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给小学生爱的关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给小学生爱的关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022-01

1.宽容,是新形势下解决学生个性发展与班管理教育之间矛盾关系的客观要求

我们知道,学生个性是千差万别的。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到来,网络逐渐深入,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迅速缩小,在这样的趋势下,林林总总的个性发展似乎正在取代协调统一的整体沟通。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应更加注意而向个体,努力为个体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的和精神的保障,而班级又是一个整体,因此,学校教育中的个性教育与规范性教育之间的矛盾斗争空前激烈起来,尊重个体,发展个性与规范个体行为为以适应社会需要如何达到平衡就成为教育者必须钻研探讨的课题,实质上,这一课题,反映了学生个性发展与班级管理教育形式之间的种种矛盾关系:自由与约束、散漫与规范、个体展示与整体协调等,从这一点上说,师生间的距离存在是必然的。要解决好这些矛盾,缩小师生间的距离,这就客观要求班主任以宽容之心对待每一个学生。

2.转变观念,切实减负,缓解学生升学压力

按心理健康曲线规律,心理压力过大或过小都会造成心理不健康,而大多数小学生的心理症状都是由升学压力过大所致。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过高期望,容易造成学生自责、逃避的心态。学校方面,升学之弦绷紧,教师加班加点,学生在这种氛围下包袱越来越重,如超重的作业,频繁的考试,成绩的排名等都容易造成学生恐惧不安,精神高度紧张。面对学生的现状,我们应转变观念,解放学生,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

2.1我们要认识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不是与时间成正比,也不是与做题目的数量成正比。因此,教师应经常自问:课堂45分钟是否优化了?试题是否精选了?每次作业是否落实了?通过教师的精心准备,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

2.2我们要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这也是心理辅导的原则和态度。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教师切勿以"师道尊严"为借口,讽刺、挖苦、体罚学生,我们应多站在学生立场上,理解他们的苦恼之处,倾听他们的心声,让他们把心里话说出来,这有利于安定他们的情绪,抚慰他们的心灵,减轻他们的紧张程度。

2.3要与家长紧密配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从找家长告状的误区走出来,在家访、、电话访问等形式中,让家长理解自己的孩子,在孩子遇到挫折时不斥骂、不责备,而是采取多鼓励、送温暖的办法引导学生走出困境,保证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2.4我们还应树立"磨刀不误砍柴工"的观念,开展多种活动,放松学生的神经。尤其是争分夺秒的中考前夕,"教室-宿舍-饭堂"三点一线成了学生的生活模式,既单调又乏味。狭窄的空间易造成学生的焦虑和压抑,我们可精心策划各种各样的活动,以活跃学生的身心,放松学生的神经。

3. 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

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和人格,关心学生的身体、学习和生活,使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班主任要热爱所有的学生,只爱"金凤凰"不爱"丑小鸭",不是真正的爱学生。 班主任要把自己的温暖和感情倾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通过真情的流露去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走进学生的心灵,感化学生。

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不少老师把这一教育过程简单化了,以为对学生生活上嘘寒问暖,学习上语重心长地提几点要求就是进行了情感教育。实际上,这只是一种浅层次的理解,这种方式对认知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尚未完全觉醒的学生往往能起到比较好的效果,班主任要积极创造条件,主动亲近学生,细心体察、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为学生摆脱烦恼、化解困惑。

这样的情才能动人,这样的爱才具有说服力,这样的教育才能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当今的教育要求班主任要与学生做心灵相通的朋友,应从人格平等的基本观念出发,做到把学生看成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有感情、有思想、有独立人格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可以任意摆布和要求的工具。

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一些小事让学生感受到关心和爱护,如学生的学习用品掉在地上,碰巧经过时,不是旁若无人地走过去,而是帮他捡起来,让学生觉得这个班主任是容易亲近的,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多一点理解和宽容,从爱出发,了解学生真实的感情需要和丰富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给学生平等对话的机会,让学生觉得班主任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从而"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育。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而言,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 因此,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要讲求方法,要适度,要合乎情理。

4.给学生提供"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港湾,让学生生活在希望中

心理学研究表明,有利于创造性发展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也就是说,人们在进行创造性活动时,不希望因自己的行为和结果与众不同而受到嘲笑或干扰,否则,就难以自由自在地继续自己的创造活动。因此,教师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无论是多么幼稚、多么离奇,都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引导,要允许学生犯错误、搞破坏,尽量满足学生们的求知欲,要变讽刺挖苦为春风化雨,变繁文缛节为随心所欲,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变教师的指令为学生的选择,这样,爱迪生的奇迹才会诞生。比如学了《愚公移山》后,我说:"这篇文章几千年来,都在赞扬愚公不怕艰难、锲而不舍的精神。同学们,时至今日,我们是不是还要像愚公一样,大山阻碍,就要子子孙孙耗费几代人的精力去移山呢?"同学们争先恐后:"再不能像愚公一样,苦了自己累了别人,而应搬家。"愚公精神的理解更深入,见解更独到,更具创造性。这样,学生不仅踊跃参加,学到了课本知识,而且积极实践,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