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徽菜,王者未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徽菜,王者未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0年,一部以徽商为内容的大型电视连续剧《徽骆驼》在“徽商故里”绩溪开拍。按照剧组所透露的内容,除了徽商人物命运沉浮之外,《徽骆驼》还有一个特别的设计,那就是要从名宴设计、菜品色泽、杯具器皿、烹饪厨艺等方面展现徽菜魅力,将从五簋八碟十大碗、八碗十二盘、六大盆、大众和菜、八公山豆腐宴、包公宴、洪武宴,及红烧划水、问政三笋、胡氏一品粥、敬亭绿雪、茂林糊、臭鳜鱼、毛豆腐、一品锅等传统徽菜中解读徽州文化。

电视剧的设计并某种心血来潮,因为在历史上,徽菜的兴盛与徽商确实关系密切。然而,与开遍全国的粤菜馆、川菜馆、湘菜馆等相比,徽菜馆却似乎风光不再,处境尴尬。

在分析这种处境时,有人认为,传统徽菜以“重油、重色、重火功”三者著称,而这样的菜品和当今讲究健康饮食的潮流背道而驰。不过,也有很多人对上述分析并不认同,他们认为,徽菜中的“重油”“重色”现象确实存在,但这并不是徽菜主流,社会公众误读了徽菜“重油”“重色”的含义。

他们指出,所谓“重油”,并不是用很多油来做菜,而是重视油的使用,也就是说,根据菜的具体特点,用不用油,用多少油,什么时候用油,用何种油,怎么搭配用油等等,这是徽菜最讲究的地方。

“重色”也是同样道理,并不是所有菜都用酱油,都调很重的颜色,而是重视如何使用酱、酱油、糖等,来产生好的颜色效果。

而就本源而言,徽菜是名副其实的绿色菜。古徽州地处皖南崇山峻岭之中,河流交叉,风景秀丽,因交通不便,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中。而山区盛产茶叶、竹笋、香菇、木耳、板栗、枇杷、雪梨、香榧、琥珀枣,以及石鸡、甲鱼、鹰龟、桃花鳜、果子狸等山珍野味,因此,这些特产成为徽菜最初的食材依赖。今天在市场上,很多徽菜馆打的还是农家土菜的旗帜。

这就带来另外一个误解,那就是很多人因为市场上徽菜农家土菜较多,因此想当然地认为,徽菜本身就是农家土菜,因此很难有什么大的市场作为。但是,徽菜领域的专家认为,徽菜在走出徽州以前,确实是地方特色浓郁的农家菜,但随着徽商的发扬光大,徽菜获得了极大发展及很高的社会声誉,已经成为了“贵族菜”。专家还在分析后指出,传统徽菜近千个品种中,70%是高品位菜肴,而目前在市场上流传较多的,却是乡土菜。这是徽菜这些年在市场上难以获得市场身价及更高份额的原因。

从历史看,徽州饮食行业的鼎盛,比徽商经营的其它行业如盐、典当、茶叶、木材等要晚好几百年,这恰恰说明了,徽商由苦心经营到坐拥财富,再到挥金如土的过程。有人说,徽菜的历史就是徽商的创业史。

在明清之际,徽商发展达到顶峰,其豪富程度位列中国十大商帮之首。徽商富甲天下,生活奢靡,而又偏爱家乡风味,故哪里有徽商哪里就有徽菜馆。据不完全统计,自清末至解放初期,徽州菜馆遍及上海、南京、武汉、重庆、苏州、杭州、衡阳、柳州、无锡、芜湖等地,共300多家。

豪华宴饮被认为是徽商不可或缺的公关活动,而为追求美味,这些徽商都会请徽厨治馔,以至于“盐商几乎每一家都有头等好厨师”。这就使得当年徽菜蔚然成风,雄视天下。

今天在安徽,徽菜的分布格局一般认为由皖南、沿江和沿淮三种地方风味构成。

皖南风味以徽州地方菜肴为代表,它是徽菜的主流和渊源。其主要特点是:擅长烧、炖,讲究火功,并习以火腿佐味,冰糖提鲜,善于保持原汁原味。不少菜肴都是用木炭火单炖、单烤,原锅上桌,不仅体现了徽味古朴典雅的风格,而且香气四溢,诱人食欲。其代表菜有:“清炖马蹄鳖”“黄山炖鸽”“腌鲜鳜鱼”“红烧果子狸”“徽州毛豆腐”“徽州桃脂烧肉”等。

沿江风味盛行于芜湖、安庆及巢湖地区,它以烹调河鲜、家禽见长,讲究刀工,注意形色,善于用糖调味,擅长红烧、清蒸和烟熏技艺,其菜肴具有酥嫩、鲜醇、清爽、浓香的特色。代表菜有“清香炒悟鸡”“生熏仔鸡”“锤”“毛峰熏鲥鱼”“火烘鱼”“蟹黄虾盅”等。“菜花甲鱼蟹,刀鱼过后鲥鱼来,春笋蚕豆荷花藕,八月桂花鹅鸭肥”,鲜明地体现了沿江人民的食俗情趣。

沿淮风味主要盛行于蚌埠、宿县、阜阳等地。其风味特色是:质朴、酥脆,咸鲜、爽口。在烹调上长于烧、炸、熘等技法,善用芫荽、辣椒配色佐味。代表菜有:“奶汁肥王鱼”“香炸琵琶虾”“鱼咬羊”“老蚌怀珠”“朱洪武豆腐”“焦炸羊肉”等。

就丰富性而言,徽菜并不比历史上任何时候要差,但是当年引领风气的时代背景已一去不返,不仅如此,很多人在研究徽菜时还认为,徽菜并没有真的寻找到文化归属,在自身讲究及档次提升层面所做工作不多。

有学者认为,今天的徽菜,在口感上没有任何问题,但到了“形”以及“器”的层面就差得太多了。分析指出,传统徽菜极为讲究色、香、味、形。在色和形上,与徽州的新安画派、徽派篆刻以及徽州工艺等古徽艺术的熏陶与浸润密切相关。徽菜的器皿,菜的各种颜色原料搭配及装盘图案,均有非常严格的讲究,呈现出来的就是新安画派风格的山水画。

而孙跃廷、王振声在《徽菜艺术的表现形式》是这样描述徽菜对器皿要求的:

徽菜对于器皿盛装的选配,具有与菜品同等审美的性质。历史上文房四宝、檀木桌椅,要求待客的器皿须与之配套。所以对器皿的要求明显地包含着形式美的意图,漆、木、玉、石等器在餐桌上都有使用。使用最普遍的还有一些精陶、紫砂和青花瓷等古色古香的器皿。徽菜用器选配有三个特点:一是容积规格的配套,尺寸较广泛,根据菜量的大小需要,可选用不同规格合适的器皿;二是形态的配套,不同造型的菜肴,选用不同形态的器皿,既适用又借以表现形象;三是花色的选配,整桌用器要求花色一致,成龙配套,特别重视对花纹的选择,讲究器皿的使用要与器皿色调统一,要有利于突出菜肴的形色。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徽菜对用器艺术越来越朝着自然、清雅、素净的方向发展。

古徽州是朱熹故里,程朱理学的影响是极为深入的,比如说,日本茶道,很多人认为是起源日本,实际上日本茶道是从中国学过来的。

徽州人常年饮茶,且有朝茶、午茶、夜茶之分。古徽州奉行朱熹《家礼》,礼仪甚严,待客茶礼讲究“看人上茶分三等”;贵客来或遇喜庆,讲究吃三茶。黄山人的茶礼,形成系统的礼规,俗称“茶道”,其主要程序包括:1、静气(排除杂念);2、烹汤(一般用瓦器、锡壶);3、焚香(敬茶神陆羽);4、涤器(用白瓷茶盏,洗净擦干);5、烫盏;6、赏茶(察茶色、观茶形、闻茶香);7、投茶(3-5克为宜);8、洗茶(用刚冒泡的初沸水少许浸润茶叶,后将汤汁弃去);9、注汤;10、敬茶;11、闻香;12、观色;13、品味;14、上食(奉上豆干丝、水果等食品,以佐品茶);15、论茶。

近几年来,收藏及古文化复兴的潮流方兴未艾,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徽州接纳着世界各地的无数游人,而对于徽菜来说,能否从古韵中找到自己的生命力所在,用可见的形式将徽菜提升到更高的高度,将决定它能否王者归来。

一个比较有趣的例子是,歙县披云山庄在制作“太白鱼头”时使用有机鱼身份证,并大量结合徽州文化进行包装设计。披云山庄的“太白鱼头”,特别定制了专用的圆形器皿,在两边刻写有“徽州古城”“披云山庄”隶书字样,盖上采用徽派篆刻刻写“五明寺泉”印章。不仅如此,设计者还将安徽著名特产,我国四大名之一的歙砚引入其中,制作鱼形砚台为“太白鱼头”的底座,中间架子则以县城城墙为样板,并刻写“徽州古城”字样。

据说这道菜的特点是,水取自五明寺(1000多年),炉壁代表了徽州的古城墙(2000多年),中国四大名砚歙砚做为炉底(1000多年),总共算下来有5000多年历史。此外,还有罕见的古城墙的瓦(2000多年),只是不轻易做上菜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