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择校择班问题原因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择校择班问题原因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鱼小池塘”效应(BFLPE)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Marsh和Parker在1984年首先提出的。它指的是学生的学业自我概念的变化与其所选的参照系有关。对于具有相同能力的学生来说,进入平均能力水平高的学校或班级相对于进入平均能力水平低的学校或班级,学生的学业自我概念将会降低。而且学业的自我概念和学习成绩是相互影响的,也就是说学业自我概念的降低可能会引起学生成绩的下降。基于理论和现实社会现象的思考,笔者试图探讨择校择班问题原因。“大鱼小池塘”效应的研究关注点大多集中在正身处于某种“池塘”的学生,没有考虑那些已经经历过择校和择班问题,如今已经走进职场的学生是如何看待过去的择校和择班问题,他们的思考会不会和正在经历的学生有所不同呢?

研究概况

提出问题:基于“大鱼小池塘”效应与现存的社会现象存在矛盾,是什么动机引发学生选择进入重点班级、重点学校?所有的受访者并没有预先被告知“大鱼小池塘”效应的存在,试图了解他们内心真实的感受,从他们的实际经验和看法中探寻产生该问题的原因所在。

本文采取的是访谈法。选取3个不同阶段的学生:曾就读重点班(校)学生、正在就读重点班(校)学生、未就读重点班(校)学生,访谈总人数为16人,访谈方式分别为互联网在线采访和面对面采访。访谈时间控制在30分钟至50分钟。

对于研究结果,笔者从不同阶段学生对择班择校问题的不同关注点、学生在择班择校现象中的实际感受等两方面来展现。

不同阶段的学生,关注点也不同

曾就读学生对择班择校问题的关注点 一是圈子作用。重点班(校)是个共同学习进步的圈子,这些学生将自己的发展归功于这个圈子的作用,认为一群高能力的学生在这个圈子中可以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二是环境作用。当一群高学业能力的学生聚集在一起,他们都以考入重点大学为学业目标,由于各自学习基础相当,因此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会不断进行自我要求,让自己不掉队――始终保持在班级的平均水平。

正在就读学生对择班择校问题的关注点 一是个人的性格特点――喜欢挑战。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合就读重点班(校),这与学生的性格特点有很大的关系。乐观自信者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往往“愈挫愈勇”,乐于接受挑战,在一次次挑战中寻找自己更加清晰的定位。二是在学习氛围中寻找自我价值。学校的重点培养计划、教师上课时的高要求、每次考试的排名、以及升学考试的压力等,这些是正在就读重点班(校)学生最真切感受到的。与一群优秀的同学竞争时, 通过努力迫使自己不落后于其他人、甚至超越他人,以此证明自己的能力,找寻自我价值。三是师资力量。在重点班(校)中通常都会配备最强的师资队伍,教师有针对性的教导,让这些学生获得更大的学业进步。从访谈中发现学生认可教师采用与自己能力水平相当的授课方式,并且享受在强大的师资力量下自己不断进步的状态。

未就读学生对择班择校问题的关注点 一是“面子”问题――重点班(校)带来的标签效应。未就读重点班(校)的学生对其看法多数来自于社会上长期存在的标签效应。他们认为能进入重点班(校)本身就是一种肯定、荣誉。从心理层面上来说,能够与学业成就高的同学在一起学习可以相互受益,“遇强则强”。二是父母的期望。父母对子女的高期望已然成为了现今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未就读重点班(校)的学生会因为父母的期望而定位自己的目标,由此成为学习的动力。三是良好的学习环境。未就读重点班(校)的学生最关注的还是升学考试,而他们普遍都认为在那样一个学习环境中可以获益更多,促使自己更大的进步。由于重点班(校)以分数高低作为选拔制度,学校、社会对其重视度高,未就读的学生将这些外部因素作为自己择班、择校的主要出发点。

学生在择班择校现象中的实际感受

从整体采访的情况来看,虽然大部份学生在择校择班时倾向选择重点班和重点学校,但这并不意味着“大鱼小池塘”效应并不存在。相反,在采访的过程中,被访者的很多回答都体现了“大鱼小池塘”效应在他们身上产生的作用。

朋辈比较 “大鱼小池塘”效应会通过学生所处的环境对学生造成影响。根据有效模拟理论,学生倾向于向有竞争力的同伴学习,会有意识地学习或者模仿他人的做法,企图完成某些目标。同时,当处于平均能力较高的环境中,学生学术方面和同伴比较方面的自我概念均会降低。而自我概念往往和学习成绩呈现正相关关系。但是,“大鱼小池塘”效应并没有指出,由于所处的环境平均能力较高,学生总体的自我概念会降低。被访者所提到的自我概念的降低,都属于学习方面和同伴比较方面。

自我认知 从学生的自我认知方面也可以找到和该理论的一些契合点。自我效能感和目标设定是相互影响的。过于不切实际的目标会降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相反,自我效能感的改变也会影响目标的设定。不管学生成绩如何,是否在重点班,学生所擅长的科目都会为学生提供较高的自我概念。这意味着擅长科目所带来的自我概念的提高和成绩是独立的。

教师和家长也会对学生产生影响 比如说,父母、教师对学生的反馈会影响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这些反馈包括很多方面,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言语反馈。同时,如果父母对学生的期望过高,当学生进入重点班之后,相对排名会下降,学生会因此产生自我怀疑,这种自我怀疑会降低学生的自我效能和自我概念。同时,学生因为想要避免父母失望或者迎合父母的要求而感觉到学习的重要性,这种学习动机是外部动机,会降低学生自主学习的可能性。

分析与思考

通过访谈发现,不同阶段的学生对于择校和择班问题有不同的关注重点。对于那些曾经就读重点学校或者重点班如今已经走入人生新阶段的人们来说更多关注朋友圈对个人发展的影响;正在就读的学生由于面临考试和升学的压力,他们更关注班级或者学校的学习氛围或者师资力量等其认为可能直接影响学习成绩的客观因素;对于那些未就读的学生来说,面子等和荣誉感相关的因素对其影响最大。

“大鱼小池塘”效应其实是一种对比效应的结果,也就是如果学生的参照群体的平均能力高于自身,将会对个人的学习有不利影响。但通过访谈我们发现,一些学生在重点班或者重点学校的荣誉感可能会增强他们的自信,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目标,也就是说同化了一部分的消极影响。同样的,有些学生个人的人格特质如乐观开朗、喜爱挑战的性格等,也可以减弱“大鱼小池塘”效应的负面影响。在访谈中,还了解到当学生对某一学科有浓厚的兴趣时会忽略参照系效应产生的作用,即当学业自我概念和学业兴趣双重作用时,兴趣会减轻因周围同学平均能力较高引起的学业自我概念降低的负面影响。也许,恰恰是过多关注成绩、排名等较功利的现象,将学习的价值意义狭隘理解,降低对学习本身的重视和动力使得“大鱼小池塘”效应发挥了作用。

能力分班特别是设立重点班是学校管理者应对升学考试的一种手段;择校问题是家长们对于独生子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高期望,父母们总把重点学校和重点班与更优的教育资源和升学率划上等号,甚至虚荣地认为进入重点学校或者重点班等同于他们的孩子有了高能力和高智商的头衔。但是,他们忽略了小鱼在大池塘里可能会受到负面的影响,特别是任何形式的学校或者班级都会存在群体比较的问题,即一部分学生必然受到“大鱼小池塘”效应的影响。

几点建议

访谈中,大家反复提到了师资等问题,那么,对于学校和老师来说,可以采取哪些手段缓解“大鱼小池塘”效应呢?笔者认为,学校应创造平等的教育资源分配,包括进一步完善学校学科集备制度,建立教师互助结对小组,重点班教师资源配备,重点关注重点学科。就教师而言,在学生对于重点学校或者重点班的选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减轻“大鱼小池塘”效应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教师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建议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选择,减轻竞争氛围,引导学生选取合理参照系。

(作者单位: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