凝土”不像沥青没有粘结剂,所以我们希望它的使用期限会比开孔型沥青更长。

目前,科学家们对另外一种减噪声混凝土的使用效果已经很有把握了,那是一种经过特殊处理的水洗混凝土――“细槽型混凝土”。“细槽型混凝土”的具体生产过程是:先做出普通的混凝土路面,然后再将其表面清理干净,之后在平整路面上纵向划出一道道细槽。这些细槽的作用是:车轮滚压过来的时候,空气可以流进;车滚走以后,空气又可以被放出来。这样,生

成噪声的排气效应便会有所缓解。此外,这种混凝土的造价要低于“空隙型混凝土”,也更容易铺设。

中科院声学研究所张建平认为,从理论上说德国的实验为减低交通噪声提供了新的途径。我国也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但同时,面对日益严重的噪声问题,还需全社会共同努力。

(选自《建筑工人》2004年第4期)

1.本文对所阐释的主要事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噪声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并列为破坏环境的三大杀手。

B.面对日益严重的噪声问题,还需全社会共同努力,综合治理。

C.“消声混凝土”利用声学原理铺设特殊混凝土路面达到消声的目的。

D.公路噪声成为人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文章在介绍“消声混凝土”前为什么要先介绍开孔型沥青?

3.什么是“排气效应”?请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作出解释。

4.中科院张建平认为,“面对日益严重的噪声问题,还需全社会共同努力”。你能设计一条降低噪声的公路吗?你认为全社会如何“共同努力”才能降低噪声?(选择一个问题作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防震:从预警到预报

简岩

尽管地震预报是世界性难题,国际上主流科学界认为地震还无法准确预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类在地震预报上的畏首畏尾和无所作为。欣喜的是,玉树地震后有关专家建议,我国应在不放弃研究地震预报的同时,不断加强地震多发区域的地震台网建设,逐步建立地震早期预警系统。

地震预报与地震预警虽一字之差,但反映的可能是两种思维和行为方式。如果认为地震预报不准确而不去做,是一种保守和畏难观念。然而,即使认为地震预报目前难以做到,但并不停止探索的脚步,而是尝试着有所作为,这是科学的和发展的观念。

地震预报是在地震尚未发生之前告诉人们何时何地将发生何等规模的地震,而地震预警是在地震发生时或发生后,利用距离地震发生地最近的地震台快速确定地震的基本信息,在地震波还未到达另一个可能遭到破坏的地区,告知当地人们采取应急措施。这是一个时间差的问题,科学技术是可以做到的。日本在这方面已经有了成功的实践。

2008年6月14日上午8点43分,日本东北部的岩手县和宫城县等地发生里氏7.2级地震。日本政府称,他们提前10秒在日本部分区域实现了由电视等媒体的地震预警。

日本研发的一套“紧急地震速撤系统”正是通过时间差来对地震做出预警。地震发生时,一般是破坏力较小但速度较快的地震波(简称P波)先活动,接着就是破坏力大但速度慢的地震波(简称S波)出现。两种震波之间存在几秒到几十秒的时间差。日本研究人员使用仪器探测出P波后,迅速发出预警。在S波来临之前,人们可以得到几秒到十几秒的宝贵逃生时间。而且,利用这几秒到十几秒的预警时间,可通过自动装置暂停煤气、电、水、核电站、化工厂等的运行,避免次生灾害发生。

当然,我国与日本相比在地震预警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如首都圈地区以外区域的台网密度和监测力度还非常不足,技术上也存在局限等,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去尝试和探索。

地震是我们面临的庞大的未知世界的一部分。今天,人类对其探索还谈不上照亮了一点或几个点。但是,正如法布尔所说,如果我们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移动探索之灯,随着一小片一小片的客观世界被认识清楚,我们最终也许能将地震成因的整体面貌的某个局部拼制出来,因而有可能从地震预警走向地震预报。

(选自《知识百科》2010年第9期)

1.结合本文内容说说在地震发生时或发生后进行地震预警有何意义。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3.阅读下面的语句,说说黑体词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地震发生时,一般是破坏力较小但速度较快的地震波(简称P波)先活动,接着就是破坏力大但速度慢的地震波(简称S波)出现。

4.地震的频发,会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请你为大家介绍一些避震逃生的常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太阳打喷嚏后果严重

陈晨

用“低头不见抬头见”来形容太阳最合适不过了。圆鼓鼓、红彤彤、暖融融,提起太阳,这些可能是大家最先想到的形容词。从整体上说,太阳是一颗稳定的恒星,总是对称、均匀地向四面八方发射光和热。然而,实际上太阳经常会发生一些“突发事件”,比如,它也会像人一样打喷嚏。

科学家把太阳风暴风趣地称做太阳打喷嚏。如果你打个喷嚏,可能是着凉了,最多就是去看看医生;可太阳打起喷嚏来后果就很严重啦!别以为这只是少数天体物理学家需要操心的事情,其实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都可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它的威力。比如,你正在津津有味地观看喜爱的电视节目,突然信号中断了,原来负责转播电视信号的人造卫星可能正从天上跌落进你家的院子里,或者它们在宇宙空间像一群无头的苍蝇,到处翻滚乱撞;正在飞行的飞机可能接收不到地面指挥部的导航指令,再也无法降落;许多国家的电网系统可能出现大面积的故障无法供电;更甭提你的个人电脑、手机啦,它们可能会全部瘫痪,变成了聋子的耳朵!这一切,将是未来3年内,太阳打喷嚏时可能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危害。

其实,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太阳活动时,太阳的光辐射和粒子辐射会明显增强,就形成了喷嚏。我们早就知道太阳打喷嚏是有周期性的,即平均每隔11年就会发生一次。从2008年开始,太阳已经进入了新一轮的活跃期。其激烈程度会不断上升,估计到2012年会达到峰值。而且专家预测,这一回将会是50年来最为疯狂的一次。

[选自《科学大众(中学)》2009年第4期]

1.文章标题“太阳打喷嚏后果严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拟题有什么好处?

2.通读全文,说说“太阳打喷嚏”指的是什么。

3.文章第二段中的画线句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收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4.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试举例说明本文的语言具有怎样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