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威尔第的歌剧世界:近二十年西方学界的研究趋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威尔第的歌剧世界:近二十年西方学界的研究趋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章意图宏观地梳理与呈现近二十年威尔第歌剧研究的大体趋势及前沿问题,并重点关注歌剧分析方法的理论认识。文章认为,中国的威尔第研究应在与西方学界的互动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在未来的研究中,“揭示音乐呈现戏剧”的分析方法之探求,以及在当下文化思潮的辐射下进行多维阐释应获得更多的关注。威尔第;歌剧研究J609A-0033-03上个世纪80年代,[德]达尔豪斯 (Carl Dahlhaus,1928~1989) 在《何为音乐戏剧》中从哲学意义上辨明了歌剧中“音乐构成戏剧”的基本概念, 提出歌剧分析所理应面临的要务之理论反省:“尽管没有音乐,戏剧亦依然存在(比如说在话剧中),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在音乐戏剧中,是完整与自足的。脚本不是戏剧,除非音乐诠释了它。只有音乐在脚本描画轮廓的前提之下,才可以构成戏剧……大家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揭示音乐形式如何呈现戏剧事件,而不是仅仅从脚本中抽取故事”①。

这也从侧面映射出当时西方语境中歌剧研究的真实状态和普遍问题。而在笔者看来,实际上,90年代至今20余年西方学界的相关研究似乎均与此存有关联,威尔第的歌剧世界正身处其中。

上个世纪90年代,是威尔第歌剧研究真正走向成熟与周匝细密的重要历史阶段。这其间,60年代初及70年代中期分别创建于意大利帕尔马及美国纽约两个 “威尔第研究协会”(L’Istituto Nazionale di Studi Verdiani;The American Institute for Verdi Studies at New York University)所起的作用居功至伟。它们的工作――组织系列学术报告会,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并出版论文集,创建杂志,启动歌剧作品(脚本与乐谱)以及通信集评注版的出版计划,筹备音乐作品的上演,举办“威尔第研究国际比赛”,制作威尔第信件及脚本草案的缩微胶片等――从发展策略到资源储备,为当时相关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宏观而论,90年代的研究趋势大体为:其一,单部作品的历史、分析性解析成为重点。这主要以[英]布登(Julian Budden,1924~2007)的撰述②为代表;其二,作品内部诸元素之特质得以被侧重考察,其内容涉及脚本、旋律风格、宣叙调、合唱、配器法、调性、情节等各层面。这里,[加]胡博纳(Steven Huebner,1956~)关于咏叹调形式结构的分析广获赞誉③;其三,伴随着手稿的新发现和作品集的出版,作曲家创作过程研究被加以开掘(建立在创作草案和手稿的基础之上),成为学者探求的重要领域,其中,[美]赫伯科斯基(James A.Hepokoski,1946~)的歌剧手稿分析最富影响性④;其四,表演实践研究与图像学研究走向真正的兴盛与深入,前者涉及舞台与服装设计草案、合唱规模与功能、管弦乐队规模与坐席安排等诸层面;后者主要指帕尔马威尔第研究协会分别于1994年、1996年所发起的一系列学术会议与展览及其相关成果⑤;其五,新的研究视角(如女性主义)⑥被应用于威尔第歌剧研究之中。

笔者注意到,威尔第歌剧的分析研究是此时发展最快、深具影响力的领域之一(这里最为典型的是某些聚焦于申克分析法、符号学等的歌剧分析等⑦)。其中,“揭示音乐形式如何呈现戏剧事件”的方法探求之问题被更多地纳入学者们的研究视野。事实上,50年代,[美]科尔曼(Joseph Kerman,1924~)就曾通过其研究实践独特地看到:对作曲家音乐写作策略与表达方式的观察,是阐释“音乐构成戏剧”的一个重要层面(总体上,他的分析策略是:观测音乐在戏剧性发展中是否具备“戏剧合理性”,如某段落为何以某种形式语汇出现,它的音响构成与戏剧逻辑存在怎样的关系等)⑧。

而在90年代,一些具有元理论性质的讨论:[美]阿蓓特(Carolyn Abbate,1955~)对于歌剧分析三体系的申明(即视觉―脚本―音乐多维交织)⑨以及对于19世纪歌剧音乐叙事性的探究,[意]森特(Fabrizio Della Seta,1951~)对于历史维度与意大利歌剧历史编撰之关系的强调,[美]科恩(Edward T.Cone,1917~2004)和[美]基维(Peter Kivy,1934~)与[美]罗森(David Rosen,1938~)关于“歌剧世界与戏剧世界何以不同” “何为歌剧语言的本质” “歌剧角色如何言说”等问题的系列争辩等,都对90年代及其之后的威尔第歌剧分析实践产生了渗透性影响。

这里较具代表性的是[意]帕尔马“威尔第研究协会”主席皮托贝利(Pierluigi Petrobelli,1932~2012)的相关研究。1987年,他在“第十四届国际音乐学大会”发言中曾就歌剧理解的策略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歌剧不仅仅是声乐展览,而是意大利文化中最崇高的艺术之一……戏剧动作与音乐相互作用……将戏剧结构、诗行、乐谱等各种因素与音乐―戏剧的统一性融合在一起,对于理解威尔第及瓦格纳歌剧具有重要意义”。由此辨明了将戏剧动作、语言结构、音乐这三个系统的相互作用作为观察主旨的分析方式。之后,在其几篇极富影响的实践性文章中,他依此在《命运的力量》等具体歌剧作品中观察音乐的中心表达功能:即规定戏剧事件的性质、建立戏剧事件的时间维度。皮托贝利申明:“它们的相互作用可以有效凸显音乐―戏剧事件;这种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在作曲家所处时代和全部作品的语境中审视作品,它由此而具有一定的历史维度”。除此之外,[英]帕克(Roger Parker,1951~)对于歌剧文本“细读”的认识(作者视野与读者视野的互换)及其相关威尔第分析实践也值得注意。

20世纪下半叶,伴随着语言学的转向和后现代的到来,学术思潮从形式主义转向了对人与文化的关注,突破各学科之间的固有篱笆而走向交叉的趋势成为主流。90年代威尔第歌剧研究中也显现出对这一思潮涌动的回应,如[美]赫伯科斯基在其关于歌剧《游吟武士》的重要分析实践中提出“作为文化戏剧的歌剧”之概念,认为歌剧的传统分析方法旨在寻找音乐形式的逻辑统一性,但同时,寻找并阐释其潜在的文化内在张力也同等,甚至更为重要。就赫伯科斯基个人而言,他更愿意将其音乐分析对象称为“类型(Genre)”,而非“形式(Form)”。其意在提醒读者,它们不仅仅是客观、缜密的纯逻辑组织构建,同时也具有内在、复杂的文化内涵(作曲家在某一特定戏剧时刻所做出的选择隐含着表现性的、语境的或社会的内容),因而我们也会希冀探索各种方式来发现和阐释这些潜在的内容。

而进一步地看,21世纪后的十余年间,随着盛况空前的“威尔第2001学术研讨会”(Verdi 2001 Conference,由帕尔马和纽约的“威尔第研究协会”发起,分别在意大利帕尔马和美国的纽约、纽黑文召开三组会议)等诸多学术会议在全球范围内的召开,及其带来的研究实践扩展,这样的一种回应似乎变得更为热切:除以往论域的专题研究逐步走向纵深之外(如对作品内部诸元素更为细致的探究、对于非歌剧作品的注意等。此时,威尔第歌剧的分析研究较之于90年代虽发展迟缓,但仍能看到诸多研究实践正在倾向“读者中心”与文化阐发,也正在汲取更广泛的文论视野,如同性恋理论等),近来的相关研究也凸显出由主流音乐创作走向学科交融的新特质,例如英国学者关于作曲家所处社会环境研究和接受研究;又如德国及美国学者从社会学等视角针对威尔第音乐中的政治性以及其与意大利复兴运动之间的联系所做的更为细致成熟之研究等……

在笔者看来,凡此种种都似乎以威尔第为圆心,对达尔豪斯的理论反省做出了不同层面的延伸性回答,并欲将此扩散到更大的文化空间中。而伴随着这样的一种趋势,笔者认为,在未来威尔第歌剧研究中,“揭示音乐呈现戏剧”的分析方法之探求,以及在当下文化思潮的辐射下进行多维阐释应获得更多的关注。

2013年10月9~13日,由“威尔第研究协会”主办、题为“威尔第的第三个世纪:意大利歌剧在当下”(Verdi’s Third Century:Italian Opera Today)的国际研讨会在美国纽约大学召开,其主要议题是讨论威尔第歌剧在当下的传播与认知,重点关注诠释与价值判断问题,子议题涉及舞台演出、歌剧分析、乐谱及版本、歌剧与21世纪大众文化、歌剧的接受与民族性、威尔第与新媒体,以及《假面舞会》研究专题等诸层面。这或许将为威尔第研究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和话语症候,而对于处在中国研究语境的我们而言,通过西方学界的研究镜像进行自我审视和调整也变得十分必要。

注释:

①Carl Dahlhaus:“What is Musical Drama?”.Trans.Mary Whittall.Cambridge Opera Journal 2 (1989):97;101.

②他以其三卷本《威尔第的歌剧》(The Operas Of Verdi.Oxford: Clarendon, 1992)的完成获得高度赞誉。该书是目前最具权威性的关于威尔第全部剧目研究的著作。人们通常认为,它是威尔第研究者对于其创作风格进行进一步技术探讨的重要起点。

③Steven Huebner:“Lyric Form in ‘'Ottocento’Opera”.Journal of the Royal Musical Association 1 (1992):123147.

④如James A.Hepokoski:“Verdi’s Composition of Otello:the Act II Quartet”.In Carolyn Abbate and Roger Parker ed. Analyzing 0pera:Verdi and Wagner.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9:125149.

⑤主要指90年代意大利学者为该领域所提供的新研究:Pierluigi Petrobelli,Marisa Di Gregorio Casati,and Olga Jesurum,eds.“Sorgete!Ombre serene!”L’aspetto visivo dello spettacolo verdiano.Parma:Istituto Nazionale di Studi Verdiani,1996. 该研究意在指出,视觉因素与戏剧、音乐等元素综合在一起,构成了威尔第歌剧创作观念及美学原则的重要方面。

⑥如对某女性角色的广泛考察、对女中音角色的关注等,见Elizabeth Hudson:“Gilda Seduced:A Tale Untold”.Cambridge Opera Journal 4(19921993):229251;Naomi Adele André.“Azucena,Eboli,and Amneris:Verdi’s Writing for Women’s Lower Voices’’.Ph.D.thesis,Harvard University, 1996.

⑦如符号学视野:Katherine Bergeron:“How to Avoid Believing(While Reading Iago’s Credo) ”.Arthur Groos and Roger Parker,ed.Reading Opera.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8:184199.

⑧Kerman,Joseph:Opera As Drama.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8;中译本见约瑟夫・科尔曼著、杨燕迪译《作为戏剧的歌剧》,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

⑨Carolyn Abbate:“Analysis”.In Stanley Sadie ed.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Opera. London:Macmillan Press Limited,1992:116118.

Carolyn Abbate: Unsung Voice:Opera and Musical Narrative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1.

Fabrizio Della Seta:“Some difficulties in the historiography of Italian opera” Cambridge Opera Journal 1 (1998): 313.

分别见Edward T.Cone:“The World of Opera and its Inhabitant”.In Edward T.Cone.Music:A View from Delft. 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89:125138;Peter Kivy:“Opera Talk:A Philosophical ‘Phantasie’”Cambridge Opera Journal 1(1991):6371;David Rosen:“Cone’s and Kivy’s ‘World of Opera’”.Cambridge Opera Journal 1 (1992):73.

Pierluigi Petrobelli:“The Music of Verdi:An Example of the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Musical Culture”. Trans.Roger Parker.Verdi Newsletter 15(1987): 36.

Pierluigi Petrobelli:“More on the Three ‘Systems’: The First Act of La forza del destino”.Trans.Roger Parker,In Pierluigi Petrobelli.Music in the Theater:Essays on Verdi and Other Composers.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4:127.

Roger Parker:Leonora’s Last Act:Essays in Verdian Discourse.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7.

参见其文James Hepokoski:“Ottocento Opera as Cultural Drama:Generic Mixtures in Il trovatore”. In Martin Chusid,ed.Verdi’s Middle Period: Source Studies, Analysis, and Performance Practice.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7: 147196.

如脚本研究:Mary McCleary:“Textual composition and the ‘Macbeth’,‘Othello’,and ‘Falstaff’of Shakespeare and Verdi”.Ph.D.dissertation,Boston University,2012.

如关于《安魂曲》的研究:Ick Hyun Cho:“Rediscovering Giuseppe Verdi’s Messa da Requiem”.Doctor of Musical Arts.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2003.

如Laura Basini:“The Play of Art Are for a Playful Art:History,Puzzles,and Play in Verdi’s Falstaff”.University of Toronto 74(2005):740749.

指Ralph Hexter:“Masked Balls”.Cambridge Opera Journal 14 (2002):93108.

如有关《茶花女》在英国的接受研究:Susan Rutherford:“La traviata or the ‘Willing Grisette’:Male Critics and Female Performance in the 1850s”.In Fabrizio Della Seta, Roberta Montemorra Marvin,and Marco Marica ed. Verdi 2001:Atti del convegno internazionale―Parma,New York,New Haven―24 gennaio―1 febbraio 2001.Florence:Olschki,2003.2:585600; Roberta Montemorra Marvin:“The Victoria Violetta:The Social Messages of Verdi’s La traviata”. In Rachel Cowgill,David Cooper,and Clive Brown ed.Art and Ideology in European Opera:Essays in Honor of Julian Rushton.Woodbridge:Bovdell,2010:222240.

Birgit Pauls:Giuseppe Verdi und das Risorgimento:Ein politischer Mythos im Prozess der Nationenbildung. Ph.D.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Frankfurt am Main,1996; Peter Stamatov: “Interpretive Activism and the Political Uses of Verdi’s Operas in the 1840s”.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67(2002):345366.

收稿日期:20130919

作者简介:杨婧(1981―),女,博士,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西方音乐史方向在站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