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玉米常见病与防治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玉米常见病与防治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我国玉米主产地的常见病及所发生危害、发病原因、防治措施

【关键词】青枯病灰斑病叶斑病

一、青枯病的发生及危害

青枯病是玉米的重要病害,是由多种真菌引起的。这种病害在玉米灌浆至乳熟期出现,乳熟至蜡熟期最多,尤其是种植密度大,天气炎热,又遇大雨,田间有积水时发病严重。主要特征是侵染根和茎基1~3节,变褐,腐烂。因此也叫茎基腐病或茎腐病。发病快的在1-2天内,整株迅速失水,青枯,果穗下垂,停止发育。发病较慢的叶片自下而上变黄,早枯,有时也出现青枯的叶片。茎部发病初期变褐,水渍状,失水皱缩成条纹状凹陷,髓部变空,植株很容易倒伏。用刀切开病茎,会发现维管束变褐,潮湿环境下,可以生长白色菌丝和粉红色霉层。

1、发病原因

引起玉米青枯病的病菌能够长期在土壤中腐生,分别以菌丝体、卯孢子、厚垣孢子在植物残体或土壤和未熟肥料中越冬。一些地区连年种植玉米并实行秸秆还田是土壤中的病菌逐年增加的原因之一,提高种植密度也为病菌提供了有利侵染的小气候。

2、防治措施

(1)轮作换茬。在同一地块中连年种植玉米,可造成病原菌在土壤中大量积累,发病会逐年加重。如果与大豆、花生等非寄主作物实行轮作,可显著减轻病害的发生。

(2)选用抗病品种。种植抗病品种是一项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在不同地区选用不同的自交系和抗性品种。

(3)及时消除病原体。收获后及时清除玉米秸秆,消除病残体,并集中烧毁,收获后深翻土壤,也可减少和控制侵染源。

(4)注意排水防涝,合理密植。玉米生长后期结合中耕、培土,增强根系吸收能力和通透性,及时排出田间积水。

(5)使用包衣种子。种子包衣剂中含有杀菌成分及微量元素,既能抵抗病原菌侵染,又能促进幼苗生长,增强抗病能力。种衣剂用量为种子量的1/40~1/50。

(6)增施锌肥以提高玉米生长势和抗病能力。玉米青枯病病菌属弱寄生菌,在玉米中后期生长衰弱时才大量发病。施用锌、钾肥可使玉米健壮生长,能大幅度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降低发病率。方法是:玉米幼苗期每1/15公顷用锌肥1.5~2千克、钾肥10—15千克,混合施于玉米茎基部7~10厘米处。(7)浇药水。玉米生长中后期发现零星病株时,可用甲霜灵400倍液或多菌灵500倍液浇根,每株灌药液500毫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二、玉米灰斑病的发生及危害

玉米灰斑病是我国玉米产区发生的一种为害性很大的病害,常与大小斑病混合发生,是一种毁灭性病害。玉米灰斑病由真菌侵染致病,为尾孢属真菌。本病主要发生在玉米成株期的叶片、叶鞘及苞叶上。发病初期为水渍状淡褐色斑点以后逐渐扩展为浅褐色条纹或不规则的灰色到褐色长条斑,这些褐斑与叶脉平行延伸,病斑中间灰色,病斑后期在叶片两面(尤其在背面)均可产生灰黑色霉层,重病地块叶片大部变黄枯焦,破坏叶片光合作用和植株的组织,影响营养物质的运输和积累,造成果穗下垂,籽粒松脱干瘪,影响产量和品质,一般发病田块产量损失可达10-20%,严重田块20-50%,特重田块可造成绝收。

1、发病原因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玉米秸秆等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如浸染源,该病较适宜在温暖湿润和雾日较多的地区发生。而连年大面积各植感病品种,是该病发生的重要条件之一。

2、防治措施

(1)玉米收区后,及时清降玉米秸秆等病残体,减少田间初浸染来源。

(2)选用耐灰斑病品种,不再种植发病早、发病重的品种。

(3)做到适时早播,合理浇水施肥,加大农家肥的施用量,使用玉米配方施肥,促使玉米健壮生长,提高抗病能力。

(4)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抽雄期和灌浆初期三个关键时期进行防治。70%百菌清水分散剂800倍液;10%博邦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7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各种农药交替使用,有效防止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三、玉米叶斑病

玉米叶斑病可分为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是我国这几年玉米产区的主要病害。主要危害叶片,有时也发生在叶鞘和老叶上,病斑多先由中下部叶片发生,逐渐向上蔓延,严重时叶片迅速干枯,使植株青干早死,影响灌浆,减产可达15-30%,大斑病病斑边缘界限不明显,呈青灰色梭形大斑。有时几个病斑连在一起,成不规则形,长可达数十厘米。潮湿时病斑长出大量黑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小斑病的病斑小而多,一般长度不超过1厘米,宽度只限于两叶脉之间,近椭圆形边缘较明显。赤褐色中央近黄褐色,有时可见2-3圈同心轮纹,潮湿时也可产生少量灰黑色霉。

1、发病原因

病菌以菌丝潜伏于病残体组织中越冬,也能以分生孢子状态越冬,遗落于田间的病叶和秸秆是主要的初浸染源。病菌分生孢子是适萌发温度为30-32摄氏度,最适的湿度为超饱和温度,相对温度低于90%则很少萌发或不萌发。品种抗病性随植株生长而递减,苗期抗性较强,13叶期很感病,此病属于成株期病害。于玉米抽雄后。高温、高湿、降雨较多的年份有利于发病,低洼积水和连作地发病较重。

2、防治措施

(1)玉米收获后及时清理病株和落叶,集中处理或深耕深埋,减少初浸染来源。

(2)选用抗病品种,田间发病较轻的品种。

3)喷药保护。在田间发病率达10%时,用25%敌力脱乳油20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50%多菌灵500倍液,80%炭疽福美600倍液喷雾防治。福灵500倍液,80%炭疽福美600倍液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