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厚积薄发 深入浅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厚积薄发 深入浅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语课堂中的有效阅读一直以来就是人们热衷关注的焦点,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源自于对学生知、情、理、行等方面全面的观照和培养。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编者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文本细读”就是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分析,实现对文本准确、透辟的解读。正如歌德所说:“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上的话,一只眼睛看纸的背面。”所谓“深入”、“厚积”就是文本细读,“浅出”“薄发”则是课堂教学。文本的细读的目的在于准确把握思想内涵,使自己能运筹教学,“深入”文本才能“浅出”于课堂教学,对文本相关知识的“厚积”才能“薄发”于课堂上的学生。“诗圣”杜甫有“读书破万卷”的名句,“破”字,有注释认为是反复阅读使书页卷折、破损,类似于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新课标》要求:“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只有细读,才能走进文本,品味感受语言实现新课标的要求,使课堂充满语言的芳香。

一、创情境,孕情感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儿童的情感易于被激发,且儿童的认识活动一旦有情感参与,他们的认识会更丰富,体验会更深刻。文学作品负载着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双重情感交流。语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与作者、作品中人物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和心灵对话,引起情感共鸣。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善于拨动学生情感之弦,叩击学生的心扉,激起他们的感情波澜,从而使文本中蕴含的情感深刻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田。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篇章,都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师可以凭借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去点燃学生心头的火花,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密切结合起来。我是这样教学第二册《识字6》的四个词串的: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上,通过播放“塞北、江南、海岛、高原”四个不同区域的风景、美食、人物等录像,让枯燥的词语在形象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中变得丰盈起来,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既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又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二、嚼字句,品文字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髭”,“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语文是感性的,一切语言文字的自然组合所构建的文本,皆为心语,皆为情语,都是通往作者心灵深处的一级级阶梯。作品的遣词造句总是经过了作者精心地推敲和打磨。文本细读,就要从关键词句入手,咬文嚼字,虚心涵泳,才能感受作品中的形象和意境,走进人物心灵,走近作者内心,才能引导学生感受、理解和欣赏,领悟作者的写法,迁移运用。字词是能够表达意义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沉入文中字词,就是把文本读到了最小,细读的功夫就是沉入字词的功夫。许多语文教师上课时注重字词教学,一味的把它看成是基本功的训练,认识了一些生字,理解了一些新词,教学时孤立于文本之外,变着花样的识字积累词语,这种做法有悖真正意义的阅读,应该是把字词融于语句,融于文本之中,赋予字词在于文本中的独特魅力,达成积淀中华优秀文字的精髓,体验字词运用的准确与精到之韵,细细品味,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微的声响,以摸索作者的行文思路。

三、借想象,学表达

古希腊生物学家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唤醒生活的积累,引导学生利用联想和想象,牵引学生的心灵与作者的心灵产生和谐共振,渗透师生的生命体验。教学《夹竹桃》“奇妙的幻想”的环节中,我以作者的想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的想像,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月光下的夹竹桃为什么能引起“我”的幻想?学生通过对月光下夹竹桃动人迷离的品读,体会幻想的缘由。在自读后问:你还能把夹竹桃幻想成什么?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积累写法,并运用想像,感悟作者想像的奇异与月下夹竹桃的朦胧之美。优秀的作者都会有意或无意留下没有写明的、召唤读者想象的未定的意蕴空间文本――留白。它能够激活读者的思维,引起读者的想象,是读者与作者之间沟通的桥梁。《望月》一课最后一个自然段结尾处写到“我久久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轻轻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其中省略号颇具余味,给人遐想。笔者适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面对浩瀚的星空和皎洁的月色,你肯定也有过无穷的遐思和美妙的想象;或是神秘的仙境,或是动人的故事……将它们写下来,一定能打动人。”这样的习题设计无疑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为课文续个结尾,既深化了对原文的理解,又开拓了学生思维,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可用类似的方法。

四、多拓展,促训练

语文课程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不断拓宽文本的范围,适度的文本拓展与训练更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比如在教学《夹竹桃》课文结束以后,学生已然了解为何季先生独爱夹竹桃了,也爱上了季羡林这位“学界泰斗”。2006年,95岁的季羡林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播放了中央电视台的视频,我设计了让孩子们试着给季羡林爷爷写一份的颁奖词,再与孩子们一起聆听给季老的颁奖词:最难时也不丢掉良知。智者永,忍者寿,长者随心所欲……进一步提升其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从而提升文本《夹竹桃》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在教学《桂花雨》一文时,我除了抓住“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院子里的金桂。”展开教学之外,让学生再去体会这份浓浓的思乡情。接着介绍了琦君的其它作品,读了相关语段,使孩子们明白:许多年过去了,作者琦君早已告别了童年,早已离别了母亲,远离了家乡50多年,如今,她已经89岁高龄,可是她依然喜欢用自己的笔写童年,写母亲,写故土。是因为“我总是不能忘却旧事,我一辈子最爱写的就是故乡,亲人,朋友,花草树木。这魂牵梦萦的故土,这难以割舍的童年,倘若都能一一地收藏起来,藏在记忆的花园里,我想一定是一朵朵常开不败的花。”原来琦君写桂花雨,其实是在记录美丽、难忘的人生啊!无疑处生疑,是文本细读的最高境界,也是拓展的主要方向。

朱熹说:“大凡读书,须是熟读,熟读了自精熟,精熟后理自见得”,这是读书人的切身体会。教师熟读了,在课堂上才能成为一个谙熟一切的向导,才能真正地把学生带入文本,又把学生从文本中带出来,如此循环往复,才会让学生感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使课堂充满语文味,使阅读教学有效而高效。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邓振英. 通过文本细读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J]. 中国教育学刊. 2014(06)

[3]张健. 文本细读:文本中的因果逻辑探寻[J]. 江苏教育. 2014(34)

[4]张 琴.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于文本细读的运用策略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

[5]金翎.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 2012

[6]贺梦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12

[7]秦朝晖,傅书华. 文本细读:语文教学密码――语文教育的现状反思与出路探索[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4(04)