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校贫困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及其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校贫困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及其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探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会支持状况及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学校贫困生125名为研究组,相对应的120名非贫困生为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史森克人格问卷(EPQ)测评。结果①贫困生SCL-90的总均分:躯体化水平、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痛性的因子分显著高于非贫困生;②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得分贫困生普遍低于非贫困生;③社会支持各维度与SCL-90各因子负相关,与EPQ人格P和N雄度呈显著负相关,而与人格E维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有重要影响,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心理健康;人格特征

1 前言

随着高校的扩招和收费制度的改革,贫困生的数量日益增多,他们不仅面临着经济和生活的压力,而且也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问题,作为社会高层次人才,他们的心理健康日益受到关注,社会上给予了贫困生一定程度的支持,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贫困生的心理健康,但个性的不同对社会支持的理解和利用度也不同。文章从社会支持、心理健康与个性特征角度进行探讨,试图为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2 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采用分层随机的方法抽取陕西理工学院1~3年级获得贫困补助的学生125名,非贫困生120名,其中在贫困生当中男生87人,女生48人;非贫困生中男生56人,女生64人。文科贫困生60人,理科贫困生651人;文科非贫困生60人,理科非贫困生60人。发放问卷250份,回收有效问卷245份,回收率为98%。

2.2 工具与方法①采用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该量表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等3个维度以及支持总分。②采用王征宇翻译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有9个因子,按5个等级评分。③采用陈仲庚等翻译修订的艾森克人格问卷(EPQ-RSC)。该问卷包括4个分量表,E量表测量内外向维度;N量表测量神经质维度,也称情绪性;P量表测量精神质维度;L量表主要测量被试的掩饰性。对被试进行集体施测,答题前给予统一指导语。资料统计采用SPSS11.5完成。

3 结果

3.1 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心理健康量表(SCL-90)测量结果

表1显示,贫困生SCL-90总均分、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的因子分显著高于非贫困生。

3.2 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社会支持各维度比较见表2。

表2显示,贫困生和非贫困生在客观支持维度得分无差异,但在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方面得分差异显著。

3.3 贫困生社会支持与SCL-90各因子相关分析见表3。

表3显示,对贫困生而言,SCL-90各因子和社会支持量表的3个维度及总分呈负相关,并且大部分指标间相关显著。

3.4 贫困生社会支持与个性各维度相关分析见表4。

由表4可见,无论贫困生还是非贫困生,EPQ人格维度中,除L维度(掩饰性)外,E维度(内外向)、N维度(情绪性)和P维度(精神质)与社会支持4项指标均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E维度与社会支持呈显著的正相关,而N和P维度与社会支持各项指标呈显著的负相关。

4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贫困大学生在症状自评量表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贫困生,说明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非贫困生差。造成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固然很多,有来自社会、教育和家庭的,也有来自贫困生本身的个性特点,但贫困生的“贫困”加重了贫困生的心理症状,加速了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形成。①焦虑、抑郁和精神病性的原因。贫困生的家庭负担都很重,思想压力大,精神常处于一种焦虑状态。为生活费、学费焦虑。每学期开学,贫困生的家庭都无法提供其足够的生活费、学费,使得贫困生的学习、生活没有稳定可靠的保证。为家庭焦虑,贫困生的各种各样的家庭困境,干扰着其学习和生活。他们或是担心家中的欠债是否增多,或是不放心父母多病的身体,以至于害怕家中再发生意外的不幸。另外,由于贫困生的上学费用要靠家长或自己借债供给,将来要靠他们自己的薪水偿还。面对目前社会就业压力的紧迫性,心中常对自己的未来产生无穷无尽的忧虑,害怕毕业后还不起债、成不了家、生活不幸福、事业不顺利,对未来没有信心,平时情绪抑郁消沉,神情恍惚,多愁善感。养育之恩无法报答的焦虑。②自卑心理的原因。家庭的经济条件差,常常使贫困生有种自卑感。这种感觉一方面来源于贫困生对“没钱”的困窘较为强烈和现实,将金钱等物质条件看得过重;不能正确的自我评价;另一方面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大学校园里的“拜金主义”、“攀比风”等不良风气也常困扰着贫困生。如一名贫困生所说:每每看到周围条件好的同学出手阔绰时,更觉得自己的寒酸和低人一等。③人际关系敏感的原因。作为贫困生,经济上的窘迫是他们不愿提及的,也是最怕同学怜悯和看不起的隐痛。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贫困生的内心尤为敏感。对涉及到与自己相联系的事情,总会引起强烈的情绪、情感反应,甚至对与自己无关的事情,也处于“多心”的状态,内心设防很多,贫困生内心的这种敏感,既增添了许多不必要的烦恼,更使其变得脆弱而易受挫折。

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证实,学生获得社会支持越少,其心理健康问题越多;反之亦然。研究认为,社会支持一方面为应激状态下的个体提供保护,即对应激起缓冲作用;另一方面对维持一般的良好情绪体验具有重要意义,社会支持这种心理保健功能已得到公认。社会支持最表测量显示贫困生在客观支持上的得分并不低于非贫困生,但在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上的得分低于非贫困生,这表明贫困大学生对受尊重、被支持、被理解的满意程度不高,不善于支配和利用周围的各种支持源。这可能是因为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的原因,大学生是一个高智商的群体,他们的自我期望值高,自尊心很强,他们把自尊和平等看得非常重要,往往把社会或学校对他们的帮助误解为对他们人格上的侮辱,他们从心理上就设置了屏障,拒绝接受帮助。所以他们从主观上感受不到这种帮助的好处,自然部分社会或学校的帮助也就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在给贫困生提供物质上的帮助外,还要增强贫困生对社会支持的主观感受性,以提高主观支持的程度,同时还要引导贫困生在获得社会支持的时候,积极争取和接纳这些支持,而不是回避、拒绝集体和他人的关心。

人格特征与社会支持之间同样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本研究表明,个性外倾的学生较易获得社会支持,并且对支持有着良好的情感体验、较高的满意度和利用度;而具有精神质和情绪不稳定倾向的学生获得的社会支持不良。这是由于外倾性本身的特点使得贫困生能够没有任何思想顾虑地接受帮助,他们可能认为贫困不是什么可耻的事,能够坦然地去面对它,并且带着感激的心和周围的人们相处。而精神质和情绪不稳定本身的特点也使得贫困生在接受帮助时有所顾虑,并且老带着怀疑的心理去看待帮助。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提出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和适应能力,帮助他们学会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第二改善学生对社会支持的主观感受,并让他们学会充分利用社会支持,这将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第三,注意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并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第四,在帮助贫困生时,要注意方法得当,不要在关心中伤了他们的自尊心。第五,在帮助贫困生的同时要加强对普通同学的引导,使他们也加入到关心和帮助贫困生的行列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