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文化习得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文化习得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本文从文化语言观这一独特的视角,将二语习得与文化习得结合起来,揭示了文化习得在二语习得中的重要作用,旨在强调在外语教学中必须培养学习者强烈的文化习得意识。

关键词: 二语习得文化习得外语教学作用

一、引言

二语习得研究始于20世纪后半期,它在学习者个体差异、学习者策略、中介语等许多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客观上促使了外语教学研究重点由研究“如何教”到研究“如何学”这一根本转向,对于真正科学、有效、合理地组织外语教学无疑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然而,传统的二语习得研究忽略了一个问题,没有顾及文化与语言的密切关系,对文化习得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研究甚少。笔者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从文化语言观的角度,揭示了文化习得对二语习得产生的促进作用,从而提出了在外语教学中必须培养学习者强烈的文化习得意识这一观点。

二、文化差异决定了文化习得在二语习得中的必要性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传递思想、信念、道德规范、社会准则的基本方式。没有语言,文化将难以存在和发展。但与此同时,语言在更深层次上受文化影响,并因文化的发展变迁而不断发展更新,其对文化的反映,呈现在语言系统的各个不同层面上。

文化差异是造成对语言不同理解的主要原因。由于不同国家发展的历史背景不同,经过长期积淀的区域文化必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相同的词语和表达方式对于不同国家的人就可能产生不同的含义。正因为如此,一句完全合乎语法、用词无误的话,在社会交际中也可能会引起误解,甚至给人带来不快。如果学习者在学习语言时不充分了解其文化背景,则极易触犯目的语国家所特有的禁忌。从中我们可看出,成功地掌握一门语言,绝不意味着简单地了解语音、语法及词汇,更重要的是“知道操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要了解他们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社会的思想、习惯、行为;要懂得他们的‘心灵之语言’(language of the mind)”(邓炎昌、刘润清,2001:148)。

语言与文化紧密相连,不可割裂。要理解语言,首先要理解文化。缺少文化习得,则二语习得不可能进展得顺利。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其实也是第二文化习得的过程,两者应携手并进。

三、文化习得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

1.文化适应(acculturation)的积极作用

文化习得促进二语习得的最佳佐证是Schumann(1978)提出的文化适应理论。他指出“有着与外族文化相结合强烈愿望的学习者,将学习到更多的该种语言”(Lyons & Coates,1987:213)。也就是说,对目的文化(target culture)持友好的态度,渴望了解其历史、文化及社会知识,将有利于该目的语(target language)的各种表达方式、使用原则的吸收与同化,这是一个非常有利于语言学习的因素。相反,对目的文化持敌视的态度,就会导致对目的语的抵触和拒绝。简言之,学习一门语言,若努力将自身置于目的文化中,就将学得更好。这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这与情感因素中的态度有关。按照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就是情感因素,而态度作为一种主要的情感因素对目的语学习最终达到的成功程度是极为重要的。Stern(1983)曾区分了外语学习中三种基本态度:1)对目的语社团和本族语者的态度;2)对学习该语言的态度;3)对语言和学习语言的一般态度(束定芳、庄智象,1999:46)。这里主要涉及的是第一种基本态度。另一方面,“语言表达通常是有文化内涵的(culture-loaded),可以承载‘超语言信息’或称‘文化信息’”(顾嘉祖、陆升,1999:293)。学习、了解更多的文化可以使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语言表达,才能保证交际的成功。如若学习者对文化了解甚少或者根本一无所知,就不能成功地接收到这种信息,甚至引起误解或交际中断。由于学习第二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与说该语言和持该文化的人交际,因此,说文化习得与二语习得成功与否密切相关毫不为过。

2.文化习得可以改变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的看法

外语教师可能会有这样的体会:很多学生在英语课上的表现很被动,回答问题比较机械,而且通常以最简单的方式来回答。很多时候,学生在可以自由发挥的情况下,仍然表现为草草从事,敷衍了事。这固然与学生的个性或态度有关,但还有其深层次的原因。由于世界上存在着两种类型的文化:水平文化和垂直文化(Gudykunst,1997),这两种文化在很多问题上的看法有着本质的区别。处于水平文化中的人视自己与其他人一样,因而不希望突出自己与众不同的一面(Gudykunst,1997)。中国是典型的水平文化国家,受中国传统水平文化的影响,一般学生潜意识中带有“枪打出头鸟”的恐惧,不想或不敢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因而丧失了许多练习英语、提高自己的机会。

由于文化习得涉及对目的文化的吸收与同化,当中国学生学习外语时,学习了文化,了解到垂直文化与水平文化的差异后,他们不再认为在外语学习中突出是不适当的,而会渴望比别人学得更好。这样一种积极的态度当然会带来更好的外语学习效果,即在某些情况下,文化习得可以影响学习者对学习的看法,从而影响二语习得。

3.文化习得可以缓解“文化冲击”引起的焦虑

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Gardner和Lambert(1972)的研究开始,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了情感因素和语言所能达到的精通程度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情感因素影响到学习者能否专心学习。“学习者在集中精力学习之前需要感到安心;没有紧张压力感”(Ellis,1999:479)。焦虑,作为情感因素的一种,经常出现在二语习得中。由于害怕或者与文化冲击密切相关的在目的文化中的“迷失自我”(losing oneself),学习者会经历焦虑,突出表现为“情感上的倒退(emotional regression),恐慌、生气、自怜、犹豫不决、悲伤……”(Ellis,1999:480)。毫无疑问,以上这些情感状态是在接触到本族语文化之外的另一种文化,受到“文化冲击”时,不可避免要出现的,因此,由一种无能感(a feeling of impotence)派生出来的焦虑也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人们能做的只是尽最大努力学习目的文化以将“文化冲击”降到最低可能,从而达到减轻焦虑的最终目的。

四、文化习得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文化习得对二语习得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在外语教学中就没有任何理由忽视它。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习者均要充分注重文化因素,着力培养“跨文化意识”。其中,教师所肩负的责任尤为重要。教师应通过本族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一些有趣现象的对比,引起学习者对目的语文化的重视,并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个有心人,处处留意文化差异,有意识地学习文化。

通过文化习得促进二语习得,要探本求源,了解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要深刻理解每一词语背后的深层次含义,尤其是一些约定俗成的语言。因为这一切在母语中未必都能有一一对应的词语,或即使有相对应的词语,含义也未必有其源语言含义丰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中国人眼里,这两句诗中更多的是感受到一种苍凉与雄壮,而与中国人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却往往只看到一幅“沙漠、落日、长河、炊烟”构成的单纯图景,这就是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读。而英文中也有类似现象,如:rest room与“休息室”;busybody和“大忙人”;street walker与“走在街上的人”等,这些词语与汉语酷似一一对应,实际含义却有着巨大差别。另外,不同的问候方式、称谓、禁忌语等也表现得如此。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文化导入,多层次、多侧面地介绍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地运用注解法、融合法、实践法、比较法、专门讲解法(束定芳、庄智象,1999:150―151)等手段,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活动的效果更为明显地体现出现。

五、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与论述,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文化习得对于二语习得的重要意义,它是成功的二语习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缺少了文化习得,二语习得很难算是成功的、完整的。基于以上这一点,笔者主张采取一种文化语言观来研究二语习得,在外语教学中给予文化习得足够的重视,努力培养学习者的文化习得意识,使他们在“获得语言能力的同时获得文化能力”(顾嘉祖、陆升,1999:15)。只有当语言习得与文化习得同时进行,学习者的二语习得才有可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2]Lyons,John & Coates,Richard,et al.New Horizons in Linguistics 2[M].London:Penguin Books Ltd.,1987.

[3]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4]林纪诚.语言与文化综论[A].顾嘉祖,陆升.语言与文化[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5]William municating with Strangers[M].New York:The McGraw-Hill Companies,Inc.,1997.

[6]Ellis,Rod.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