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彭邦怀:不怕较真的教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彭邦怀:不怕较真的教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推荐理由:教科书错误对学生的影响不言而喻,有这么一个人专门给教科书“找茬”,必是难得。河南省郑州市安然作文学校校长彭邦怀与人民教育出版社“较真”,甚至要闹上法庭。2013年,更多的教师走向了理性,较真也许成为教师的“本能”。

教材有“硬伤”

是“沐浴”还是“沭浴”,是“嘉肴”还是“佳肴”?曝光于媒体的一些错误令人啼笑皆非。在教科书的插图中,屈原、祖冲之的衣襟被穿反;荀子坐凳子读那个时代不可能有的纸质书;韩愈的生卒年被搞错,只活了15年;李白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变成“我寄悉心与明月”等。2013年11月27日,郑州教师彭邦怀因在秋季上市的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发现了多处错误和值得商榷之处,将人民教育出版社和河南省新华书店发行集团有限公司告上了法庭。

曾担任过小学、中学语文教师的彭邦怀,有给不同版本的中小学语文课本“挑错”的习惯。在他看来,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人生还是一张白纸。如果在这个时候用错误的书本去引导他们,对其未来必然十分不利。据彭邦怀讲述,本学期开学不久,正在上初中的儿子让他在听写本上签字。他发现儿子把“沐浴”写成了“沭浴”,随后对照语文课本,才发现课本上写的竟也是“沭浴”。再往后翻,又发现课本上的“泉水清洌”被误为“泉水清冽”。这笔画上的“一点之差”,让彭邦怀对新版语文课本产生了极强的不信任感。于是,在“十一”假期,他就自行购买并反复阅读了该课本,发现其中错误已超过30处,包括标点符号明显错误、注释含混不清、图片信息模糊、与课程标准要求不符等。“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课本出现这么多的错误,我只能很‘无语’。发现这些错误后,我也跟出版社联系过,但他们对我的回复说不上是重视。前几天,我以‘商品有瑕疵’等理由将当事方告到了金水区人民法院。目前法院已经立案,只等开庭了。”彭邦怀说。

“我为语文课本纠错不是一两年。说实话,还是以前的课本严谨,基本挑不出什么错误来。从错误率上看,现在编课本的人,治学态度不严谨,已经只剩下应付了。”彭邦怀不无遗憾地说。对于为课本挑错误的初衷,彭邦怀有进一步的阐释。他说道:“别看这是汉字中的一笔,一旦给这一代人中的部分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可能在考研考试、公务员考试的时候,写下了这个可笑的错别字,就会耽误一次重要的机会。这个责任,向谁追究?”

彭邦怀认为,书中还存在一些常识性错误,这些错误会影响读者。例如,课本第187页《过故人庄》一文的注释8为“【重阳日】九月九日重阳节”。他认为,此处应当清楚地标注农历的九月初九,因为阳历九月九日并不一定是重阳节。这样标注会误导读者。他还举了“北平”复称“北京”的例子。课本中第67页《济南的冬天》一文的注释2为“……1928年改称为北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复称北京”。而查阅的资料上显示:1949年9月21日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北平,北平改名北京。所以彭老师认为“复称北京”会让人理解为“恢复北京”,这样的理解与史实就不符了。

彭邦怀还认为,新版课本中也存在一些争议性的地方。最典型的例子是,在词典中只能查到“温故知新”这个词语,而没有“温故而知新”这个词语。“但是新版课本53页第10课《〈论语〉十二章》的课后练习第三题却将温故而知新归类为词语。”所以他认为“温故而知新”是否归类为词语有待商榷。诸如此类,彭邦怀在课本上共找到常识性错误2处、知识性错误1处、与《课标》规定不符的5处、争议性问题2处、语法错误3处、系统不严密4处、未按照《课标》要求编写3处和其它低级错误11处。

人教社认错道歉

2013年12月4日,彭邦怀的行为被媒体曝光后,压力之下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官网发致歉信,承认该教材的确存在6处错误。人教社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彭邦怀反馈前,很早就收到一些老师反馈,只不过此前为“一对一”沟通,直接交流订正。对是否有可能把教材召回,人教社表示,不可能把所有教材召回,这是出版界史无前例的事情。

“由于时间仓促,出现一些编校问题”,人教社致歉信给出的出错理由,让很多人不能接受。“这可是教材啊,全国多少学生要学的,怎么会因‘时间仓促’而出现低级错误呢?”有网友在新浪微博评论说,到底是少了时间,还是少了责任心?这不就是典型的知错不改吗?这算是对教育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吗?如果不是彭邦怀这次告到法院,人教社是否仍将继续对此淡定不得不让人怀疑。

本刊点评

无论彭邦怀动机如何,不能回避的问题是:怎样避免教材出错?一些业内人士将矛头指向当前的教材出版管理制度。教材从编撰、审订,到出版、发行,均由少数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出版社一手包办,这导致民间力量很难参与教材的编写、发行,难以形成有效竞争。教材渠道的垄断封闭性也使其脱离了大众监督。教材的使用主体――学校、教师、学生没有选择权,很难根据自身选用不同教材,导致一些质次价高的教材通过市场流入学校。减少行政干预,建立公正、透明的教材选用机制,充分尊重学校、老师和学生的选用权利,真正实现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才能充分保证优质教材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