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看探究式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看探究式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全面启动,要求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方式,倡导学生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探究教学是达到上述目的很好途径,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不断提出问题,做实验,测定数据,收集证据,分析现象,讨论与交流结果等。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科学的方法与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下面就以“探究种子萌发环境条件”为例来谈一谈探究式教学的实施:

一、课程实施过程

“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一节探究性的实验课,课前教师提前一到两个星期布置让学生进行实验(便于种子有充足的时间萌发)。在此次活动中,全面让学生自己找资料,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做,让学生探究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获得探究的亲身体验,教师做课外指导;有了这样的体验对完成本课的重点“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奠定了基础。总之,本节教材是训练学生探究能力的好教材,组织好这个探究活动是教学的关键。在进行过程中,要求学生要注意观察,写出观察记录和实验报告;课堂上,学生分别陈述自己的实验过程及观点,其余学生讨论并提出不同意见,教师做出评价并给予总结;课后,学生结合课堂提出的新问题继续探究。

二、探究式教学带来的变化

1、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的主动性。由于本次实验是在课外进行,课前让学生准备玻璃瓶或罐头瓶等,学生自己动手,积极利用课余时间完去成实验,并都给出了实验报告,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验证明种子萌发的条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亲自体验到科学探究带给他们的快乐,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

2、培养了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通过各种途径咨询和查阅相关的资料,并结合生活经验了解种子萌发的一般规律,试做种子萌发所需的环境条件实验,并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了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所以参与热情很高。

3、培养了学生得质疑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大胆想象,认真实验,敢于突破教材限制。例如:在验证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时,学生提出对教材的质疑:水分的多少能否影响种子的萌发?大量的水淹没种子,水中是否还有空气的存在?(因为氧气虽然溶于水,但水中可能残存有极少数的气体,可能会有种子的萌发,有些学生的实验确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正鉴于此,有的学生提出了许多新的方案①在水面上滴几滴食用油来隔绝空气;②在实验中放入蜡烛燃烧消耗其中的氧气等都是较好的方案;通过这样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改变了过去一味的读死书的不良习惯。

4、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受中高考制度的影响,生物课在初中一直被认作是一门“副科”,学生一般不重视,所以传统的教学方式就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而探究式教学,利用了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参与活动,又减少了他们日常学习中的压力,顺利的达到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5、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本节课教师引导学生设置对照组,控制实验条件,且精心设置教学环节以便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6、培养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学习理论后,应能够学会用理论指导实践。这样做可进一步拓展学生视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交流解答,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如:①我国北方早春播种时,为什么要用塑料膜覆盖地面?“通常称为地膜覆盖”,这对种子的萌发有什么好处?②收割晾晒好的稻谷储存在仓库里,一般不会发芽。原因是什么呢?③谷雨前后,小明拿了几粒黄豆种子埋在潮湿松软的菜地里,几天后,种子发芽了。后来,妈妈让小明发豆芽。小明想使黄豆发芽快些,就用水把黄豆泡起来,放到暖和的炉灶旁。第二天,黄豆就胀大了。十多天过后,种子不但没出芽,反而烂了。请你帮助小明找找黄豆没出芽的原因。

三、存在问题

1、内容多与教学时间短的矛盾。要真正做好一个探究性实验并不容易,“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任何一项都要深入下去,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必然要花费足够的时间,但现阶段生物课时较少,加上中考的压力,使学生不可能花大量时间去进行探究活动。所以很多学生在完成这个实验时,纯粹是为了完成任务,甚至没有搞清楚为什么这样做,自然也就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2、大班教学与个性化学习的矛盾:我们所采用的班级授课制,一个班有60名左右的学生,作为教师更多地还是一个讲授者,是知识的呈现者,难以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关注共性多于关注个性,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还只是被动的接受者,缺乏自主性,这是由于班级授课制的特点所决定的是一种“批量生产”的模式。

一边是大班教学“批量化”的弊端,一边又要求学习的个性化,因此班级授课制的弱点不可避免地成为实施“探究性活动”的阻力。拿“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来说很多学生仍是按照课本上的参考方案来做,很少出现新的方案,这样让学生之间,小组之间充分尝试实验及讨论是难以操作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东西,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让学生去发现、去研究,探究性教学策略,就是要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探究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习变成学生内在的需求,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认知、能力、个性的发展,乃至完美人格的形成。探究教学又是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反馈结构,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教师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主动的钻研,与同学的合作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