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盖楼”的意外收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盖楼”的意外收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这个月获得最佳斑竹的是张薇,施明(掌声)。获奖理由是他们的‘数学盖楼本’干净整齐,每个帖子都管理得非常有序。获得最佳发帖人的是姚张伟、吴佳、施魏(掌声),获奖理由是他们的帖子回复率高,很有创意,对班级的发展和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获得最佳回帖人的是王苁苁、陈鑫、施明、吴佳(掌声)。获奖理由是王苁苁同学对如何管好班级卫生这个帖子提出的建议和解决方案非常详细,对班级卫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陈鑫同学对‘数学盖楼本’上的一道几何题用了7种方法解答,思维非常活跃,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施明同学对‘物理盖楼本’上的一道题目的解答非常具有创意;吴佳同学对‘文科盖楼本’上的一道历史题不但回答得非常详细,而且还给出了时代背景,并利用时代背景对这个历史事件写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本月获得史上最牛帖的是姚张伟的帖子(掌声)。获奖理由是回复率最高,达30多层……。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争取下个月颁奖班会上能够听到你的名字,我相信我们初二(6)班在‘趣味盖楼’中会越盖越好。”班长王苁苁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又一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班级问题盖楼本”的诞生

什么是“盖楼本”?这要从去年开学初的一次班会课说起。

初二开学一个月不到,班内吃零食的现象有所抬头,针对这个现象我在晨会课上一再强调学生在校内不允许吃零食,可是收效甚微,于是我利用接下来的一节班会课和同学们一起对“学生在校该不该吃零食”进行了大讨论。课上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说得热火朝天,“叮铃铃”下课铃声响了,但是还没有得到令大家满意的方案,许多人还没来得及表达自己的观点。怎么办?课又不能拖太长时间,于是我就征求学生们的建议,其中一个学生说:“老师,不如我们每个人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然后交给你。”另外一个学生反驳道:“这样别人的观点我就看不到了,还不如大家写在一本练习本上呢。”这句话提醒了我,于是课后我买来了一本硬板抄,让大家把自己的观点写在上面,传阅并提建议。

过了两天我把硬板抄收上来一看,发现上面有很多人的发言和辩论,总结硬板抄上学生们的建议,终于解决了班级吃零食的问题。初尝甜头的我和班干部商量,决定再买几本硬板抄,班里有什么难解决的事就每周每本上写一条,让学生们一起讨论,讨论时间基本设定为一周,在每周周一的班会课对讨论内容进行点评。我们模仿网上论坛的管理方法,请两位同学对每本硬板抄进行管理,封他们为“斑竹”,每个月对管理好的“斑竹”进行评奖。“斑竹”还要负责在同学中征集话题,如果学生的话题被征集了,那么就相当于作了五次发言。大家在发言本上的发言也按顺序写好“一楼”“二楼”等标记,便于学生查看和反驳。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根据他们的发言质量、发言的条数给每个人设立等级,如发言10条以下是“游民”,10~20条是“游侠”,20~40条是“侠客”等等,并每周在教室里公布他们的等级。为了方便统计,每个学生发言都使用学号,最后大家还给这个硬板抄起了个很时髦的网络名字叫“班级问题盖楼本”。

自从“班级问题盖楼本”诞生以后,班内许多棘手事情我们都拿到“盖楼本”上进行讨论,虽然大家讨论以后很多问题没有得到圆满的解决,但是问题越辩越明,我发现经过讨论很多学生变得懂事多了,更加关心同学、关心班级。许多以前难以解决的问题经过讨论以后就销声匿迹了,而且学生讨论的热情也非常高,课间会经常听到这样一些话,“你现在是什么等级,我再写两个帖子就是侠客了”,“你对××帖子的看法是什么”,“你的帖子的回复多不多”……看到“盖楼本”越来越红火,我和学生都开心极了。

各门功课的“盖楼本”应运而生

正当我为自己的创意自鸣得意时,几个任课老师找到了我,“这次小测试,你们班的物理退步了很多”,“上英语课的时候有几个家伙在下面不知道讲什么,一点都不认真”,甚至历史老师还拿着收到的两本“班级问题盖楼本”给我说:“你看,这帮人上课就在看这个,而且还讲话。”

问题严重了,怎么办?我把这件事写在了“班级问题盖楼本”上,经过大家的讨论,各门功课的“盖楼本”和使用守则应运而生。经过几个星期的实践并结合大家的建议,根据各个学科的特点,我们对“盖楼本”进行了调整,“班级问题盖楼本”为两本,“数学盖楼本”五本,“物理盖楼本”三本,语文和英语一起,放在两本上,称为“双语盖楼本”,历史、政治及其他科目统一放在三本“文科盖楼本”上,并规定“盖楼本”只能在课余时间使用,同学借阅时间不超过两个下课时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们越来越喜欢“盖楼”,并把写帖子叫做“趣味盖楼”,有些人一下课就在讨论“盖楼本”上的帖子,有什么问题马上就去找斑竹要求发帖,“盖楼本”极大地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有时任课老师看见了,也借了自己所教科目的“盖楼本”看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有了“盖楼本”,班里的班风学风好多了,学生们脸上的笑容也多了,大家变得更加团结、更加友爱。

有问题就写在“盖楼本”上,这已成为我和学生们的习惯,在这里大家互帮互助,在这里,所有的人都体会到浓浓的集体之爱。现在“趣味盖楼”,不仅仅是为了解决问题,更多的时候,它充满了默默的爱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