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中班主任在学生管理中的角色定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中班主任在学生管理中的角色定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到来和进行,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各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在教育体制不断改革与发展的大背景之下,需要从诸多方面来研究和解决我国教育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就高级中学学生管理工作而言,如何在新时期、新条件和新形势之下,对班主任角色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不仅是适应高级中学教育改革的需要,更是推动其发展的重要基础。在高级中学班主任进行角色定位的过程中,不仅要结合教师自身的实际情况,还需要使之与高级中学学生管理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相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在真正科学、合理的实践和理论基础上,明晰班主任的角色定位,进而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在当下的新条件下,想要更好地明晰高级中学班主任在学生管理工作的角色定位问题,就需要在三个转变做出努力:由旁观者向参与者转变,由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由说教者向倾听者转变。

一、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高级中学班主任在教学和管理活动中都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而存在。在此基础上,班主任按照一定的目标和程序来开展学生管理活动,对学生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评价、指导和纠正。诚言之,这样的学生管理模式,使得班主任成为外在于学生的旁观者,使得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联系变得十分单一,即满足考试需要而建立的师生关系。随着教育改革在高级中学的深入开展,“以人为本”的管理精神正变得越来越重要。这要求班主任不能再以单纯的“班主任管理学生”思维方式来对待学生管理工作。那么,怎样的班主任角色才能称得上是合理和科学的了?针对上述问题,需要教师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实现有“旁观者”向“参与者”的转变。具体地将这种由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需要班主任自身在角色定位上具备以下两个主要特点:平等性和民主性。

其一,平等性是班主任实现由旁观者向参与者转变的重要基础。将班主任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定位为“参与者”,就是要求班主任放下教师的“架子”,以对等的身份来与学生进行交往,进而开展学生管理活动。只有当班主任放下教师的“架子”之后,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进行交流,才能真正实现换位思考,去体悟学生在班主任针对其的管理活动中的内在需要。在平等性地位的基础上,站到学生的行为模式和心理取向上去看待和认识问题,是发现学生内心身处需求的重要方式和途径。通过这种方式和途径,不仅可以真实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成长状态,更能找到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同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得班主任的学生管理活动走上一条学生自觉认同和积极配合的道路,才能有效地缓和、解决和预防师生之间因为班主任的管理行为而引起的矛盾和冲突,才能进一步推动学生管理活动的发展和完善。

其二,民主性是班主任实现由旁观者向参与者转变的重要条件。“民主性”就是要求班主任的学生管理活动不仅要建立在平等性的基础上,更要有学生自身的积极参与。在以往的学生管理中,班主任总是扮演“一把抓”、“一言堂”的角色,缺乏学生的自主行为在其中。从这个角度来看,缺乏民主性也是导致班主任在以往学生管理活动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这里班主任在学生管理活动中要有“民主性”,就是既要有班主任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又要真正实现“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毕竟,管理活动本身只是一种方式,而非目的。服务于学生才是管理活动的真正目的所在。只有使班主任和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共同参与到其中,才能保证学生管理活动的顺利展开。让班主任在角色定位上具有民主性既是学生管理活动的需要,更是实现班主任由旁观者向参与者转变的重要条件。

总而言之,在新形势和新条件之下的学生管理活动,班主任需要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

二、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

在高级中学班主任的学生管理活动中,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惯性作用,无论是学生还是班主任,都面临着巨大的考试压力。为了应对这种压力,班主任的“管”和学生的“被管”似乎就成为了一种必然。然而这种“管”与“被管”的关系并不能完全消解上述压力,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还会增加新的压力。这就成为高级中学班主任学生管理活动中经常会出现的问题。那么,应该怎样来应对这种困境呢?这就需要在班主任管理学生的工作中,实现角色由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转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为了有效地缓解一定时期内依然会存在的考试压力,使得班主任能够更加顺利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班主任的角色由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转变,既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

班主任在实现这种由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转变时,需要明确的是: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给学生以应对高考,更是为了保证培养出的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所以,班主任在学生管理活动中,不仅要引导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氛围,还要构建属于学生自身的班级文化。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应当是“服务者”。从管理模式上来看,较为有效和理想的管理模式是学生的“自主管理”。与学生的“自主管理”相对应的是那种传统的来自班主任的管理。班主任的管理尽管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但是这种管理是基于教师权威的管理方式,是外在于学生的管理方式。其有效性不仅取决于教师的管理技巧和教师权威本身的强度,还在于学生对其的认同程度。当认同程度较高时,班主任的学生管理活动呈现出较为顺利的局面。但是,当认同程度较低时,管理工作就会出现多种问题。由此可见,这种教师的外在管理存在着急需解决的问题和不足。那么,想要解决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诸多问题,并使之得到根本的解决或者预防,最有效的方式还是将管理本身加以民主化,使管理工作成为学生主动认同和积极执行的活动。而教师的任务就是服务于学生的这种“自主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减少出现问题的可能。

总之,实现自身角色定位由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转变,是当下班主任在学生管理活动中的必然发展,也是推动学生工作进一步完善的必要内容。

三、说教者转变为倾听者

由说教者转变为倾听者,是当下班主任在高级中学学生管理活动中实现角色定位的重要内容。在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强调的重点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即教师是作为高于学生的存在,是自上而下的灌输。无论在教学活动中还是管理活动中,都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教师总是在说,而学生总是只能在听。尽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人才教育和培养的重要内容,但是这种单纯的教师“说教”和学生“倾听”并非是教育的全部内容。在教学活动中,传授知识时可以表现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学生管理活动中,可以有班主任的“管理”和学生的“被管理”。但是无论是教学活动还是学生管理活动中,更需要有教师和学生的统一。人为地将一个统一的整体划分为两个截然独立的部分,将使得教育失去了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根基。

就学生管理活动而言,有班主任的“管理”和学生的“被管理”,更应该有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与交流。这时的班主任更应当扮演的并非是说教者,而是一位贴心、耐心和有包容心的倾听者。只有通过倾听学生的夸奖,才能找到需要进一步加强的管理方式;只有通过倾听学生的抱怨,才能根除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对学生的倾听,班主任才能真正建立起稳固、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通过倾听学生的心声,才能发现学生的真正所需。而这些都要求班主任在学生管理工作实现角色由说教者转变为倾听者。

在高级中学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将班主任的角色定位为倾听者,既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需要,也是在新条件下培养人才的反映。当班主任将“以人为本”精神贯彻到学生管理工作中时,就需要班主任不是单纯地从学习成绩方面来要求和管理学生。“以人为本”要求班主任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从各个方面来审视和关怀学生,如了解学生的情感状态,明确学生的心理需求,掌握学生的价值取向等等。在学生管理工作的这些具体问题上,首先需要班主任作为一个倾听者,先要了解和把握学生所知、所想和所求。这些无疑都反映出班主任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实现有说教者向倾听者转变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综上,随着我国高级中学教育改革的深入,对班主任学生管理工作进行新的角色定位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班主任在角色定位上实现由旁观者向参与者的转变,由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转变和由说教者向倾听者的转变,将会对未来高级中学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和意义。这种影响和意义将随着高级中学教育的发展而不断显现出来。

作者简介:王昊(1968-),男,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党委书记兼德育校长;

刘颖(1975-),女,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教师;

朴莉娜(1974-),女,吉林省实验中学教师。

研究成果:本文为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