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吕克•贝松的“非凡冒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本文从法国著名导演吕克・贝松的第12部作品――《阿黛拉的非凡冒险》入手,通过比较吕克・贝松执导的系列电影,阐释了这位法国著名导演通过电影来最大程度上表达自我,固执地坚持自己“非凡”的电影之路。
[关键词] 电影文学;《阿黛拉的非凡冒险》;诗意现实主义;意象表达
2010年夏天,法国著名导演吕克・贝松把他的第12部作品――《阿黛拉的非凡冒险》呈现给了全世界的影迷。当他那“一生只拍十部电影”的口头禅早已成为真实的谎言时,影迷们似乎并不在意法国人的诚信问题,反而更加期待这个曾经炮制过《这个杀手不太冷》《第五元素》的大导演失信之后会创造出多少惊世骇俗的作品。而这部新作――《阿黛拉的非凡冒险》,堪称是吕克・贝松的转型之作,缺少了之前冷峻的外表,取而代之的是童话般的冒险故事和光鲜的布景。电影囊括了几乎所有类型片中的卖座元素,魔幻、童话、冒险、悬疑、喜剧等剧情标志统统被糅合到了这部100分钟的电影里,总体让这部改编自漫画的电影大餐显得丰富多彩,佐料十足。这部电影的成功,不得不归功于这位享誉全球的法国导演,如果不是宣传片上赫然显示的吕克・贝松,也许不会有这么多的中国观众愿意走进电影院观看这部影片。对于众多的中国影迷而言,吕克・贝松有着某种特殊的魔力,这个名字甚至代表了法国电影。
吕克・贝松的传奇始于1959年3月18日,这一天,影响世界的一代传奇导演出生于法国巴黎。他大部分的童年时光与父母度过,周游世界。在他6岁以前,他跟随做潜水教练的父母执行各式各样的潜水任务,因而走遍了全世界。由于童年的经历,使得他童年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研究海豚的海洋生物学家,但是,17岁时的一次潜水事故使得吕克・贝松的身体不能再经受住长时间进行潜水运动,于是宣告了这个梦想的破灭。18岁的吕克・贝松不得不重新回到陌生的出生地巴黎。在之后的求学过程中,他逐渐地发现自己对电影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只有电影才能满足他对艺术的好奇感和满足感,成为他新的人生旅程的起点。
1978年,19岁的吕克・贝松来到了美国,真正地开始追逐自己的电影梦想,在这里,他开始学习电影制作课程,并拍摄一些试验短片。年轻时候吕克・贝松就表现出惊人的创作才能,还在上学时就创作了影片《碧海蓝天》和《第五元素》的初期剧本。1983年他独立执导了电影处女作《最后决战》,影片一炮而红。吕克・贝松似乎向世人证明了,即使没有受过专业的电影教育,找不到投资,依旧可以拍出与众不同的电影。而之后的作品――《地铁》和《碧海蓝天》为吕克・贝松在国内和国际赢得了声誉。贝松曾经公开表示:《碧海蓝天》是其导演生涯中最为得意的作品。毕竟,这部作品倾注了其少年时代的激情和梦想,吕克・贝松最终可以用他的摄影机展示了他童年时代就已领略到的海洋的光影和生命。影片中潜水员杰克葬身大海,更像是吕克・贝松埋藏心中多年的梦想破灭的征兆。
吕克・贝松的电影以《尼基塔》为标志,从艺术影片开始向商业影片过渡,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尼基塔》讲述了一个暴力团中的女性成员被改造为国家职业特工杀手的过程,这部影片的独到之处在于对她内心深处爱情和人性萌动的细腻入微的刻画,这部电影令好莱坞对吕克・贝松的商业片刮目相看,奠定了他走向好莱坞之路的重要基石。而真正轰动世界影坛的作品,是诞生于1994年的《这个杀手不太冷》。这部带有艺术气质的法国商业片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成为同类片的极致。这是吕克・贝松的第一部美国电影,却被评论界和观众瞬间捧到了难以企及的高度。他在加入新锐生猛的商业元素的同时,影片也充满了浓郁的法国文艺气息。这部影片在全球观众的一片赞赏声中夺得了当年恺撒奖最佳影片奖,而吕克・贝松则因此而荣获最佳导演奖。而这部电影享誉法国本土市场及海外市场,似乎也预示着在不久的将来,这个略显特别的法国电影奇才将会给法国电影产业甚至世界电影市场的发展带来无限的惊喜。
吕克・贝松在商业片上的成功并没有止于《这个杀手不太冷》,他反而是从这部电影开始一步步走向好莱坞并以其个人独特的风格向好莱坞大片发起挑战。1997年,《第五元素》以两亿七千万美元的收益值位列当年世界电影的前三甲。但是,在这部影片中,观众除了可以从对未来的某些独特构想中看出一些吕克・贝松的影片痕迹之外,很难描绘出这部电影与其他的好莱坞科幻大片相比有何特别之处。但是,尽管评论界对这部电影褒贬不一,争论不休,但不容置疑的是,这部电影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法国导演眼中的未来世界,一个奇妙无穷的世界,一个我们人人向往的世界,在电脑高科技与时空交错的叙事中,带给我们一丝不同于好莱坞大片的历史和人文内涵。
1999年,好莱坞娱乐巨头索尼公司和哥伦比亚公司联合出品的鸿篇巨制《圣女贞德》在票房上的意外失利给吕克・贝松一帆风顺的电影之路掀起巨大波澜。因此,在《圣女贞德》的失败后,经过对自身重新的思考和定位,他决定回到在苦难中挣扎的法国电影业,并且放弃自己一直热衷的电影导演身份,回到祖国开始大张旗鼓地兴造属于自己的――同时也属于法国的电影工业帝国,走出另一条既名利双收,又救民族于危亡的康庄大道。
在自掏腰包创办了欧罗巴电影公司之后,吕克・贝松在7年间操刀监制了50多部电影,无论是在电影的制作方面,抑或是发行规模方面,这是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制片人都难以超越的。然而,似乎成功制片人的头衔并不能满足他对电影狂热的挚爱。2003年,吕克・贝松开启了自己导演生涯中的第10部电影《亚瑟和他的迷你王国》。没有了好莱坞商业大片习以为常的暴力和阴谋,亦没有了法国文艺片的浪漫和晦涩,这部改编自同名畅销儿童小说的影片让观众认识了一个别样的吕克・贝松。清澈、纯粹、温情款款,他似乎瞬间把世界都变小了,让观众陶醉在他所建造的童话王国里。加之被称为吕克・贝松“收山之作”的噱头,这部影片在为他带来巨大收益的同时,也引来了各种争议。有人说,吕克・贝松才华已经耗尽;有人说,吕克・贝松的导演事业已经成为“鸡肋”,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处于质疑漩涡中的人,总是得不到影评肯定的人,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创下票房的纪录。我们岂会不认为吕克・贝松其人就是一个“奇迹”的代名词?
2010年,吕克・贝松再次自毁誓言,把雅克・塔蒂笔下的漫画角色――阿黛拉搬上了大银幕。该系列漫画作品一直以讽刺世事闻名,同时阿黛拉的奇幻冒险历程也成了风靡万千读者的想象盛宴。吕克・贝松对这部风行法国的国宝级漫画极其痴迷,他曾多次与其作者寻求合作机会,但都因其作者雅克・蒂塔担心漫画被改编成电影后漫画原著的精髓会受到损害而无果。然而,吕克・贝松却没有轻言放弃,执著地为自己梦想而坚持。最终,经过10年漫长的等待和6年的谈判协商,吕克・贝松得到了他梦想的机会。他亲身上阵,在尊重原著漫画的基础上进行了改编,将原著漫画中的《阿黛拉与野兽》《木乃伊的游行》和 《疯狂的科学家》三卷抽取出来独立成片,使故事情节更加引人入胜,精彩非凡。
有人说,这部《阿黛拉的非凡冒险》就像一个火锅大杂烩,影片所囊括的内容五花八门,从埃及木乃伊到侏罗纪翼龙,从女版印第安纳琼斯到貌似《刀锋战士2》中收割者的博士,而主人公阿黛拉有着《古墓丽影》里的朱莉一样独立泼辣的性格,干着《夺宝奇兵》里的印第安纳・琼斯的活儿,进入了金字塔,找到了《木乃伊》,在巴黎遭遇了渡海而来的《卢浮魅影》,骑上了《阿凡达》里的翼龙,成了《驯龙高手》……几乎所有类型片中的卖座元素都被揉入到这部影片中,魔幻、童话、冒险、悬疑、喜剧等众多元素一起被糅合进短短的105分钟,总体让这部改编自漫画的电影大餐显得丰富多彩,佐料十足。但事事必有一定的限度,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是大众口味,若添加了过多的作料只能让一道原本丰盛的晚餐变成怪味大杂烩。电影中囊括的元素过多,已完全超出了电影105分钟的负荷能力,过犹而不及。
不容忽视的是,即使这部影片受到了各方的质疑和否定,但是我们从影片中仍然可以通过一些细节的因素窥探到吕克・贝松在影片中倾注的精力和心血。首先,他真实地还原了100年前的巴黎,那个让他着迷的时代,他爷爷奶奶的时代。 “我不想拍成3D电影,因为我想展现那个时代的巴黎,每一处建筑,每一处细节,我不想用眼镜来把弄观众。我发现那时的巴黎外景很美,我担心3D技术会遮盖这份感受。”其次,他努力地在影片中为观众展示出不一样的、意料之外的一些人物形象,如勇敢、坦率,生活在一百多年前却极富现代女性色彩的阿黛拉,温文尔雅、幽默绅士的木乃伊,“当你看到李连杰主演的《木乃伊3》时,木乃伊通常表现得很可怕,他们在片中狂叫。让我感兴趣的是《阿黛拉的非凡冒险》中,木乃伊要么很高雅,坐下喝茶,要么很有礼貌,我就是想表现得和过去不一样。又比如翼手龙,大家都很害怕。对于我的阿黛拉来说,我让她给翼龙喂食,很有趣,像用面包喂鸽子那样。这些就是差别。”虽然电影《阿黛拉的非凡冒险》的故事被众多的影评家总结为:如同《夺宝奇兵》《木乃伊》《驯龙记》等作品的简单杂糅,平庸得没有任何的特色。但吕克・贝松仍然是我们心中不可抹去的那道记忆,仍然是那位能娴熟驾驭各类题材的奇才,当所有元素都点到即止,浓厚的法式幽默在影片中尽显无疑的时候,观众想必都要会心一笑。其中的笑料通过富有深意的言语机锋或者无厘头的情节设置的方式,让观众眼前一亮,笑声不绝于耳,却丝毫不矫揉造作,简单低俗。例如从总统到总理再到各级官员逐级“限定时间”的变化,被吓晕三次的路人甲,愚蠢可笑、洋相频出的侦探,女主角为了救出监狱中的教授而进行的9次换装,“邪恶”的拉美西斯二世在亲吻了阿黛拉的妹妹后对卢浮宫的指指点点,在片尾将阿黛拉送上举世闻名的泰坦尼克号邮轮等,无不带有典型的法式幽默元素,任何一种事物,都可以成为他们调侃的对象。
毋庸置疑,吕克・贝松是很多电影人的梦想。从某种角度上讲,这部《阿黛拉的非凡冒险》又何尝不是吕克・贝松电影人生的一面镜子。同影片中的阿黛拉一样,他与生俱来地向往自由,通过电影来最大程度上表达自我,固执地坚持自己“非凡”的电影之路,不轻言放弃,即使失落过,挣扎过,即使饱受争议和质疑,但仍然在自己梦想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而影片的结尾,阿黛拉登上泰坦尼克号不正是吕克・贝松誓将他的电影事业进行到底,即使前有冰山亦不回头地坚持这条“冒险”之路的隐喻吗?
[参考文献]
[1] 朱靖江.《阿黛拉的非凡冒险》与“法式无厘头” [J].中国新闻周刊,2010(30).
[2] 满囤儿.《阿黛拉的非凡冒险》 美味的“鸡肋”[J].南方人物周刊,2010(29).
[3] 张晓鹏.吕克・贝松回来了 《阿黛拉的非凡冒险》[J].电影世界,2010(07).
[4] 吕克・贝松解读“阿黛拉”[J].东方电影,2010(08).
[5] 第十三届上海电影节终身成就奖 吕克・贝松 独孤的法兰西战士[J].世界电影之窗,2010(06).
[作者简介] 张菊(1986― ),女,河北易县人,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河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法语语言文学; 姬振亭(1979― ),男,河北东光人,河北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河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