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妇产科临床早产危险因素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妇产科临床早产危险因素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 探讨妇产科临床早产的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产妇早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6月来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结局分为足月产组和早产组,每组各187例,对比两组人群年龄、反复流产史、产检次数、前置胎盘、胎盘早破、分娩方式、妊娠期高血压和被动吸烟等指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的影响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流产史、产检次数、前置胎盘、胎盘早破、妊娠期高血压、被动吸烟等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早产;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早产发生率为5% -10%,是常见的不良妊娠结局,也是影响儿童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可明显增加新生儿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并对儿童今后的体格、智力和运动发育有着消极影响[1]。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早产儿的死亡率明显降低,而发生率却呈明显上升趋势,因此,探索新生儿早产产生的原因,对降低婴儿死亡率,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国内外对早产的危险因素开展了不少研究,曾有报道认为,新生儿早产与母亲孕期营养状况,胎盘因素等有关[2]。我们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新生儿早产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早产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6月来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结局分为足月产组和早产组,每组各187例,早产组的纳入标准是: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周,排除因胎死宫内、胎儿畸形及计划外妊娠而人为的引产。

1.2 方法 根据产妇保健手册,产房记录及住院病历填写统一设置的调查表,内容包括年龄、流产史、产检次数、前置胎盘、胎盘早破、分娩方式、娠期高血压、被动吸烟等等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为保证录入质量,本研究采取双录入的方式。所有数据的统计处理均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包,单因素分析两组间定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定性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对于多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结合专业知识,进一步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ogistic回归风险模型,最终筛选出危险因素。

3.讨论

近年来,由于受到社会的发展,生活压力的增大,结婚年龄偏高及其他众多因素的影响,早产所占的比率逐渐增多,其发生母子合并症及不良妊娠结局的概率也就越大[3]。分娩是一生中较为特殊的时期,生理和躯体状况变化较大,会产生一系列的变化,特别对于早产产妇而言,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她们即对新生命的到来感到欣喜,同时他们又缺乏相关的知识,容易产生焦虑、紧张、害怕等不良情绪,而不良情绪对产妇的心理和妊娠结局均产生严重影响。同时,早产也是影响儿童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可明显增加新生儿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并对儿童今后的体格、智力和运动发育有着消极影响[4]。因此,探索早产产生的原因,对降低合并症和产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妊娠结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结果表明,年龄、流产史、前置胎盘、胎盘早破、妊娠期高血压、被动吸烟为危险因素,而产检次数多为保护因素,与相关研究结果相符[5-6]。反复流产能引起宫颈内口的反复损伤,破坏组织的完整性,致使在妊娠中晚期宫颈关闭不全,羊膜囊膨出宫颈管,从而导致胎膜过早破裂造成早产[7]。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因素与早产无直接关系,常因危及母亲的生命而终止妊娠,从而间接造成早产[8]。而及时的产检,则能够及时发现妊娠中存在的各种异常现象,以便及时的治疗和纠正,从而降低不良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早产的发生。

总之,临床早产受到年龄、反复流产史、前置胎盘、胎盘早破、妊娠期高血压、孕前3月被动吸烟等因素影响。年龄越大、具有反复流产史、出现前置胎盘、胎盘早破、患妊娠性高血压、孕前3月被动吸烟者发生早产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针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以防止或降低早产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莉.早产危险因素210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1,38(6):81.

[2]耿新华,张伟,张丽萍.妇产科临床早产危险因素分析研究[J].中国中医药资讯,2012,4(3):112.

[3]齐华雪,陈平洋,袁绍丽.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转归的流行病学调查[J].临床儿科杂志,2012,30(6):565-567.

[4]黄大雁,郝加虎,陈红波,等.300例早产临床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0,27(9):1722-1724.

[5]姚天一,张志坤.早产的原因及高危因素[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3,19(2):66-67.

[6]吴秀娟,王静,骆峰,等.早产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及预防[J].医学信息,2011,24(11):214-215.

[7]王弘,丁鹏,刘涛,等.早产危险因素的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0,21(6):735-739.

[8]董字明,由双风,任承闲,等.早产的危险因素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6):687-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