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创办携程时的一些感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创办携程时的一些感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999年,大学同学万辉介绍我认识了梁建章。那时他在Oracle公司做,我们闲来无事经常出去周末旅游。有一次建章从美国看女朋友回来,心情很激动,说美国的互联网公司如火如荼,我们是不是也一起搞个试试。当时我自己经营一家小公司,挣点小钱,但不管怎么努力也做不大,正在琢磨如何实现高远的志向呢。我们一拍即合,当即决定创业。后来拉来了从事金融的沈南鹏(巧得很,南鹏也是万辉介绍认识的)和从事旅游的范敏,大家志同道合,一起开始了创业——携程旅行网。

那是凭着一份能够讲得通的商业计划书,就可以融到钱的年代,我们的商业计划不如门户网站那么激动人心,但是加上我们四个还不错的资历,拿到风险投资没有问题。第一笔钱是具有远见的IDG投的,而且从此开始,IDG一口气投了三个我参与创办的企业:携程、如家、汉庭。这不得不说疯狂年代依然有聪明人和明白人。

携程网从卖景点门票开始,到零售旅行社的团队保价,尝试过几个盈利模式。当时旅行社、机票都很牛,不一定看得起我们。我们利用互联网这个好概念,吸引了部分行业菁英;又通过互联网的高溢价,购并了最大的订房公司——现代运通,携程从此走向以订房为主的业务模式。

我们几个创始人始终坚信做企业一定要赚钱,光靠点击率和风险投资的钱来维持企业不靠谱。这也是我们从公司一开始就拼命寻求盈利模式的原因。在碰上互联网泡沫破灭的时候,我们误打误撞地正好撞到是“鼠标加水泥”(互联网—订房中心)的模式。风险投资的最后一笔钱救了我们的命(包括凯雷和IDG),使我们能够支撑到盈利的那一天,然后再上市,实现辉煌。

有人说VC和PE这些投资人都是吸血鬼,贪得无厌,包括业内有些人对投行等中介机构印象也不好。我这里想借机陈述一下自己的观点:商业是一条有机的价值链,所有环节都有它存在的必要性,利润分享和共存共赢也是必须的,不存在谁好谁坏的问题,关键是心态。有些创业者患得患失,总是感觉别人占了便宜。在融资的时候到底如何定价,没有固定的标准,虽然有现金流贴现、PE或EBITDA倍率等技术方法,但许多时候靠双方的感觉。上市定价也是一样,共赢、长期、稳定发展才是根本。

对于泡沫,许多人也是诟病较多,实际上聪明人借助泡沫可以做好多事情,比如融资、网罗人才、免费吸引眼球和关注,等等。并且,有适度泡沫的时候,融资一定作价不低,再精明的投资人也很难抵御泡沫时的冲动和疯狂,他们离股市更近,更容易受到股市起伏的影响。在泡沫中拿到钱,可能决定了企业的生或死;泡沫中拿到钱也必然是高估值,创业者不会吃亏的。

像互联网泡沫,搅和起多少人投身互联网事业,有些从外企出来(像建章和南鹏),有些从国企高位下海(像范敏),没有泡沫的煽惑能行吗?我看比较悬。

不管是互联网泡沫还是房地产泡沫,都是大众和媒体关注的重点。借此推广自己,增加知名度和曝光率,何乐而不为呢?携程网的风头在互联网泡沫中虽然不及门户网站,也是风光不小,那个时候的媒体报道恐怕是后来所不及的。

在携程的创业中,我们始终坚持:任何商业机构都要挣钱。因此,我们苦苦寻求盈利点——从卖门票到卖旅游团,再到酒店订房;我们在1999年就有了自己的800个预订电话;2000年确立了绕开支付与配送的酒店预订模型;2002年就实现盈利。

携程最后一轮融资正好处于互联网泡沫破灭的时期,我们唯恐现金储备不够,融的钱比较多。因此公司盈利以后还有很多现金剩余,于是公司决定寻找新的投资方向,让剩余的现金发挥最大作用——这些现金的代价非常昂贵,都是通过稀释我们创始股东的股份得来的。

但我们在融资方面也不顺利。记得我当时和南鹏在北京走访了好几家风险投资公司,都是无果而终。大家对这种小型旅馆的模型不感兴趣,大多数投资者一时半刻也不可能看清酒店业的情况。

因此,要指望VC、PE投资者比创业者更了解一个行业,几乎是不太可能的,尤其是一些新行业和老行业的创新、变革。尽管现在许多投资公司都养了大批分析师之类的人才,但这些人学校出来没几年,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参透一个行业是不现实的。那么,最好的方法是找到这个行业最顶尖、最优秀的人才,来帮助甄别判断。要么就是看创业团队,是否能够成事,是否有独特的竞争优势,值得投资。

博主简介:携程、如家、汉庭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