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拒绝血糖“上蹿下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最近有观点指出,糖尿病患者中存在很多“加速大脑老化”的因素,血糖波动就是其中之一。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使用起效迅速的口服降糖药物来降低餐后血糖,有益于延缓认知能力减退。可见,控制糖尿病不但要把平均血糖降到正常,还要避免餐后高血糖和低血糖的发生。如何避免血糖“上蹿下跳”呢?
正常人的血糖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天24小时内会有一定程度的波动:三餐后食物吸收形成三个大的高峰;早4―8点肝糖输出形成一个小的高峰;凌晨1―3点胃肠空空,各种升糖激素又都处于低水平,这时的血糖最低。在各种激素的调节下,空腹血糖通常稳定在3.9―5.6毫摩尔/升,餐后1小时内血糖最高,但一般不超过7.8毫摩尔/升。同一天内血糖波动幅度在2.0―3.0毫摩尔/升,不同日之间的血糖波动幅度更小。但糖尿病患者日内和日间的波动幅度是正常人的2―3倍,胰岛功能越差,波动越明显,且容易发生低血糖反应。
血糖“上蹿下跳”风险大
其实餐后血糖带来的是所谓餐后血糖的波动,大家知道餐后血糖不会持续多长时间的,就是你进餐以后就很高,随后很快又恢复正常,大概是四五个小时,其实这四五个小时就是隐藏着血糖升高到降低的过程。
这种过程按照自然界的规律来说,危害也是最大的。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就是洪水涨起来涨到一定程度不动的话还没关系,怕的是涨起来又退下去,这样对大坝或者河堤的损伤是最大的。人体也一样,血糖一下高一下低对血管内皮的损伤是最大的,持续性的血糖升高反而影响不大。
所以餐后血糖的控制其实就是控制血糖波动的问题,换个名词也就是血糖变异,就是同一个时间今天高了明天低了又高了,这样的过程是我们需要控制的。减少餐后血糖波动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减少餐后血糖的急剧升高,另一个方面就是要防止低血糖。
国内研究发现,血糖波动幅度大的2型糖尿病患者患微量白蛋白尿的也较多。
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长期血糖波动大,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肾病的风险都会增加。
大血管病变跟餐后血糖尤其是跟餐后血糖带来的波动非常密切,跟空腹血糖以及代表平均血糖水平的糖化血红蛋白则没有那么明显的关系,所以一个糖尿病本身具有的危害餐后血糖的升高就有,同时它也是导致大血管病变的一个危险因素。
拒绝跳跃5步走
1确定合适的降糖目标。借用刚刚卸任的美国FDA主席的一句话,我们治疗的是糖尿病,而不是高血糖。不要因为仅为了降血糖而带来不必要的后果。所以,控制目标对于一般人群,餐后血糖控制在10以下是比较合适的,但是,对于一些年轻的、低血糖耐受程度比较好的、不会有心血管并发症的控制在7.8以下,这样可以减少微血管病变的可能。
2及时发现血糖波动。患者自我血糖监测是发现血糖波动的主要手段,血糖监测能反映出患者日内和日间的血糖波动,必要时需要做72小时的持续血糖监测。
3寻找诱因。引起血糖波动的原因有内在、外在两类:内在原因包括肝、肾、胃肠、垂体病变等,食物、药物的吸收改变、饮食、运动、情绪和睡眠。外在原因包括食物的种类、纤维素的含量和烹调的方法,进食时间的改变,抗糖尿病药物特别是胰岛素促泌剂及胰岛素的种类、剂量、注射时间以及胰岛素使用与饮食运动配合的改变。
4预防低血糖。长效磺脲类药物容易导致低血糖,短效磺脲类药物、苯磺酸类药物、双胍、噻唑二酮等发生低血糖的风险较低。餐前注射普通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容易导致下一餐前的低血糖,超短效胰岛素可以减少其发生的几率。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和地特胰岛素作用较平缓,持续时间长,比起传统的中效胰岛素来,能减少夜间低血糖的发生。
5注意用药时间
α糖苷酶抑制剂基本上要求第一口饭的时候才吃,而且是要吃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饮食。如果是大鱼大肉,这个药是没用的。
对于二甲双胍类的药物,副反应主要是胃肠道的,我们往往要求病人在吃完饭以后再吃,这样胃肠道反应会少一些。
对于一些促泌剂,比方说诺和龙,瑞格列奈,餐前15分钟服药就可以了。
传统的磺脲类药物,如果不是所谓的控释片或者缓释片的话,可能要求服用半个小时以上才能进食。这样它起效的时间跟餐后血糖升高的时间相匹配。
避免血糖波动的六大注意
一、注意生活方式。
要少吃高热量的食物,将体重控制在标准范围内(BMI<24),体重超重的患者要减肥。在食物构成上,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少吃高脂食品,可以适当多吃一些粗纤维食物。如果患者只依赖降糖药而不注意控制饮食的话,血糖就很难控制好。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可以采取少量多餐饮食原则,把一餐的饭量匀成两餐或多餐吃,就可以使胰岛的负担减轻,并且进餐时不要等饿极了再吃。
二、要合理地进行运动。
糖尿病患者如果尽量参加运动的话,血糖水平肯定会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下降。建议糖尿病患者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星期运动五天,每天运动半小时左右。因为运动时间一般是在餐后,所以运动量的大小直接影响餐后血糖的高低。如果患者的活动量比平时有所增加,可以适当加餐或减少药量。但糖尿病患者运动时要根据自身的身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
三、避免情绪对血糖的影响
估计很少有人注意情绪对血糖的影响。事实上,情绪对血糖的影响很大,所以糖尿病患者应尽量乐观一点,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莫要对疾病过于悲观,这样反而是雪上加霜。
四、不要过量饮酒。
大量饮酒对糖尿病患者是非常有害的,有些患者大量饮酒后会由于酒精损害肝脏导致肝糖原储备下降而引起低血糖,还有些患者大量饮酒后由于糖代谢障碍引起高血糖,喝酒过多还可能导致酒精性肝损害。
五、应激状态加强血糖监测。
糖尿病患者在身体处于感染、发烧等应激状态时,各种升糖激素分泌增加,血糖就会升高。所以糖尿病患者在身体处于上述情况下时,一定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以便及时调整用药。
六、血脂、血压监测齐头并进。
丹麦曾经做过一个研究,发现在控制好血糖的同时,血压、血脂都达标并使用抗凝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大小血管的合并症的发生率比只是进行常规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要低很多。所以建议糖尿病患者在注意控制血糖的同时,不要忘记血脂、血压的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